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国家质检总局有关人士表示,汽车三包规定(草案)的意见征求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熏将择机尽快向社会颁布并实施。然而日前,又有媒体报道说质检总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计划。”汽车三包这种“也许将要出台”的态势让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如坠云里雾里。
其实早在2004年12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就公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两年多过去,草案的修改情况就像“高度机密”。如果从最初的草案拟定算起,汽车三包的立法工作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用“难产”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抛开汽车三包最终条款的庐山真面目不谈,对于这部部门制定法规漫长、“神秘”的立法过程,有的消费者表示,感觉到一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还有的消费者表示,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也难怪消费者有这种感觉,以汽车三包草案正式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为例,组织起草耗时将近3年,但最初用于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时间只有十几天,虽然最后又延长了半个月,可倾听民意的时间与这部法规“关门立法”的时间比仍然不成比例。
从有关政府部门肩负的保护消费者的神圣职责来说,立法时间过长,法规长时间缺位,势必造成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处于被动,给广大汽车消费者带来损失。位列世界第二大新车市场的中国汽车市场,仍然没有汽车三包法规,这是谁的失职?新华社记者南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