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资金回流”还是“投资转向”
那么这部分30%的投资究竟去向了何方?
张威告诉记者,资金回流是目前日本对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现象,由于2006年日本经济情况好转,政府鼓励许多企业把资金撤回本国进行投资,高端投资的回流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2006年底,在东芝、三菱、松下黯然辞别中国手机市场后,日本较大的手机商之一NEC宣布退出海外2G及2.5G手机市场。至此,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也是竞争最惨烈的手机市场,日系手机几乎全线撤退。
NEC公关总监蔡利告诉记者:“我们不能说是完全撤出中国市场,这是NEC全球手机业务的调整,是为了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代手机业务上,NEC现在是基于自己的判断,抓住未来的特点,在资源上进行调整。”
事实上,把重要的技术留在国内进行投资开发确实是日本企业的特点之一,这也是目前“资金回流”说法的佐证。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郝红梅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日本企业向中国转移生产中占80%的是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和加工业,另一部分是子公司或零部件生产厂家为在当地进行组装加工的母公司或为相关客户提供配套产品和散装零部件。而日本政府曾经制定《防止技术流出指针》,要求日本企业确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制,严防先进技术流失海外,日资企业对华转让技术开始变得谨慎起来。
日本企业在华投资时,既不愿欧美企业独享不断成长的中国市场,又担心扩大在华生产会引发“技术流出”,矛盾心理最终将使其丧失很多市场机会。因此,日本企业把重要的技术研发转往国内,不仅顺应了2006年日本经济复苏的大势,也贴合政府的意愿。
同时,为了分散对海外投资的风险,日本还将投资方向转向日本以外的国家。
根据日本外务省统计,2006年1~8月日本对马来西亚投资同比增长254%,对印度投资同比增长172%。另外,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关于“今后三年内最希望发展事业的地点”,日本企业选择中国的比率在2004年为91.1%,2005年为82.2%,2006年为77%。与此同时,选择印度、越南、泰国的比率逐年递增。
商务部一位专家曾向记者表示,与东盟的自由贸易成为中国和日本扩大在此区域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政经两个车轮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上周向本报出具的一份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以来,中日政治上的某些不和谐,对日本对华投资的影响极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胡继平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和日本经济的政治敏感度高,政府敏感度高,但是这不完全画等号。”他表示,去年日本前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日本许多企业家和团体有意见,表示反对,因为这会损害中日经济上的利益。
在他看来,现首相安倍与小泉所走的路线不同,安倍自去年执政以来,对经济考虑得比较多,他非常“现实”,提出中日关系要政经分离,政治关系不要影响经济关系,应该是“两个车轮”。
2007年是中日关系敏感而关键的一年,卢沟桥事变70周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将先后来临。
2007年1月27日,中日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闭幕,中国外交部消息称,在为期三天的战略对话中,中日就巩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进行了讨论。
而面对去年的投资下降,胡继平预测,今年将会是一个转折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出访日本将对日本政治和经济界带去信心,中日政治层面回到正常轨道也是为投资创造比较好的外部环境。陈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上一页][1][2] |
(责任编辑:黄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