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记录·人物)乡医王述胜:我在做一件幸福的事

  海阳中医王述胜当选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水母网1月28日讯一间四壁透风的屋舍,因为他的到来,变成了温暖的医院;一个个绝望脆弱的生命,因为他的到来,重新找回活下去的希望与力量。

  他不是迁徙的候鸟,不是轮回的月光,只是一名行走于田垅、行医救人的普通乡村医生。

但在乡亲们和病患心里,他就是一只永不疲倦的候鸟,就是一轮带来温润与光亮的月光。

  他便是海阳方圆街道新兴村乡村医生王述胜。

  从医之路

  艰辛开启

  1952年,王述胜出生在海阳朱吴镇朱吴村的一个贫困家庭。那里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又是革命老区,村民们过着贫寒清苦的生活。虽然当地有一所乡镇卫生院,但只有十几个医生,医疗器械匮乏,无法做常规化验。村民们要是得了大病,要跑几十里山路到县医院治疗。舍不得花钱的村民们生病后往往是能抗就抗,能捱就捱。实在熬不下去了,就沿用村里老人说的一些偏方治疗。有的村民歪打正着治好了,有的却因为延误治疗时机而丧命。王述胜看到乡亲们缺医少药、有病得不到治疗的窘境,从小就萌生了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的愿望。而母亲患病医治无效而去世这件事,更坚定了他学医的信念。

  那是一个王述胜此生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夏天。一向身体硬朗的母亲晚上干活回家,突然发现手上长了一个不起眼的红疮。本来以为不是什么大病,没想到健康的母亲却一天天虚弱起来。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闻讯送来了很多偏方,吃的、抹的都试过了,母亲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先是发烧,既而昏迷、休克,不省人世。万般无奈下,王述胜和父亲找来一辆推车,与几个乡亲一起推着母亲往县医院赶。哪料只走到半路,挚爱的母亲就撒手人寰,一句话也没留下。眼睁睁看着母亲去世的王述胜,趴在母亲身上嚎啕大哭。就在那个时候,他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当一名医生!要让发生在母亲身上的悲剧不再在乡亲们身上重演!

  回村办完母亲的丧事后,王述胜就把自己想从医的愿望告诉了村支书。老支书见他虽然年幼,但为人正直踏实,勤奋好学,又言辞恳切,便开村干部会议研究并经过村民举荐,让初中毕业的他如愿当上了“赤脚医生”。

  或许王述胜也不曾想到,自己会在这样一种境况下走上行医之路。

  而这一走,就是一生一世,就是一辈子。

  学医问术不辞辛苦

  当上了“赤脚医生”,王述胜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业务知识。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述胜得知十几里地外的一个村子有位老中医医术高超,就经常徒步走十几里地上门请教。他向老中医借来《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医书研读,揣摩学习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

  就这样一边出诊一边读书学习,王述胜很快掌握了一些中西医治病技术。而越是学习,他就越觉得当一个好医生需要的知识太多太多了。为此,王述胜订了学习计划,不管如何忙,每天都要坚持学习两小时。村里没通电的时候,他常常是白天忙着出诊,晚上回家点着煤油灯看医书。

  农忙时节,生产队组织统一劳动。每到中午、晚上吃饭休息的时间,村民们下地回家可以休息一会儿,王述胜却常常还未进家门就被乡亲们拉到家里看病。虽然刚劳动完浑身没劲儿,但他从来没有推辞过。他告诉妻子,“也就这个时间大伙都在家,生了病我怎么能不去瞧瞧!”这样忙活了一天下来,王述胜还是雷打不动地坚持看书,经常一看就到半夜。

  30多年来,不管酷暑炎夏还是寒冬腊月,不管晚上是否值班,王述胜都把这一学习计划坚持下来了。刻苦学习让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熟悉中西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医术精湛、受人爱戴的医生。除了本村村民,很多外村的病号也慕名前来找他诊治。

  中风、脾胃病、颈椎病等是农村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村民一旦患上这些病,不但痛苦不已,而且很难负担沉重的医疗费用。王述胜深知村民们的苦处,想尽办法运用针灸、推拿、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为病患们既治病又省钱。62岁的张雅高老人身患慢性肝病,气色灰暗,肝脾肿大,身体十分虚弱。由于到大医院动手术需要上万元的治疗费,张雅高老人拒绝手术,闭门不出。王述胜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找到张雅高,用中药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并伴以健脾合胃,治疗半年就帮助张雅高老人康复了,医药费仅花了500多元。

  年迈的张雅高逢人就夸王述胜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王述胜总是一笑了之,在他的心里,能够为病患减轻疼痛,看到他们展露笑容,这便是天底下最令他感到幸福的事情了。

  行医救人爱心相随

  在王述胜的眼里,病患的需要就是命令,出诊时间永远是“随时随刻”。尤其是在冬天深夜,往往看完一个病人刚躺下,被窝刚捂热,又有人来敲门。这样来来回回一夜甚至要起来出诊五六次。又冷又困的王述胜每次都热情出诊,决不推辞。时日一久,村民们给他总结了“四不管”,即不管白天晚上、不管春夏秋冬、不管本村别村、不管谁登门,只要病患有求他必到,决不推辞。

  1985年起,王述胜被委任照顾镇上敬老院孤寡老人们的身体。到敬老院熟悉情况后,王述胜很快成了40多位老人的贴心人,一有空就到敬老院看他们。有时碰到上吐下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就二话不说,马上帮忙收拾。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上前劝止,他总说“谁家里还没老人”,却从不放下手中的活。他还为老人们建立了健康档案,做到对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心中有数”,以提高治疗和保健水平。这样忙活一年下来,敬老院为了表示感谢,给王述胜发了几百元的工资。王述胜却拿这钱给老人们买来了水果、点心和急需的药物。“谁家还没老人哪!”“我就是您老的亲生儿子!”听到村民和老人们的赞扬,王述胜永远都是憨憨地笑笑,嘴里念着这两句看似简单却包含深情的话。

  虽行医多年,王述胜的生活并不宽裕。遇到家境贫寒的病患,他经常免收注射、包扎等治疗费用。有时候看到病号大老远跑来,拿出一包零碎的零钱,王述胜的心中便觉得心酸,儿时的记忆会偶尔在脑海中浮现,让他备感欣慰的是现在的他,可以用医术为病患解除病痛。或许,这正是他坚守的力量之源吧。

  几十年的行医路上,王述胜用热情与责任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职责,践行着母亲去世时许下的誓言。“我做的事情令自己感到心安和幸福”,这是他经常对妻子说的话。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对幸福纯朴实在的理解,让他可以在艰难与寂寞中一往无前,在贫寒寂寥的大山里,感觉到天高地阔的踏实。

  2003年,海阳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后,王述胜从朱吴村卫生所调到新兴村卫生所担任所长。医疗条件改善后,他的干劲更足了,常常加班加点,不知疲倦地在卫生所忙活。

  “下辈子,我还要当乡村医生!”王述胜黝黑的脸上浮现出安然的微笑,执著而从容。 本报记者 高伟 通讯员 迟新杰 摄影报道

更多>>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王述胜 | 张雅高 | 朱吴村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