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 金陵晚报

南京千年前就是移民城

  金陵晚报报道 金陵晚报记者 姚媛媛近日,由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写的《话说南京》一书出版发行,该书上起远古,下讫当代,纵观地叙述了南京的沧桑巨变。有趣的是,记者了解到,在这本书中,首次收录了关于南京历史考证的最新观点,包括:吴文化的源头不是苏州吴县,而是南京江宁;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人口大融合,就发生在南京;六朝宫城位置,不是以前说的鸡鸣寺一带,而是长江后街。

这些新观点的融入,让这本书一面市就引起各方关注。很多南京人都知道,现在的南京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可是,却不一定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南京就已经是个“移民城市”。昨天,记者从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了解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南北人口大融合,就发生在南京。当时有百万北方人南渡来宁,作为南京人的你,先祖千年前可能是北方的移民。

  百万北方人“移民”南京

  昨天,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话说南京》主编赵建中告诉记者,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大融合是“永嘉南渡”,指的就是由北方到南京的人口迁徙。所谓“永嘉南渡”,是指公元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西晋灭亡,当时黄河流域陷入一场大混乱,王导、谢安等大族,就拥着西晋皇族司马睿来到南京,建立了东晋。在那之后,北方有大量“移民”来到南京,也从那时候开始,南京成了移民城市,南北人口混杂而居,再也不是原来单纯的江南城了,而是拥有相当多的流动人口。据介绍,西晋末年开始,由于北方战乱,渡过长江来到江南来的北方人很多,约有百万人。当时建都南京的东晋政府为了安置这些“流动人口”,建立了一些“侨州”、“侨郡”“侨县”,就是在长江南岸的郡县里划出一块地区,专门让这些“外来人口”居住,而且用北方原来的地名命名。“比如从南京到镇江一带,山东和徐淮地区来的人最多,就设立了‘南徐州’来统一管理。”东晋时,先后在南京设立的侨郡和侨县有20多个。最早设立的怀德县就是专门安置跟随司马睿一起从山东来的千余名永嘉年间的南渡人口,其中光大族就有上百家。而南京的人口格局也为之一变,到处都是当官的,达官贵人,官府家眷比比皆是。

  南京话变成了北方方言

  赵建中告诉记者,北方人大量南迁到南京附近,不仅带来了众多劳动力,而且还带来了北方的很多物种,比如北方的麦、粟等农作物,开始在南京地区广为种植,还开始种植双季稻,其他带来的物种还有桑、麻、杏、榛、栗、梨、枇杷等等。当时手工作坊也很盛行,在南京城内处处可见,朝廷也开设了很多官方办的手工作坊,让南京的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都很发达,还流行很多先进的技术,比如鼓风法炼铁、生揉炼钢等。比起同在江南的苏锡常话,南京话完全不是一个味儿,原来也是一千多年前这次“北人南渡”造成的。赵建中表示,在东晋以前,南京城主要居民是土著的越人,南京的土话还是吴语,就是类似苏州、无锡等苏南的发音,“吴侬软语”。但是这次的“北人南迁”,让南京话也跟着变味儿了。“大量北方的汉族人来到南京,南京成为汉人与土著越人的混住地区,互相交往、通婚,原来南京土著的越人逐渐被汉化了,而原来的吴语也渐渐被北方语,当时主要是洛阳语所取代。因此,现在的南京话不再是吴语系,而是“北方方言”,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话里没有苏锡常那么嗲嗲的,而是有股子豪爽味道。”

  吃饭穿衣跟着“北化”

  不仅是方言,就连南京的饮食服装习惯也都变了。当时南下的人口里还有好多西北的少数民族人口,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约20万人来到南京,使得南京的传统民俗为之骤变,尤其是在饮食和服装上面。“有个著名的典故,就是王羲之坦腹东床,自吃胡饼。那个胡饼,在当时为南京的达官贵人们所喜爱,胡饼就是撒上芝麻的麦面饼,后来人称麻饼。这就是北方流传过来的。”还有馒头从原来的没馅变成了有肉馅,就像今天的肉包子。当时南京人的饮食,主食以稻米为主,副食以水产为主,调味品开始变得很流行。另外,南京穿衣服的风格也有巨变,北方大族来到南京,南京人一改以前“施帻于冠”、青衣小帽的习俗,在南京街头人们都穿上了中原地区流行的衣服式样。赵建中表示,这次发生在南京的南北人口大融合,带来了当时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京地区经济的开发,也带来了黄河流域的文化。从那时候开始,南京不再是单纯的江南城市,而逐渐成为融汇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全国性大都市。

  吴文化起源于江宁横溪

  一直以来,关于吴文化的源头一直存在争议,有说是苏州吴县,有说是无锡。而在《话说南京》这本书中,却大胆采用了一个新的观点,那就是:吴文化起源于南京江宁。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话说南京》主编赵建中向记者解释了其中原因。他告诉记者,根据考古记载和考古发掘,在商末周初的南京地区,有一个“太伯奔吴”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吴文化的起源。“故事说的是,在黄河流域,商末周部落首领古公父特别偏爱一个小孙子,这个小孙子是他的三儿子季历的儿子,名叫昌,因为这个孩子聪明可爱,而且出生时天上曾有祥瑞出现,是个好兆头,所以古公父就想把王位传给三儿子季历,好顺传给孙子昌。但是在当时,都是长子来继承君位。古公父的大儿子太伯、二儿子仲雍了解到父亲的这个心思之后,为了满足他的心愿,不和三弟争王位,便在古公父生病的时候,假装要去采山草药,悄然离去,出奔南方蛮荒之地。”这就是传为千古佳话的“太伯奔吴”,而这个事件也成为吴文化的起点。那么,这两个王子究竟往哪儿跑了呢?要知道,他们跑到的地方,就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赵建中表示,在当时,周在关中,商在中原,商朝那么强大,两个王子不可能往那儿跑,西北少数民族聚集,战事连连,也不可能去,因此只能往南跑。他认为太伯奔吴的路线应该是:从汉水长江顺流而下,到达江宁衡山(就是今天江宁区的横山)一带宁镇山脉和秦淮河流域,具体而言是现在的横溪一带。当年的江南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正处于拓荒开发的早期。太伯、仲雍一行把中原文化带到这里,被推举为部落首领,建立了早期的吴国。可是,在史书上,吴国建都苏州是写明了的。赵建中表示,在周武王统一天下后,吴国被封为诸侯,后来吴国旧都逐渐向东经宜(今天的镇江)迁到姑苏。因为在苏州、无锡一带的商周时期文化遗存找不到春秋以前的非常明显的商周文化因素,既无考古发现,又无史实记载。而江宁就不同了。据他介绍,早在上个世纪,考古专家们便在江宁横溪小丹阳一带的宁镇山脉和秦淮河流域,挖掘出土了大批青铜器,这些青铜器都带有北方中原关中地区特色,具有殷末周初的特征。还有大量出土的西周初期大型土墩墓,广泛分布于宁镇及皖南地区——滁汉渡、瓜洲渡、铜陵渡一带,都融合了当地土著民族和中原周文化特色。这些考古发现都说明,吴文化的早期活动中心不在太湖流域的苏州无锡,而是在宁镇丘陵山脉和秦淮河流域。因此,经过多方考证,他认为,吴文化的源头不是长久以来以为的无锡、苏州,而是南京江宁的横溪。至于太伯奔吴的具体路线是:在今安徽和县—带,太伯队伍分成两路,主力渡江到达今江宁区丹阳镇东面的横山,驻在梅里。不久,太伯留仲雍守梅里,自己继续东进至勾曲山(今茅山)、摄山(今栖霞山)。太伯、仲雍来到江宁横溪后,被当地人拥立为部落首领,这就是吴部落的兴起。在这本书中,还首次总结出了南京人的典型性格,颇为有趣。南京人不像上海人精明,不像北京人张扬,不像温州人对金钱天赋敏锐,也不像广州人那样要当老板的劲头。南京人憨直、朴素、热情,待人不掺假。帮你就帮你,不会对你恶作剧。南京人实在,不会拐弯抹角算计人。“南京大萝卜”,这是外地人对南京人的戏称。这话最初并无贬损之意,而是表扬南京人好处,实在,令人放心。因为南京的萝卜水分足,口感脆甜,不空心,买回去不会上当。南京人遇事不急不慢,淡定从容。“多大的事啊”,“烦不了”,这是南京人的口头禅。不争不抢,南京人满足于生活的平静。南京人不排外,对外乡人很包容,豁达,没有高高在上,优人一等的神气……——引自《话说南京》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吴文化 | 赵建中 | 太伯 | 孙子 | 司马睿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