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1月31日讯(记者 董莉通讯员侯长蓬)在广东GDP“一骑绝尘”之后,2006年,山东和江苏两个经济大省也终于挤入“2万亿GDP俱乐部”。这意味着,国内省级区域经济总量的前三名,广东、江苏、山东已率先组成“2万亿俱乐部”,远远领先第四位的浙江。
人均GDP达到23546元
记者今天从山东省统计局获悉,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06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达到21846.7亿元,总量比2002年翻了一番;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7%,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38.9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729.0亿元,增长16.8%,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1556.0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978.8亿元,增长14.2%。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2354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9%。
速度、质量、效益趋于协调
2006年我省经济在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速度、质量、效益三者趋于协调。统计显示,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34.0亿元,增长26.3%;利税4283.6亿元,增长28.2%。利润、利税均保持快速增长,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达到231.5,比上年提高17.2点。
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达到18692元,增长11.9%;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856元,增长13.5%。财税收入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4110.2亿元,增长22.7%;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5.3亿元,增长26.3%,增收282.2亿元,创历年来新高。国税、地税两税收入占GDP比重和占二三产业的比重在逐年稳步提高,分别达到12.0%和13.4%。上述指标的变化说明,山东经济的增长速度是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经济发展逐步向注重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协同提高上迈进。
固定资产投资回落18.6%
2006年,全省切实落实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严把能耗、环保、用地、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市场准入门槛,全面清理新开工项目,有效地抑制了投资的快速增长。
统计显示,2006年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34.6亿元,增速由年初增长37.0%回落到19.6%,比上年回落18.6个百分点。
房价增幅回落3.9%
2006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3.0%,分别比上年回落0.7和3.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分别比上年回落1.6和1.4个百分点。
据统计,去年全年我省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78.7亿元,增长20.6%。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占75.7%,增长27.8%。商品房建销协调增长,销售面积多于竣工面积,住宅空置面积比上年下降7.5%。商品住房价格同比涨幅逐步回落,全年上涨5.1%,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截至去年年末,我省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和生活面积分别为22.6平方米和30.7平方米,比上年依次扩大3.0%和3.5%。
城、乡收入增幅均超10%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生活质量稳步改善、提高。2006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累计增幅自6月份以来连续七个月保持在16%以上,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22.5亿元,增长16.3%,增幅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92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4368.3元,增长11.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五年和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同时,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水平和层次也在不断提升。2006年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4.9%和13.6%。其中,汽车类、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的零售额分别增长29.0%、29.6%、40.9%、27.4%和30.5%。而食品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在逐步降低,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0%和37.9%,较上年分别降低1.7和1.9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