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邓小平逝世10周年纪念 > 小平逝世十年消息

小平未了心愿一:处于进行时的政治体制改革

  小平未了心愿·壹 处于进行时的政治体制改革

  □本报驻京记者 张黎 寿子

  热门话题

  有点像巧合一样。1986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第一期,邓小平的头像登上封面,他被评为年度的世界风云人物。

  上一次是1979年,也是第一期,他被评为年度人物。“为什么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能够来个180度大转弯,如同让航空母舰在一角钱硬币上转圈?”《时代周刊》说,“西方人可能会觉得非常费解。”

  1986年,世界再次聚焦中国,聚焦邓小平。“现在我们满脑子想的是改革,”1986年5月20日上午,82岁的邓小平对来访的澳大利亚总理罗伯特·霍克说。

  这一年,中国的改革重点,由农村开始转向城市,邓小平这样描述:“城市改革是全面改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也涉及文化、科技、教育领域,更重要的是还涉及政治体制改革。”

  新华社老记者杨继绳后来作过一个统计,“到1987年止,邓小平一共76次提到政改,其中最集中的,是在1980年和1986年。”

  如果现在来回顾,1980年是邓推动政改的起点,而到1986年,则达到了高峰。其间历经波澜,跌宕起伏。

  值得载入史册的是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他在讲话中说,“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当时受到普遍的欢迎,紧接着召开的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也在宽松的气氛中召开,人们称之为“民主的大会,改革的大会”。

  当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要求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方法要细密,步聚要稳妥”,“先要在少数单位进行试点,没有制定和颁布完善的条例前,一切非试点的基层单位,一律实行原来的制度。”

  由此暂缓的改革,在1986年又重新进入了邓小平的视野,他在6月10日的一次讲话中,一字一句地说,“现在看,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

  对于上次的搁置,邓也作出了解释:“1980年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但没有具体化,现在应该提到日程上来。”

  邓小平一连串的讲话,使政改一时成为了全国的热门话题,当年5月,《人民日报》重新刊登了他1980年的讲话,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决定,成立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机构,并要求在次年7月之前,拿出具体文件。

  从事后的统计来看,1986年,邓小平涉及政改的讲话,一共达11次。

  政改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毫无疑问,政改的紧迫,来源于经济改革的压力,1986年的6月2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对此作出了解答,“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

  事实上,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设计,邓小平当年的讲话中,已经划出了清晰的界限,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吴江回忆,当时总结出了四句话:“党政分开、权力下放、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以此为内容的政改,在邓小平看来,“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9月28日,十二届六中全会。在讨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草案时,邓小平对决议中是否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最后表态了,“自由化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没有什么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自由化,自由化本身就是对我们现行政策、现行制度的对抗,或者叫反对,或者叫修改……反对自由化,不仅这次要讲,还要讲十年二十年。”

  退休与接班

  另外一件一直萦绕在邓小平心头的事,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

  1972年,一位从北京下放到江西的老干部,参观了瑞金红都糖厂,在车间里上楼梯时,有人上前搀扶,这位老干部摆了摆手,说了句,“不要扶,我还可以干20年。”

  说这话的老干部,就是邓小平,时年68岁。

  如果从1972年算起,到1992年南方讲话,果然干了20年,如果从他1977年第三次复出,到1997年逝世,也是一个20年。

  这20年,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春秋,中国这艘航船,在他掌舵之下,演绎了一个个传奇。

  满怀“再干20年”豪情的邓小平,却在1986年,屡次提出了尽早退休的要求。

  早在3月份,香港谣传邓小平病倒,股票市场随即大跌,邓小平25日露面接待丹麦首相,他故意这样反问:“邓某人不在了,中国是否就会变?”就是这次露面,邓讲到了“正在考虑什么时候退休”。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华莱士9月来访时,邓小平告诉他,“我提倡废除终身制,而且提倡建立退休制度……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退休,对现行政策能继续下去比较有利,也符合我个人向来的信念。”

  3个月后,他又对来访的意大利总理克拉克西说,“拿我来说,已过了82岁了,还能干吗?该让路了。”

  实际上,邓小平的这个想法由来已久,早在1980年,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就提出,要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并决心从自己做起,向这一政治顽疾宣战。

  邓小平退休的想法,在次年的十三大上,只得到了部分实现,在辞去其他职务后,他以一名普通党员身份,留任中央军委主席。

  3年后,邓小平辞去了他担任的最后一个职务,宣布退休。中午吃饭时,邓小平感慨地说,“我最终的愿望是过一个真正的平民生活,生活得更简单一些,可以上街走走,到处去参观一下。”大孙女眠眠当即笑他,“爷爷真是理想主义!”

  毫无疑问,邓小平强力推进的领导人退休制和干部年轻化,使党内开始了大规模新陈代谢,1982年的几个数字可以作为例证:党的12大选举产生348名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新当选的211人,其中包括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最年轻的是胡锦涛,时任甘肃省建委副主任,39岁。他们在此时进入政治的核心舞台。

  选举与民主

  同在1986年,另外值得记述的一条线索是民主选举的次第展开。198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对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进行了重要补充和修改。一是实行了差额选举,二是有代表联名推荐候选人。这是一次依法民主选举的成功实践。

  在民间,广西宜山县罗城一带农村的村民开始了自己的民主探索,村民们商量着管理防火、防盗等社会公共事务,每家每户按手印,最后订立契约性质的村规民约,慢慢演变成村民委员会。

  当时民政部门还归中央政法委管,政法委书记彭真很重视,派人下去调查,随后决定由民政部牵头起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这部在基层进行民主尝试的法律,经过了整整3年的审议,终于在1987年11月23日通过,在会上,彭真高兴地说,“他们把一个村的事情管好了,就会逐渐学会把一个乡的事情管好,把一个乡的事情管好了,就会逐渐学会把一个县的事情管好”。

  村民们对可以自己来选“村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发展到1999年,四川省遂宁市的步云乡,进行了一次直选乡长的试验,随即因违反现行法律的规定———乡长、县长由同级的人民代表来选举,而不是直选———这一做法后来被制止。

  民政部一位副司长告诉记者,我国乡镇规模过大,现在一个乡镇有十多万人口,相当于一个小国家,这么大的范围,村民自治的经验是不适用的,因为村庄是一个“熟悉人社会”,而乡镇是一个“陌生人社会”,选举的过程和方式都得改变,得有竞选班子,得有纲领,还要筹措竞选经费,而选民还要有从多个新闻机构获得中立信息的权利,这都需要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配套的系统工程。

  尖峰之后

  从1986年之后,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按照统一部署有步骤地迈进。

  邓小平当时最为重视的是1987年的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报告提出了具体的政改设想。邓小平后来不止一次讲到,十三大报告很好,“一个字都不能动”。

  报告分析说,我国在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上,存在着一些重大缺陷,主要表现为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严重,封建主义影响远未肃清。

  报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设想是:实行党政分开;进一步下放权力;改革政府工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可以说,1986、1987年政改受关注的程度达到了顶峰。此后由于成熟的条件没有适时出现,这方面的改革并没有如人们预想的那样迅猛地发展下去。取代的,是稳妥而又小心翼翼的心态。

  对于政改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邓小平无疑有充分的认识。他在一次讲话中谈到:“就我个人来说,政治体制改革,我在有生之年要搞,我们这一代要搞,年轻一点的同志要搞,我们的娃娃将来也要搞。”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政改的未竟事业,成了小平的一大遗愿。

  从1987年至2004年,此后又历经了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都有涉及,把政改作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追求目标在进行。而“绝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轮流执政”则成为一个反复强调的原则,在这几次党代会上,“党内民主”也逐步提上了议事日程。此后,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的新概念,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一位学者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国政治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这必将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的影响。

  南方周末 2004-08-19

(责任编辑:王永超)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邓小平 | 彭真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