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2004年8月20日报道
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摘自邓小平1979年4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的讲话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摘自邓小平1984年第一次南巡讲话
综述
1979年1月,一份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邓小平的办公桌上。
邓小平点燃“熊猫”香烟,深吸一口,拿起那份摘报。良久之后,他起身走到墙壁上悬挂的大比例中国地图前,目光落在毗邻香港、澳门的东南沿海地方,凝神良久……
不久,广东省委接到邓小平的批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
次年8月26日,在对岸香港人一片惊诧、猜疑的目光中,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了。
特区的设想,最早可以溯源到1956年,当时的广东省委负责人提出向香港银行贷款,然后再到国内某个地方办工厂发展工业的建议,后因种种原因没有形成决议。
“这算是中央关于设立特区的思想萌芽。20多年后,这种思想在小平身上得到了萌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毛立言说,小平关于设立特区的决策顺应了沿海人民的愿望。
1978年改革开放刚开始时,边境群众和港澳商人在自发的交易活动中获利,萌发了开放边界的要求。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多次率工作组到粤闽两省进行调查,具体制定特区政策。1980年九十月间,当时任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副主任的江泽民也曾率领代表团出访考察其他国家的出口加工自由贸易区和工业园区。
1981年5月,国务院召开了两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明确了办经济特区的方针。
出于对“亲生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在“深圳速度”风靡全国前不久,小平南下挥毫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处于争议中的特区获正名。
此后一连串的数字表明,以深圳为代表的特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1979年,深圳总人口为35.19万人,到2000年11月增加到700.88万人。截至2003年底,使用外资260.72亿美元,几乎与西部12个省市区实际使用外资的总和相当。当初的贫陋渔村成为崭新的国际化都市。
“设立特区使我们找到了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毛立言研究员认为,以深圳、珠海特区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开放带动整个中国,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深圳、珠海等地如今已发展成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一个包括珠江三角洲及其辐射范围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正在崛起,它南接香港和澳门,与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北部的环渤海经济圈遥相呼应,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进入21世纪,延续邓小平设立特区的思想,新一代领导人致力开发大西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国的改革开放又进入了新阶段。
访谈
“小平启发我提出珠三角概念”
讲述人:梁灵光,男,汉族,1916年11月3日生,福建永春人。1980年11月调广东工作,历任广东省委书记兼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市长(1980—1982年),广东省省长(1982—1985年)。在任广东省省长期间,主管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的创办工作,并提出建立“珠江三角洲”概念。
新京报:1984年1月24日,小平来广州了。当时是怕小平来还是盼小平来?
梁灵光:我们都希望他过来。当时我们面临着很大的舆论压力,我们希望他能来看一看这里的变化,讲讲话,表个态。
新京报:小平见了您,第一句话说什么?
梁灵光:他说:“特区是我提倡的,中央决定的,究竟成功不成功,我要来看一看。”随后,他又去了珠海,并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又经顺德回广州。
新京报:给深圳的题词是在广州写的?
梁灵光:是啊。给珠海题词的消息传到深圳后,深圳就急了。所以,他们马上派接待处长赶到广州。找到杨尚昆和小平的女儿。小平说“不是回到北京再题吗?”
女儿说“你不写,他(深圳接待处处长)就回不去”。吃过中饭后,他就题了: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拿着题词后,深圳方面的人赶紧送到省委,我看到之后心就定来了。这个题词肯定了深圳的改革开放,也肯定了广东的改革开放政策。
题词送回后,深圳的媒体开始大幅报道,香港媒体也一样,当天每隔五分钟就广播一次。在海内外影响很大。
新京报:这次南巡的意义在哪里?
梁灵光:小平南巡后掀起了广东改革开放的新高潮。统一了大家的认识。而且,回京之后,他开始讲话了,说深圳发展很快,可以再多开放几个港口城市。所以,中央讨论以后就决定开放沿海14个城市。
新京报:近来,广东提出泛珠江三角和9+2的概念,反响不错。其实,您早就提出珠三角经济开发区的概念。当时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
梁灵光:1984年,邓小平在这次视察过程中曾指出,深圳今后的发展,要注意和香港的协调,要促进香港将来的稳定和繁荣。当时我是刚成立的特区领导小组的组长。我当时就觉得这话很有意思,引起了我的思考。
我考虑假定以广州、深圳、珠海三个作为重点,把珠江三角洲地区整个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改革开放区,这个力量就大得多了。珠江三角洲这样的概念就在我脑子里产生了。
我本来考虑大、中、小三个概念,大珠三角的概念,就是把香港、澳门包括进去,就是省港澳;中型就是7个市全部加上7个县区;小的就是我们向国务院报批的4个市16个县,结果国务院批了4个市12个县,这就是小珠三角。这是受到小平同志的启发。
新京报:近一段时间,相对长三角地区而言,珠三角的发展要慢一些。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梁灵光:近年来,上海江浙一代因为借鉴了我们的经验教训,发展的比我们快。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大家现在还是很好地协作,共同发展。
至于贫富差距,看来我们当初在这方面注意的就不够了。现在我们讲全面协调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缩短这个差距,包括地区和个人的。我曾经到瑞典、芬兰、丹麦等西北欧国家考察过。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这些国家好的经验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这也是小平同志的观点。
故事
“珠海题词”受特别保护
20年后,小平同志当年题词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吗?
在邓小平当年题词的珠海宾馆翠城餐厅,留出来一块空地专门纪念此事。
“邓公在珠海宾馆题词之后,我们当时的工作人员得知消息后,马上意识到了这个题词的重要性。在其后立即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从珠海宾馆将这幅珍贵的题词原件要了过来,严加保管。”珠海市档案局科长骆伟娟回忆道。
1996年,珠海市档案局耗资10万元,添置了几台电子防潮柜。而邓小平的题词,和当时南巡时所拍摄的几百张照片以及5盒珍贵的录音带,就保存在其中一个电子防潮柜中。柜内的湿度,永远在45%-60%之间。平日里,小平的题词就静静地躺在防潮柜里,享受着“特别保护”。
“我们一般情况下都不拿出来,因为它不可再生。”骆说。这么多年来,档案局的工作人员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幅题词。“因为,每拿出来一次,都是对它的一种损害”。
■历程
特区之路
●1980年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继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兴办经济特区。
●1984年
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先后批准兴建大连、秦皇岛、宁波、青岛、烟台、湛江、广州、天津、南通、连云港、福州等1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8年4月
七届全国人大批准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1990年4月18日
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
(责任编辑:王永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