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华视点专栏 > 最新报道

难忘普通人的奉献——5位福建“小人物”的故事

  新华网福州2月2日电(记者梅永存、涂洪长)岁末年初,几位普通福建人的故事,焐热了八闽大地许多人的眼眶。这些默默趟过生活之河的普通人,面容土气却心灵皎洁,力量单薄却精神丰盈。

  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

  朱邦月,69岁,邵武市邵武煤矿一个普通的退休职工。

  朱邦月有一个不幸的家:因为一种叫做“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病,老朱64岁的妻子朱铃妹和两个儿子只能整天绑在椅子上,因为三人浑身毫无力气,老朱是家里唯一生活能够自理的人。

  老朱的不幸是“继承”来的。1967年夏天,朱邦月的同事、好友顾伟祖因病辞世,留下一个不到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朱玲妹。“伟祖去的时候,紧紧抓着我的手,虽然没有开口,可我永远记得他眼睛里说的话。”老朱说。接下来,朱邦月做了一个让常人咋舌的决定:迎娶朱玲妹,照顾顾伟祖留下的两个孩子。

  40年一晃而过,但对于有着三个重症病人的家庭来说,朱邦月的每个晨昏都流动得异常缓慢而艰难:每天早上5点半,老朱准时起床打扫卫生、做早饭,然后将妻子和儿子逐一搬到桌前,一口一口喂饭,一日三餐,天天如此。

  当记者问道:“40年这样的生活,你觉得苦吗?”朱邦月坦然地说:“苦,当然苦,但我至少能够照顾自己,病人比我苦一千倍,一万倍,他们笑一次,说一句话都那么难,能帮助他们一分,我的苦就少一分。”

  “过了年我就69岁了,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才72岁,够了。我现在只想存一点钱留给他们母子,好让我走后他们能多撑一些日子。”朱邦月说这话时,一脸平静。

  兄弟俩说“见死不救是罪过”

  欧南成、欧建成堂兄弟是平和县小溪镇的普通渔民,除了打渔外,他们还有另外一项鲜为人知的“职业”--救人。

  2006年5月17日,平和县遭受强台风袭击,小溪镇下坂农场、坑里村一片汪洋,两地80多名村民被洪水围困。18日3时,欧南成、欧建成哥俩接到群众求助电话,立即冒雨划着竹排前去救人。

  回想当时的惊险场面,欧建成至今仍心有余悸。他说:“当时整个下坂农场成了孤岛,天又黑,风雨又大,到处是哭声,竹排一旦打翻,水性再好也很难逃命了。”

  “可见死不救是罪过啊,再危险也顾不上了。”兄弟俩轮流将老人、小孩背到竹排上,接着堂弟撑竹排,堂哥跳下水以手脚当桨,两人踉踉跄跄地将竹排转移到800米外的安全地带。

  正当兄弟俩加紧“运”人时,意外出现了:60多岁的周伯放不下家里的6头猪,执意不肯走,“再等下去,可要出人命啊!”两人来了牛脾气,猛然架起周伯,把他“摁”到竹排上,然后拼命往安全高地划。刚走30米左右,背后传来一声巨响,周伯家的土坯房轰然倒塌,老人回头一看,当时就握着弟兄俩的手流下泪来。

  经过9个多小时的努力,兄弟俩共救起83名遇险村民,看到大家都安全了,兄弟俩抹干脸上的泥水,一句话没说就回家了。直到过后登门感谢的人不断,邻居们才知道:兄弟俩又一次当了英雄!

  其实,小溪镇上的人对兄弟俩成为“英雄”并不意外。十几年来,哪里发生洪灾和海难,两人始终冲在前面,前前后后救起280多人。

  “人哪有不怕死的哩,可你听见叫喊,听见哭声,看见人在水里扑腾,怎能忍心不管呢,那样太不仁义了!”欧南成没上过几天学,说起救人的道理,一字一句咬得嘣响。

  一位孤儿的理想与情怀

  每次做饭,刘海东都用自己从山上打回来的柴禾生火,“液化气费钱,要留着奶奶生病的时候用,不照顾好奶奶,死去的爸妈会生气的。”刘海东说。

  生于1994年的小海东,家住闽清县鹿角村,9岁那年,海东的父母双双离世,小海东在成为孤儿的同时也成了“一家之主”。今年不满13岁的小海东把这个只有两个人的家当得像模像样。因为每月的生活费都靠镇政府发放的83元补助,小海东习惯了精打细算,并在一本碎了封皮的算术本上记下所有的花销:“10月10号,买盐1.4元;10月11号,买米50斤,共70元;10月20号,交电费19元,买菜6元。”

  从小海东的账本上看,2006年一整年,他没有在穿的方面花过一分钱。10月份一个月,他们家没有买过一两肉。

  年小懂事的刘海东还记着另外一笔账:“一个县城的老大爷给我500元,大学生葛姐姐给了我很大帮助,李先生给了我2000元。”小海东说,好心人的钱帮了自己的大忙,不记下来怕以后忘记了。

  小海东计划将别人捐助的4000元钱全部当作学费,“初中花1000元,高中花1000元,大学花2000元。听说邻村有人因为没钱读不了大学,我怕像他一样。”12岁的孩子说到这里时,决心和愁虑使他像个成年人一样一脸凝重。

  记者问海东以后想上什么大学,小家伙抿了一下嘴唇说,爸爸、妈妈都是因为生病死的,最想上医科大学,“我要是医生,就能救他们,救所有生病的人,不让他们死。那样,世界上就没有我这样的孤儿了。”小海东说着说着,泪珠夺眶而出。

  苦心托起连心桥

  81岁的朱玉校住在建瓯市黄凌村的一间老房子里,黑糊糊的房间里除了一盏昏黄的白炽灯外,没有任何电器,唯一值钱的只有一条毛毯。

  “朱百万”的外号当然和财富有关,上世纪80年代,朱玉校带着家人先后造了420多亩杉木林和锥栗林。随着林木行情看好,老朱也成为当地有名的百万富翁。在一般人眼里,富起来的朱玉校有点怪:自己生活简朴,对待一件事却挥金如土,那就是--造桥。

  1995年,老朱开始造第一座桥。这一年他卖了一部分杉木,收入了上万元,便决定将黄凌村通往邻村的独木桥换成坚固的石桥。独木桥是村里通往外面的必经之路,走的人多,损坏很严重。为了造桥,除承担各项花费外,老朱还亲自上阵,一天到晚在工地上忙活,一直干了一个多月。

  “我的生活好过了,可一想起乡亲们每天出村,还要颤巍巍地从独木桥上走过,心里就放不下,守着钱柜不做点有用的事,活得没啥滋味。”朱玉校说。

  从这以后,老朱看到有点毛病的桥就不顺眼了,“小桥嫌小,老桥觉着不安全,木桥觉着不方便”,在一个笔记本里,老朱记下所有修桥的地点以及费用清单,乡亲们说朱玉校造桥造上“瘾”了,村干部说,11年来,朱玉校至少造了17座桥,耗资数十万元。

  朱玉校的儿媳妇说,老人非常节省,去赶圩时连一碗面条都舍不得吃。周围的乡亲们说起老朱却满是崇敬:“玉校不一般哪,贪小便宜的人,在他面前都羞死了!”

  生命的光辉不会被磨灭

  “普通人也许入不了史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传递出可贵的生命光辉和精神境界,让人动容。”福建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刘登翰研究员在评价这5位普通人时说。

  刘登翰认为,这些普通人体现出的坚韧不拔的诚信、见义勇为的壮举、知恩图报的情怀以及助人为乐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赖以传承的道德柱石和价值基础。在社会转型期,一些道德与价值观念遭到冲击甚至嘲讽,但在普通人那里,从来不缺乏让人感动的故事。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甘满堂说,我们常常将眼球投向功成名就者,投向关于财富、罪恶和花花世界的绯闻,殊不知在普通人当中,也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哲理。

  甘满堂说,他们也许只是沧海中的一瓢水,但还有更多人和他们一样践行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执著,以及对人间真情的追求。无数普通人的默默奉献,正是这个时代的完整的精神版图。

  相关评论

  相关稿件

  · 全国启动百城万店青年文明号促和谐奉献月活动· 老战士尚效孟身藏弹片十几块默默奉献数十年·中国志愿者在海啸的废墟中奉献成长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请您,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查看 留言须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朱邦 | 朱玉校 | 刘海东 | 欧建成 | 欧南成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