近日听北京交通广播,说到一个新买不久的奥迪A6,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就连不容易坏的凸轮轴也出现缝隙。于是,车主求助媒体,要求厂家退车。
退车,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随便问问哪个汽车经销商,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车主要求退车的纠纷。
为什么退车难?这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厂家的问题。关键原因是中国没有专门的汽车“三包”条例,法律上不能支持消费者的维权,因此,除非汽车厂商有明显的欺诈行为,否则,车主与汽车厂商之间的官司一般来说很难打赢。因为,作为原告的车主,很难有精力、物力、财力去举证,去国家级车检部门检测,以证明车辆的确有问题。
于是,维权无望的消费者要么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要么求助媒体、网络,利用社会力量给厂家制造压力;更有甚者,使用出“当众砸奔驰”、“驴拉宝马”等等过激手段。
在中国汽车消费还不成熟的今天,缺乏政府监管的汽车厂家自然也就选择了逃避。出现问题,往往推卸责任,一口咬定是车主使用不当、路况不好、油品不佳等等。不久前刚刚召回的东风本田CRV就一个例子,其把车后尾部普遍出现塌陷的故障推给了车主,暗示说是车主使用问题,最终实在抵赖不掉了,才被迫宣布召回。
现在还有一些企业继续着东风本田的做法。出现问题,能推就推,实在不行了,就一方面想法封媒体的口,一方面与车主搞小动作,承诺些小恩小惠,以便事态扩大。
这也不能全赖厂家。什么样的土壤结什么样的果子。在目前法规不明确的情况下,指望企业都能够高风亮节、大公无私是不可能的。
当然,有关部门也有自己的苦衷。最简单的例子,买车要交车辆购置税。如果实行了汽车三包,厂家给退车,那么谁给消费者退税呢?!会不会出现有人钻空子,借机逃税呢。但是,困难是人解决的,只要各部门都能够真心对待,多方协调,应该还是会有办法的。
最近几年,每到“315”,都会有消息说汽车三包快要出台了,但愿今年能是真的。(北京青年报 张耀东)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