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青年看中汉语商机
Chinglish.com开通
日前,明年就要迎来奥运会的北京开始在公共场所清除中国式英语的标识,但一些看惯了中式幽默英语的外国人对这道城市风景即将结束而感到遗憾。
来过中国留学的纪韶融把搜集到的“中国式的幽默”都贴在博客(Chinglish.de)中,他表明:“Chinglish.de展现中式英语的美,是英文字典和中文文法结合的奇妙产物。这是热情的体现,不是嘲笑。”
同样曾经在中国留学的荷兰青年方柏翰从中国语言的扩大中看到了商机,他成功地说服了风险投资商,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了一个网站Chinglish.com。方柏翰告诉记者,Chinglish.com 是全球首个双语电子邮件门户网站,目的在于应对不断增长的中英文交流需求,并打破存在于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语言障碍。
方柏翰说:“Chinglish.com 的使命是促进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的语言交流。目前,共有超过3亿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而且数字还在继续增长。”方柏翰表示,未来国际机构使用的官方语言只有中文和英文。他相信,他的网站有望在2008年底实现盈利。
海外华裔作家推动很大
对于大量中国式英语词汇进入英语的现象,暨南大学英语系教授卫景宜持宽容态度。她说,一些中国式英语在表达中国特有事物或现象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在用英语表示中国社会文化中某些特有的事物与现象时,经常发现空词项。面对这些情况,人们通常通过音译、借译等手段,使中文词汇进入英语的交际中。《红楼梦》等一批成功的英文译作说明,中国英语若应用得当,它能更忠实地反映原文。
在卫景宜看来,海外华裔作家在推动中文影响英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汤亭亭、谭恩美到朱路易,这些作家使用英语写作,大都描写中国文化或当代中国,中文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必然体现在英语文本中。他们让西方人见识了中国思维方式的魅力,其作品获得过西方最高奖项。以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为例,她把花木兰的故事传遍了英语世界,她经常强调她的第一语言是汉语;在她的英文小说里,她总是实验性地加入汉语,使她的英语更加完美。广州日报
[上一页][1][2][3] |
(责任编辑: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