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相伴轮椅,结婚已10年(图)

  一个高位截瘫的特等伤残军人,一份刊登上杂志发往全国的征婚启事;一个婚姻失败过的健康女子,一封应征求偶的四川来信,就这样,他俩相识并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如今,10年过去了。两个人都有了改变,婚姻也给了他们更多幸福的期望。记者张晨摄影 记者齐琦/城市快报

  夫妻档案

  丈夫 秦子如 56岁,天津人,特等伤残军人,高位截瘫,做事严谨、一丝不苟。

  妻子 尹秋云 54岁,祖籍东北,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典型的东北女人:直爽、大大咧咧、爱憎分明。


  记者来到秦子如家时,他正在午休,妻子尹秋云出来迎接。那时候,高位截瘫的秦子如正在卧室中,他自己穿好衣服,又从床上挪到轮椅上,很快就出现在了记者面前。采访中,夫妻二人讲述了他们结婚十年来的坎坷生活和情感故事。

  参军施工高位截瘫

  民政帮他全国征婚

  秦子如年轻时参军成了一名战士,1976年,他在部队挖坑道时,因坑道塌方被砸中腰部,从此他高位截瘫再也站不起来。出院后,一直是母亲精心地照料着秦子如的日常起居。1993年,秦子如发现母亲老了,照顾了他17年后,母亲老迈的身体已经无法挑起照顾他的重担了。于是,他想到了成家,希望妻子可以帮母亲分担。另外,夫妻俩也可以做个伴儿。

  秦子如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邵公庄街民政科的工作人员,大家想到了给他征婚。因为南开区一名伤残军人曾有成功征婚的先例。那名伤残军人也是高位截瘫,他通过在杂志上征婚,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如今夫妻俩日子过得很幸福。民政科的工作人员觉得杂志全国发行,各地的读者很多,秦子如选择的范围较大。

  1996年初,秦子如的征婚启事被刊登在了《爱情婚姻家庭》杂志上。征婚启事的内容是秦子如自己定的:45岁,男,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特等伤残军人,人品好。觅一位年龄相当、人品好的女士为伴,最好无生育能力。

  收到了50多封信

  应征者分为三大类

  秦子如当初的征婚启事里全是“缺点”,年龄大、身有残疾、与父母同住。但征婚启事刊登以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快全国各地应征的信件飞向了秦子如,他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共有50多位女士应征。秦子如先把所有信件一一拆开,认真阅读,然后把这些信件归为三类:一类是信中的话语非常热情,但空话较多,他觉得这些女士不适合他,因为与他结合注定要吃很多苦,空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第二类是家庭生活非常困难、还带有很多孩子的,凭着秦子如每月的补助根本没法维持婚后生活;第三类是各方面条件相当,且有发展可能的。虽然秦子如不可能选择前两类,但他还是给来信人都写了回信,婉言拒绝了。随后,他开始和“第三类”女士通信沟通。

  有封信姗姗来迟

  征婚人陷入选择

  在应征信“大潮”即将退去的时候,秦子如收到了尹秋云的信。尹秋云是东北人,比秦子如小两岁,她在东北与原籍四川的前夫相识相恋,婚后跟随从军队转业的丈夫回到了四川,但后来,她与丈夫离婚了,唯一的女儿随丈夫生活。不幸的婚姻经历给她的内心带来了阴影,她急于离开那个伤心之地。这时,尹秋云看到了秦子如的征婚启事,她觉得秦子如是位伤残军人,但肯定很有男子气概,是个可以依靠的人。于是,她给秦子如写了应征信。

  秦子如看了尹秋云的信后,觉得他们有发展的可能,但当时他已经在前面的应征者中选定了一位“重点发展”对象。“那位女士的条件比秋云好一些,人年轻,也比她漂亮,我正处在最终抉择的阶段。”秦子如为了能让对方真正地了解他的伤残情况,以便做出最后的抉择,就给这位女士写信,建议她到医院咨询一下高位截瘫病人的具体情况。信寄出后,他陷入了焦急的等待中,暂时也没心情和尹秋云联系了。

  应征女亲自赴津城

  初次见面感觉不错

  不知内情的尹秋云一直收不到秦子如的回信,觉得很纳闷,这时她接到了邵公庄街民政科一位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她告诉尹秋云:“秦子如最近不方便和你联系,你有什么事可以直接给民政科打电话,我们可以代为转达。”这个电话让尹秋云觉得,秦子如在用这种方式婉转地拒绝她。她一赌气就给秦子如写了第二封信,信的内容大意是要拒绝秦子如。她说:“我其实是想用这种方法挽回一点儿面子,做出先拒绝他的表示。”

  秦子如看出了那封信中的拒绝之意,就给尹秋云回了一封信,信里有短短的两行字:谢谢你这段时间的来信,也感谢你对高位截瘫病人的理解和关心。随信还将尹秋云的两张照片寄了回去。

  尹秋云接到信后又犹豫了,她将这些情况告诉了女儿和自己最好的朋友,这两个人都劝她不要轻易放弃,鼓励她亲自到天津见见秦子如,再做最后的决定。尹秋云觉得有道理,就简单收拾了一个小包,打电话通知秦子如自己要去天津看望他,随后就上了火车。

  尹秋云清楚地记得,当时瘦弱的秦子如躺在床上,戴个眼镜,很文弱的样子。顾不上和秦子如交流,她就被大家簇拥着去吃午饭了。“秦子如的母亲特意给我做了面条,后来我才知道,天津的风俗里,吃面条是欢迎亲人回家的意思。”这家人的热情令尹秋云非常感动,再加上与秦子如的初次见面感觉还不错,她就留了下来,开始了他们的婚前交往。

  经历了半年多磨合

  当年国庆两人成婚

  尹秋云初来天津是1996年的3月,两个人经历了半年多的磨合期,才于当年的“十一”正式结婚。“说实话,我其实是个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从小被长辈们宠着,没有什么约束,很自由”。在两人初期交往的时候,秦子如发现尹秋云不会做家务,他对记者说:“我当时心想,这个女人不会做家务活儿,就连衣服都洗不干净,根本就不是过日子的人。”但尹秋云很努力地学习如何照顾秦子如,她细心观察秦子如的母亲如何照顾他帮他解大便。“我当时心想,这应该是最难干的一件事,既要把他搬上搬下,又要忍受臭味,只要克服了这件事,以后照顾他肯定没问题。”尹秋云说,这件事情,她很快就适应了。

  尹秋云的种种努力都被秦子如看在眼里,他被感动了,决定和她相伴一生。而尹秋云在经历了一段不幸的婚姻之后,更加需要一个温暖的肩膀来依靠,而秦子如的坚强让她觉得可以依靠。于是,当年的国庆节他们结婚了。

  妻辞工作由川来津

  10年来照顾瘫丈夫

  婚后,尹秋云辞掉了四川的工作,全心全意地留在天津照顾秦子如。婚后的生活中,她有着诸多的不适应,她因为长期生活在四川,喜欢吃辣,但他们和公婆生活在一起,全家人都很少吃辣。后来,夫妻俩离开老人单过后,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渐渐地,尹秋云感觉自己在这里非常不自由,秦子如随时需要照顾。尹秋云就连每周逛一次商场的习惯都不得不改掉。结婚10年来,为了照顾秦子如,尹秋云在大哥去世时,也没能回老家;女儿在四川结婚、生子她也没能回去。她一次也没能回老家陪母亲过年。“要说和他结婚有没有后悔的时候,其实我有时也后悔,尤其是每年快过年的时候,特别想回家,可秦子如根本离不开人。今年我准备把母亲接到天津来过个团圆年。”

  尹秋云说,她虽然辛苦但也常能感受到来自丈夫的温暖和关爱,和前一段失败的婚姻比较起来,她挺知足的。

  用秦子如的话说:“我们的婚姻是在后悔和知足这两种情绪的交替中,慢慢变得稳定,照顾我这样的丈夫两三天容易,能坚持10年就是绝对的付出,我特别感谢她给予我的照顾和快乐。”

  婚后丈夫自理能力增强

  妻子学会如何勤劳持家

  10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前一直是母亲照顾秦子如,“母爱永远无私、伟大,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我的自理能力非常差。但尹秋云起初照顾秦子如肯定不如婆婆那么驾轻就熟,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秦子如的自理能力,他从以前的吃饭都要人喂,到现在能够自己穿衣服、吃饭、从床上挪到轮椅上。

  婚后,做事严谨的秦子如成了尹秋云的精神动力,她在丈夫的鼓励下,从以前连衣服都洗不干净,变得对做家务活儿很熟练,家被尹秋云收拾得井井有条。

  妻子因病住进医院

  丈夫开电动车送餐

  10年来,尹秋云也收到了回报。几年前,尹秋云因严重的更年期综合征住进了医院。每天秦子如的母亲做好饭,秦子如就一个人驾驶着残疾人电动车,赶往医院,因为路途较远,每次往返都要近两小时。

  尹秋云住的病房在4楼,秦子如只好恳求司梯让他连人带车一起上电梯,该院的领导也再三嘱咐工作人员尽可能地为秦子如提供方便。从此,秦子如就可坐着他的电动车在医院里自由通行了。每当他将热菜热饭送到妻子病床前时,周围的病友都会羡慕地说:“看人家对老婆多好啊!”秦子如对尹秋云的体贴让她对婚姻更坚定了信心。

  他看继女如同亲生

  如今还有了外孙女

  秦子如的不少战友也是高位截瘫,但他们经过治疗不少人有了自己的儿女。可秦子如因为经济状况不好,从没想过要孩子,他把尹秋云的女儿当成亲生女儿一样对待。刚结婚时,他们夫妻每月只有600多元的收入,日子过得相当紧张。即便如此,他仍然按时给远在四川的女儿寄学费,这让女儿非常感动。有一次女儿来津看望母亲和秦子如,她非常自然地喊秦子如“爸爸”。秦子如的眼泪当时就流了下来。

  从此,他们就成了最亲近的“父女”。现在,尹秋云的外孙女已经一周岁了,秦子如经常开心地看着外孙女的照片,逢人就说:“我如今也有外孙女了。”

  秦子还如有个想法,就是明年过年时和妻子一起回东北老家过年,圆妻子的一个心愿。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秦子如 | 尹秋云 | 军人 | 邵公庄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