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 哈尔滨日报

哈尔滨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期”

  数说四年城市发展

  ◎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

  哈尔滨市先后两次调整行政区划,市区面积扩大到7086平方公里,是原来的4.3倍。呼兰、松北、哈西、哈东、群力、香坊工业新区、平房工业新区等区域开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0亿元投资城市建设

  哈尔滨市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00亿元,新建、改造大型桥梁10座,拓宽改造道路176条。

  ◎利用外资4亿美元

  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引入国内资金155.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1%和46.7%。世界500强企业在哈尔滨市投资项目达到20个。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30元

  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3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405元,年均分别增长12.5%和12.2%。

  排名彰显冰城实力

  ◎综合实力全国十强

  哈尔滨的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十强

  ◎旅游城市竞争力前二十

  哈尔滨旅游业跻身全国旅游城市竞争力前20名。

  ◎利润总额全国第一

  哈药集团、光宇集团、空调股份、松江铜业集团等企业,利润总额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一。

  ◎出口量全国第一

  哈尔滨市大型骨干企业自主研发、对外合作和国际市场营销能力不断加强,机电设备、飞机等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具有自主知识品牌的哈飞汽车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

  ◎推出重点新产品东北第一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能力增强,2006年有41项产品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位居东北城市第一、副省级城市第二;技术合同交易额13.64亿元,位居副省级城市第六。

  专家视角

  GDP跨越2000亿折射四“更”

  报告实录

  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4亿元,同比增长13.5%,年均增长13.9%,提前实现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92.3亿元,同比增长12.5%,年均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3亿元,同比增长14.7%,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同比增长26.7%,年均增长2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5亿元,同比增长13.5%,年均增长12.5%。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十强。

  2006年,哈市经济发展速度保持了高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2094亿元究竟意味着什么?能给百姓带来什么,市统计局有关专家做出了这样的分析。

  经济发展更快

  据分析,GDP跨越2000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关口,这说明哈尔滨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2006年,哈尔滨市GDP完成2094亿元,增长13.5%,四年GDP年均增长1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这是哈尔滨市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速最快的时期。哈尔滨市人均GDP2004年突破2000美元,2006年达到2705美元,年均增长13%。这些都标志着哈尔滨市经济发展更快,GDP占全国1%、全省三分之一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在全国600多个大中城市中经济总量继续位居第一方阵,在全省经济格局中继续发挥龙头作用。

  发展后劲更足

  据分析,2006年全市投资完成810亿元,增长26.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7%,拉动经济增长8.9个百分点。全市投资率达到38.8%,比2002年提高9.5个百分点。投资规模4年迈上了4个台阶,分别突破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和800亿元,年均投资增速达到22.4%,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速最快的时期。

  百姓实惠更多

  据分析,哈尔滨市经济增长、企业增盈、财政增收的成果惠及到了城乡居民,主要体现在居民收入增加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上。2006年哈尔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3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5元。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农民收入增速接近城市居民收入增速。农村居民政策性收入、粮食销售收入、打工收入、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

  开放势头更猛

  据分析,哈尔滨市利用外资总额持续增加,2006年实现4.03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3.8%,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0家在哈尔滨市投资兴业。对俄、对韩、对日经贸加快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迈出新步伐,4年实现对俄贸易进出口总值4.55亿,其中2006年实现1.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3倍。

  硕果回眸

  冰城综合实力猛增缘于七“新”

  产业结构形成新格局

  精彩搜索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17.3∶31.9∶50.8调整为2006年的14.9∶36.8∶48.3。

  报告实录

  工业经济强劲增长,200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89.5亿元,年均增长17.4%,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3.9个百分点,机械、食品、医药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8.4%。哈药集团、光宇集团、空调股份、松江铜业等企业,利润总额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6.9亿元,年均增长8.4%。粮食生产连创历史新高,达到98.7亿公斤。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突破2000万亩。农业产业化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试点村镇面貌有较大改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011亿元,年均增长13.5%。零售业形成多个新商圈,业态趋于多样。会展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业跻身全国旅游城市竞争力前20名。

  专家解读

  2003年以来,是哈尔滨市历史上生产总值增速最快、增量最大的时期。这期间,哈尔滨市第一产业基础地位继续加强,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内部机构进一步优化,优势行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稳定快速发展,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精彩搜索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48.2%。

  报告实录

  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攻坚任务,改制企业1726户,完成职工并轨32.8万人,引入战略投资53亿元,转让国有资产收益38.6亿元。量具刃具集团成功并购德国凯狮公司取得良好效果,哈尔滨水泵厂产权转让项目被评为全国“产权交易最佳策划奖”。农村区划调整基本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属金融机构改革顺利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完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对外贸易较快增长,进出口总值27.7亿美元,年均增长12.8%。大型骨干企业自主研发、对外合作和国际市场营销能力不断加强,机电设备、飞机等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具有自主知识品牌的哈飞汽车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

  专家解读

  为从根本上解决国有经济布局、企业产权、职工身份转换、债务等历史问题,哈尔滨市从2004年开始展开了新一轮全面、彻底、规范的国企改革,以引进战略投资、做大做强产业为重点,探索出运营增值、增资扩股、战略重组、捆绑出售、整体退出等十大模式,通过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以优良国有资产存量吸引战略投资、实施产权转让整体重组等手段,推动新一轮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另外,2003年以来,哈尔滨市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有利时机,不断优化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了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

  城市发展空间新扩展

  精彩搜索

  先后两次调整行政区划,市区面积扩大到7086平方公里,是原来的4.3倍。

  报告实录

  呼兰、松北、哈西、哈东、群力、香坊工业新区、平房工业新区等区域开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建设迅速启动,完成投资104亿元,竣工项目51个。

  专家解读

  城市空间的拓展和更新,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开发区的发展和工业大项目建设是振兴哈尔滨市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工作。大项目投资规模的扩大,拉动了哈尔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

  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精彩搜索

  四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529亿元,新建、改造城市桥梁34座,拓宽、改造城市主次干道及背街土路503条。完成哈肇公路呼兰至通河段建设,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

  报告实录

  完成磨盘山供水一期、道里集中供热和沿江污水截流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市行政办公中心北移,拉动江北开发建设全面提速。治理大气、水污染源1770个,削减污染物1.8万吨。城区新增绿地2425公顷,绿化覆盖率30.2%,实现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全市完成造林17.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4.2%。完成太阳岛、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沿江风景长廊、犹太会堂、滨江道署等环境综合改造工程,中央大街和太阳岛风景区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专家解读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和最终归宿,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优化城市投资环境、支撑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培育城市特色品牌。近年,哈尔滨市先后实施了沿江污水截流工程、磨盘山供水工程、道里区集中供热工程等基础设施大项目。这些工程竣工后,对哈尔滨市基础设施的相关指标将会有较大提升。同时,哈尔滨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断提高,启动创建生态型园林城市工程,完善城市道路巡视养护一体化责任制等系列举措均不断推进城市向“宜居”的目标大步迈进。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精彩搜索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扩建校舍18.4万平方米,改造43所薄弱学校和704所D级危房。

  报告实录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2006年有41项产品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位居东北城市第一、副省级城市第二;技术合同交易额13.64亿元,位居副省级城市第六。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完成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27个,改造乡镇卫生院47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逐步扩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4.3‰以下。文化建设得到加强,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申办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成效,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秩序稳定良好。实现国家级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专家解读

  过去四年哈尔滨市各项社会事业均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科技事业硕果累累,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哈尔滨市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为构建和谐哈尔滨打下了坚实基础。

  民生状况得到新改善

  精彩搜索

  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3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05元,年均分别增长12.5%和12.2%。

  报告实录

  市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7.5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7平方米。就业工作取得进展,累计实现城镇就业5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86%、88%和73%。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累计保障低保对象105.7万人次,救助困难群众132.4万人次。初步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112个省级贫困村整体脱贫。

  专家解读

  近年来,哈尔滨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城市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多项专门救助为辅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在农村形成了“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特困救助制度为基础,农村五保供养为重点,医疗救助为辅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基本框架,有力地维护了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行政水平有了新提高

  精彩搜索

  行政审批事项由1191项减少到313项。

  报告实录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100%。起草审核20件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65件规章和100件规范性文件。组建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条龙”、“窗口式”服务。推进政务公开,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妥善应对“非典”疫情、禽流感、松花江水污染等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处置突发性公共危机能力经受了考验,得到了提高。

  专家解读

  成立行政服务中心,是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审批服务效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在行政服务中心的集中审批和阳光作业,不仅有效地遏制了审批服务运行中的“暗箱操作”,堵塞了权钱交易和勒拿卡要等腐败渠道,也避免了办件在内部运转中的繁琐环节,使行政审批服务工作进入良性运行轨道,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成果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