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工作中发现的铜钱
潜水员下水作业
据《广州日报》报道“南海一号”洗掉船头厚厚的淤泥,终于向世人初露其神秘的面容。昨日,广东省文化厅和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宣布,经过近半月的清淤和探摸工作,目前“南海一号”的船头轮廓已经显现,同时,最后的清淤勘测工作中收获的所有文物也全部亮相。
“南海一号”可能航向东南亚 打捞现场副总指挥王仁义介绍,经过对船体外侧和船舷上淤泥的清除及探摸,目前“南海一号”的船头轮廓已经显露。在水下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水下考古人员已经测定古船船头朝向西南240度,在没有发生侧翻的情况下船体垂直沉没于海底。
目前,船头上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文字和花纹等标记。目前正在抽取船尾部分的淤泥,确定船头和船尾后,他们还要再进行人工水下实际测量,精确计算古船的大小。
按照船头朝向和所获得的文物,专家表示,大致可以推断这艘商船当时应该是前往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及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
沉船平移需一至两年 据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局长陈北先介绍,虽然船头轮廓已现,但目前探摸工作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记者了解到,由于探摸测量需要把沉船每个部位的位置精确在分米之内,而海下能见度极低,潜水员只能见缝插针下水探摸,因此对沉船的测量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预计最快于四五月份对“南海一号”进行起浮和打捞,其中起浮大概需要一两个星期,之后还需1至2年时间将沉船由水下平移进入有“水晶宫”之称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陈北先介绍,目前造价约1000万元的沉船打捞箱仍在设计中,其目的是在起浮和打捞的过程中,能将沉船整个罩起来,确保文物不受损失。
目前已出水约4000枚铜钱 此次清淤和探摸作业并没有出水完整的宋代瓷器。昨日,记者在作业现场看到了此次作业所取得的所有文物。其中,前日刚出水的4枚铜钱特别引人注目。广东省文化厅考古室魏博士介绍,其中三枚铜钱分别为皇宋通宝、元祐通宝和治平元宝,另有一枚字迹已模糊不清。
有关负责人介绍,它们与10余年来“南海一号”出水的约4000枚铜钱和不少银锭共同书写了中国钱币的一段编年史。其中,目前出水最古老的铜钱为汉代铜钱,最晚期的铜钱则为南宋建立后的20-30年间所产。据此推断,“南海一号”大概沉没于南宋初年,可能为高宗时期。
宋代已开始来料加工 除此之外,此次公布的文物遗迹中,不仅有来自宋代各大民窑的出品,还有大量的印着东南亚及中东地区特色的花纹以及镀铅仿银的瓷片。专家表示,这说明宋朝确实已经开始了“来料加工”的海外贸易,因为从我国宋朝使用瓷器看,极少有看到镀铅仿银的瓷品。而之前发现的完整的瓷品以及眼镜蛇头骨和东南亚特色的金戒指、金腰带等,也印证了这一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