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部分修改内容
更改内容:
1. 过去惯用的“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全改为“中国”。
2. 清末具革命正当性意涵的“起义”,如武昌起义、广州起义等,一律改为中性用语的“起事”。
3. 旧版本的“本国史”教材指出,“统一中国”是“历史的展望”,但新版教科书明文“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成了“历史口号”。
4. 汉朝“征伐”或“征讨”匈奴,改为“攻击”匈奴。
5. “日治”和“日据”,原先是两词并陈,但审查委员中意识形态极强者,迫使一定要改为“日治”。
删除内容:
1. 孙中山之前的“国父”一词、以及提到“国父”、孙中山先生时,前面空一格以示尊敬,也全从新版教科书中消失。
2. “秦始皇并灭六国,统一天下”中的“统一天下”删除。
3.《中国史》浓缩成一册,采取“略古详今”的原则: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从《中国史》中消失;夏、商、周三代及魏晋南北朝要在一节课50分钟教授完毕。
4. 明末以后的中国历史约占整册教材的一半;但因仅一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史迹消失了。
增加内容:
1. 新教科书基本站在“两岸分治”基础上,以往视为禁忌的“统独”及两岸分合议题进入教科书。
2. 过去的禁忌话题《旧金山和约》和《中日和约》编入教科书。
近年渐进式“台独”动作
“宪改”工程
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即推动“宪改”工程,谋求法理“台独”。2003年,陈水扁更提出“制宪”论──以“公投”方式制定强调台湾“主权”的新“宪法”,声称08年卸任前要完成。
“正名”运动
2004年底,当局宣布为台湾“正名”,包括:将“中华民国”国号简称“台湾”,台湾所有驻外机构正名为“台湾”,还将“国营”、公营事业陆续正名为“台湾”,以避免与“中国”混淆。如出台“台湾护照”,完成约80种“行政”命令修改,如“中国标准”已改为“国际标准”,另将《民法》中“服从中国法律义务”等字眼删除,将“中正机场”改名“桃园机场”等。
台湾“护照”
由于民进党认为旧“护照”上加注的“Issued in Taiwan”(发自台湾)有将台湾矮化为一个地区的含义,
03年正式出台台湾“护照”(Taiwan Passport)。
申请入联国
民进党当局不断鼓吹要以“台湾”的名义加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
废“国统会”
2006年2月,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与“国家统一纲领”的适用。
猛吹“独”论
民进党及陈水扁自上台伊始就一直鼓吹“台独”言论,不仅提出“一边一国”论,称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与对岸的中国是“一边一国”,要分清楚;也不断强调“台湾国家认同”,声称“台湾是世界的一部分,绝对不是中国的一部分”。
“统独”教育
2004年,教育部指出,自古以来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到1683年清朝派施琅征服台湾后,才属于中国统治的范围,故将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史》中的台湾史部分独立成册。 (资料来源:香港《文汇报》)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