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粮食调控走出“丰产困局” 3年丰收粮价仍上涨

  《瞭望》文章:粮食调控走出“丰产困局”

  托市收购加顺价销售,使我国在连续三年丰收之后仍能实现粮价上扬。进入库存较高的2007年,粮食调控又将面临怎样的变局

  过去一年我国成功实现粮食“托市”收购,使农民在连续三年粮食增产之后,非但没有陷入“多收了三五斗”的尴尬境地,反而难得地实现了“增产涨价”。

  更重要的是,政府并没有因保护农民利益而背上沉重的包袱,新机制下以高于市场价收上来的储备粮,在此后的市场运作中成功地实现了顺价销售:从2006年11月起,市场粮价不仅没有因丰产一路走低,反而从去年11月起大幅上扬,至今虽有小幅回落,但价格依然坚挺,农民增收有了可持续而坚实的市场基础。

  《瞭望》新闻周刊调研发现,仅粮食大省河南的农民,便因托市收购2006年增收2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在理顺相关各环节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将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良好衔接,是我国粮食调控摆脱“丰产困局”的关键。

  多年“托市收购”何以今年能够完成“顺价销售”?本次调控中还有哪些衔接不够顺畅的地方?进入第四个丰产年的2007年,粮食调控又将面临怎样的变局,如何完善?

  多年“托市”首次“顺价”

  自2004年我国粮食实现增产后,去年是我国连续第三个丰产年,按以往规律,连续三年增产往往会让市场粮价一路走低,尽管有“保护价”,但价值规律的长久作用还是会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

  政府始于2006年6月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便在这样的既往经验中走上前台,人们更多地是担心如不能将收上来的粮食顺价销售出去,又将给国家带来多少财政负累。

  1997年的“保护价”敞开收购便累积了上千亿元的国家及地方财政负担,而如此多的付出却并未托住粮价,连年走低的粮价直到2003年下半年因粮食供求拐点出现才开始上扬。

  但是,2006年不同以往。《瞭望》新闻周刊调查发现,自去年11月份粮食上涨后,河南小麦价格一直稳定在每斤0.74元,而此前“托市收购”的均价为0.71元!

  近十年的粮食市场调控首次实现顺价销售,国家没背负担,农民也得到了不少实惠:2006年,河南农民因“托市收购”增收20亿元。

  何以能够“顺价”,背后原因何在?中国储备粮管理公司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李长轩给出的解释是“托市政策设计合理,理顺了各方利益关系,使得政府、企业、中储粮、农发行在收购中形成合力,最终控制了市场主要流通粮源。”

  河南省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说,以往之所以不成功,原因在于没理顺各方利益关系。在粮食补贴资金筹集上,采取了中央、地方财政分摊的办法,导致谁存粮越多,谁的财政包袱就越重。产区没有存粮积极性,销区变存粮为存钱,都不想多拿钱收粮。这次托市收购,收购及保管费用均由中央财政承担,卸掉了粮区政府的“丰收包袱”。

  河南省永城市粮油购销公司经理马永堂说,过去粮食企业既要“保护价”收购,又得“顺价销售”,利益不明、责任不清;托市政策明确了国家和企业间的利益责任关系,企业只要收好、管好粮,就有保管费用,不用操心销售,所以收购积极性特别高。

  河南一些基层农业发展银行负责人说,过去在执行“保护价”收购时,农发行像防小偷一样防着粮食收储企业,怕他们偷着卖粮挪用收购贷款,但全省几千家收储企业很难都管住,只能严格信贷程序,以致经常出现收储企业“等钱”现象;而托市收购,农发行只对中储粮一家贷款,明确了中储粮这个收购责任主体,便于银行与收储企业建立对等的责任关系,有利于贷款风险控制,银行放贷便变得及时、到位。

  据了解,从6月1日到9月30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共收购托市麦362.5亿斤,占河南省当年小麦产量的63%,远远超过往年50%以内的商品率水平;而中储粮总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共收购814亿斤小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40%。

  中储粮掌握了大量粮源,被认为是此次调控成功的关键,但以往“保护价”期间国家也掌握了大量商品粮源,为何实现不了顺价销售?

  专家指出,过去的政策是统一收购,分散销售。全国上万个粮食收储企业,各卖各的粮,导致互相压价,保护价本该是市场“最低价”,结果谁按“保护价”卖谁卖不出,市场价当然会一路走低。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总经理李经谋认为,“统一收购,集中销售”为实现顺价销售提供了保障。在国家控制了大部分粮源的前提下,定点适时拍卖托市粮,通过统一托市粮“出口”限定底价,使拍卖成交价成为市场主导价,既实现了“托市粮”顺价销售,又不致使粮价过高。如果不采用适当集中销售,“托市粮”销售就可能处于“放羊”状态,顺价销售也便难以实现。

  粮价大涨源于准备不足

  2006年9月30日,国家“托市收购”结束,但市场粮价仍徘徊在最低收购价附近。从11月中旬开始,不少地方粮价大幅走高。

  业内人士对于粮价突然上涨原因分析较为一致:在国家掌握了大部分商品粮源的情况下,市场上可流通的粮食已经很少,需方由于基本无存粮,粮食需求短期内迅速释放,而粮食供应又因衔接不畅出现短期断档,导致粮价突然上涨。

  一些专家认为,“托市粮”销售经验及各方准备不足,是引发粮价突涨甚至供应断档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需求方对“托市粮”顺价销售准备不足。上一轮“保护价”托市五年间,由于管理制度不严,粮食承储企业“高进低出”等原因,使得市场上低价粮从未断档;再加上连续三年的粮食丰收,使得粮食加工企业对市场粮源及“托市粮”入市价格出现误判。

  其次是供给方对市场供求判断预见不到位,衔接准备不足。回过头来看,中储粮第一次拍卖没人买,而仅隔22天的第二次拍卖便被抢购。很多人没想到,一是市场粮食已断档这么久,二是加工企业原料储存这么少。如果国家有关部门能在前期深入调研,就可以提前准备及时抛售,市场急涨现象也许就不会发生。

  三是“托市粮”拍卖交易细则及其出库节奏、出库方法准备不足。“托市粮”第一次实行批发市场定点集中拍卖,由于经验不足及手续繁冗的原因,致使粮食十天半月也出不了库,加剧了市场的粮食紧缺;一些小面粉厂以前没进过大型粮食批发市场,对先付款等交易规则不了解,有的面粉厂资金准备不足,影响了出库;有的库点太偏远,运输成本超过企业承受能力,造成流拍;此外,市场都是千吨的大拍卖单多,缺少小单,小面粉厂消化不了,进了市场也买不起粮。

  李经谋认为,去年12月以来,国家每周均对“托市粮”进行拍卖,拍卖成交均价基本稳定在每斤0.73至0.75间的合理范围内,表明粮食市场已恢复供需基本平衡、价格基本稳定的局面。

  “托市收购”还需完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2007年将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此,业内人士提出了一些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建议。

  一些专家指出,今年应首先完善“托市粮”的销售办法。现在的程序是国家有关部门指定拍卖时间、地点,中储粮总公司报库点,批发市场拍卖。完全由批发市场拍卖的办法,不太适应面粉厂的需求布局。建议采取多种销售形式,一方面批发市场拍卖;另一方面通过网上挂单进行连续性拍卖;同时还应适当修改拍卖交易细则,将目前二个月的交收期限缩短,以提高出库效率,保证市场供应。

  其次应多方面完善农民卖粮渠道,方便农民卖粮,尽可能减少“粮贩子”对农民卖粮环节收益的克扣。

  据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政府李明亮调查,将粮食卖给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国有粮食收购企业的人群中,40%是个体粮贩。在托市收购之初,“粮贩子”竟以每斤低于“托市价”7分钱的价格收粮,后期差价每斤也在2~3分钱。商丘市10多个个体粮食经营大户去年经营量超过一千万斤,大部分经营量是靠当“二传手”完成的。据《望》新闻周刊了解,“粮贩子”在收粮过程中的压级压价现象较为严重,地方粮食管理部门须加大监管力度,防止粮贩子从中赚取超额利润,保护农民利益。

  三是“托市收购”政策应鼓励优质优价,保护优质麦的推广成果。

  在今年“托市收购”中,国家未将优质小麦单独划类,列进最低价收购范围,导致大部分地区优质麦与普通麦收购“一视同仁”,群众只好把优质麦当普通麦卖。河南一些基层粮食、农业部门干部建议,今年托市收购中应将优质小麦纳入最低收购价,以鼓励农民进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

  四是充分发挥面粉加工业在粮食流通中的作用,引导面粉企业参与“托市收购”。河南省面粉协会会长马西国说,目前我国规模以上面粉加工企业近2000家,年生产能力6500万吨,应该成为粮食收储的一个大载体,国家应制定政策,推动“仓厂一体”收储加工企业的形成。

  马西国说,只要农发行给规模面粉厂充足的低息资金供应,国家给予一定的储存保管费,面粉厂就愿意进入收储领域,这个门坎一打通,将推动面粉厂与收储企业互相兼并联合,形成“仓厂一体”的加工收储企业。在托市政策框架下,中储粮可每月按面粉厂的加工量扣减保管费,农发行按每月加工小麦量回收资金。如果年底有未加工、销售完的小麦,中储粮可根据情况,将粮食转为下一年储备或调给乙醇企业等。

  但一些专家也指出,实施小麦、水稻“托市收购”政策后,粮食产销出现新变局,主要表现为“现原粮价格一致化、收购渠道单一化”。去年11月中旬以后,随着市场流通粮“见底”,大部分面粉加工企业主要靠国家拍卖托市麦维持生产,由于拍卖采取国家统一制定底价机制,全国小麦价格出现一致化趋势。而不能实现“优质优价”,必然影响我国小麦优质专用化进程,一些农民会恢复种植高产品种。

  托市收购后,许多粮食购销企业躺在国家政策上吃补贴,变成了粮食仓储服务企业、收购服务企业,与成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方向相悖。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总经理李经谋说:“对于托市收购,现在是农民、政府、企业三方叫好,但叫好声掩盖了粮食流通体制中面临的问题。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渠道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这就需要进行彻底的股份制、民营化改造,现在托市政策能给粮食收储企业带来新的利益,一些旧的体制病可能复发。

  一些专家指出,国家掌握大量商品粮源的“大一统”局面不利于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托市收购”只能应急,不宜作为长期政策实施。

  组合调控可避免“托市”困局

  专家指出,去年11月以来的粮价上涨,是国家控制了绝大部分市场流通粮源后“憋”出来的结果,在未来几年中,新、老“托市粮”消化并不乐观。建议正视小麦采取“组合”调控措施,避免陷入“托市困局”。

  一些专家指出,去年河南累计收购托市麦362.5亿斤,按照目前的拍卖进度,到今年6月份,河南的“托市麦”能销售1/3强。今年继续执行托市收购政策,将面临仓容不足难题。

  在托市麦“涨库”的同时,河南麦播面积却进一步扩大。今年河南麦播面积达7556万亩,比上年增加46万亩,比2005年增加102万亩,是45年来最大的一年。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说,目前河南小麦长势较好,在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小麦总产仍将保持历史较高水平。

  中储粮河南邓州直属库主任张继伟说,明年托市面临的另一难题是库存麦价水涨船高。国家托市收1斤麦存放一年,收购费每斤0.025元,管理费0.04元,再加上贷款利息0.05元,硬成本就达0.115元。去年河南托市麦收购均价0.71元,到今年麦收期间将达0.825元。在这个价位上确定托市价,必定难以执行;如果托市价保持去年水平,老粮就无法顺价销售,国家财政重背“粮食包袱”。

  一些专家指出,到明年新麦上市前,粮食价格基本上能够控制在国家手中,新麦大量上市后,如果国家不采用更积极的托市手段,市场价格难免前高后低。

  专家指出,从总量上看,我国小麦仍处在供求平衡之中,粮食涨库是“虚多”。但由于我国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相互脱节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真正市场主体未形成,导致粮食流通领域“浅池”化,一多就溢,在一定阶段,“虚多”却表现为“实多”。

  专家指出,上一轮“保护价”收粮指导思想上较大的失误就是把粮食作为“愉快的负担”背起来,最终越存越多,五年间“保护价”由每斤0.76元退到0.56元,而且粮食还“卖不动、装不下”;对于托市以来形成的库存,国家应立足“短期过剩”,多策并举加快消化。

  一是加大出口力度。国家海关统计显示,去年1至于11月,我国累计出口小麦180亿斤,较上年同期增加373%,出口地主要为菲律宾、韩国、印尼。专家建议,国家应抓住全球小麦价格上涨机遇,在新麦上市前加大出口力度。

  二是加大产区向销区“移库”力度。去年国家在六个小麦主产省实施托市收购,导致流通库存集中在产区,销区仓库反而较空,建议继续向销区“移库”,并采取补贴等措施,鼓励销区面粉企业加大国产麦用量。

  三是将一些品质差的小麦调拨给国家定点的“汽油乙醇”生产企业。这些小麦市场销路不好,与其放在库里增加仓储费用,陈化后再造乙醇,不如提前消化。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林嵬 郭久辉

(责任编辑:柯芸)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经谋 | 马西国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