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瞭望》文章:生态战略的转型期待

  《瞭望》文章:生态战略的转型期待

  中国的生态现代化要达到发达国家目前阶段的水平,预计还要付出50年的努力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叶俊东

  “环保风暴”在中国的势头丝毫不见减弱。国家环保总局前一段时间更是以“区域限批”的手段,对几个城市和大企业处以停批、限批所有建设项目的行政制裁。

同时,国家环保总局还提出要引入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环境准入。

  这样的举措受到老百姓的赞同,随后发布的一份《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称,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危害健康。

  摈弃一些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多年前就已经体现在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公众也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威胁人类和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地步。

  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中国绕不开“绿色”这道门槛,与科学发展观一道深入人心的是“绿色GDP”、“绿色现代化”。但专事中国现代化研究的专家们认为,目前更多的举措还是“应急反应”,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必须融入生态转型。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提出,作为中国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现代化,如果要在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生态现代化的中等水平,必须从被动的“应急反应型”转向主动的“预防创新型”。

  50年的追赶距离

  生态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环境评价、自然保护、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这些林林总总的名词,已经成为公众的日常生活用语。专家说,这就是生态现代化实践在中国的“安家落户”。

  生态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生态转型,也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一种相互作用,大约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大约有58个国家进入生态现代化。

  中国生态现代化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把这段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现代环保的探索(1949-1977年)、现代化的生态修正(1978-1998年)、生态现代化的起步(1998年以来)。标志性的事件包括:1956年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1972年派团参加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1973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78年修改宪法时对环境保护作出规定,1984年成立国家环保局(1998年升级为国家环保总局),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8年发布《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0年发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课题组组长、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说,中国的生态现代化基本与世界同步,但生态现代化水平的国际差距比较大。2004年中国生态现代化水平的世界排名大约为全部有数据评估的118个国家的第100名,要达到发达国家目前阶段的水平,大约需要50年。

  课题组的测算表明,尽管中国的人均草地面积、环保投入比例等15个生态指标与发达国家大体相当,中国城市安全饮水等13个指标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但一些主要生态指标与主要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较大。例如,2003年中国自然资源消耗比例,大约是日本、法国和韩国的100多倍,德国、意大利和瑞典的30多倍,美国和英国的2倍多;2002年中国工业废物密度大约是德国的20倍、意大利的18倍、韩国和英国的12倍、日本的11倍、法国和瑞典的4倍;2002年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大约是法国、加拿大和瑞典的7倍多,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4倍多,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的2倍多。

  应急反应的局限

  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留给公众的记忆还相当清晰。2005年底,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发生后,监测发现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吉林、黑龙江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包括迅速封堵了事故污染物排放口,加大丰满水电站的放流量稀释污染物,实施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应急措施,沿江设置多个监测点位等。由于影响所及包括冻入冰中和沉入底泥的硝基苯是否造成二次污染、水产品食用安全性、沿江两岸地下水饮用安全性、沿江两岸农畜产品食用安全性、城市安全供水等问题,直至今日,也不能说公众的疑虑已经全部消除。

  类似的生态灾害如近几年发生的重庆开县井喷等,都曾引起过举国关注。

  虽说因为建立起了应急预案,出现生态灾害的应急处理十分迅速,但何传启认为,必须把环境危机消灭在源头,而不是末端治理。他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石化、化学危险品等行业的环保设施老化问题很严重,有些环保设施已经使用了几十年,而评估间歇又过长,潜藏较大的生态危机。

  中国的生态现代化既面临着生态修复的重任,又面临着生态转型的压力。2050年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与之相对应,生态现代化也应由目前的接近初等水平升级为中等水平,世界排名提高40位左右。包括:关键资源保护和环境质量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典型生态系统的效率和服务功能基本恢复到自然生态平衡状态的水平,经济的生态效率和生态结构指标达到世界中等水平,环境压力指标与经济增长完全脱钩,生态家园和绿色生活的关键指标达到世界中等水平,等等。

  课题组提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着力解决十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速从物质社会向生态社会转变,因为中国迟早都会达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承载极限,如果超过承载极限,环境退化就不可逆转。二是加速经济模式的生态转型,实现经济模式的生态合理化,降低经济的物质比例、资源比例、能源密度、废物密度和污染密度。三是加速消费模式的生态转型,降低物质消费比例,提高服务消费比例,提高绿色产品、环保产品和有机食品的消费比例。四是防止能源危机的剧烈爆发,建立长效能源战略,控制和缓解能源危机的爆发,降低其破坏和影响程度。五是建立自然灾害的预防、预警和应急机制,控制自然灾害的影响。六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政策,提高这些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七是提高环境信用水平,建立环境责任制,约束当事人的环境行为。八是充分利用国际自然资源和环保市场。九是加速西部地区的生态现代化。十是真正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减少形象工程,发展循环经济,防止污染的国内转移,转变人定胜天的传统观念。

  对中国而言,生态现代化需要完成三大任务:弥补和消除历史遗留的环境损害,减少和消除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新的环境损害,完成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转型。如果在2050年全面完成这三大任务,在21世纪的后50年,中国生态现代化有可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国家之一。

  何传启说,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压力都很大,经济发展慢了,不行;环保出了问题,也不行。所以,必须找到一条实现生态现代化的道路。

  向预防创新转型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巨大压力在未来20多年将会剧增。何传启说,2010年~2030年间,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有可能先后完成,人口规模、资源需求、环境压力可能会达到峰值,这是一个坎。

  据何传启介绍,生态现代化的核心是预防、创新和结构转变。生态现代化不是简单地从污染治理入手,而是从改变人的行为模式出发,通过改变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目的。生态现代化要求实现现代化与环境退化的绝对脱钩,发展与环境的协同进步。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提出,21世纪前50年,中国的生态现代化可以以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生态意识三个领域为突破口,从源头入手,解决发展与环境的冲突,实现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转型,真正实现环境管理模式从“应急反应型”向“预防创新型”的战略转变。

  实现经济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转型是重中之重。目前,中国的部分环境指标已与经济增长相对脱钩,但要彻底扭转经济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消除环境退化的经济源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继续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走绿色工业化道路,降低新增环境压力;促进传统工业流程再造,加速环保产业的发展,降低工业污染;继续实施污染治理工程,逐步清除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污染遗留;继续推进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实施绿色服务工程,加快服务经济发展。

  实现社会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转型是当务之急。主要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走绿色城市化道路,建设绿色家园;实施绿色家园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发挥生态服务功能,同享现代化成果;完善自然灾害减灾机制,发挥城市服务功能,保障环境安全;实施绿色消费工程,扩展绿色产品的市场空间。

  提升全体国民的现代生态意识是关键所在。现代生态意识,提倡高效低耗、无毒无害、清洁安全、循环节约、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健康环保等,主张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监督、谁签字谁负责和谁渎职谁受罚,不仅要有环保和生态知识的普及,还要有法律基础、制度基础和科学基础。因此,应建立关键岗位环境责任制,奠定生态意识的法律基础;建立关键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制度,奠定生态意识的管理基础;继续控制人口规模,奠定生态意识的科学基础;加大生态和环保教育投入,从小学开始普及生态知识;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促进环保活动和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健康发展。

  何传启说,如果我们能从被动的“应急反应型”转向主动的“预防创新型”,那么,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成功,是可以期待的。

(责任编辑:曾玉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何传启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