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重庆晚报

书香重庆的现实痛苦(组图)

  春节前夕,市委书记汪洋布置“寒假作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读书。汪洋说,市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读书时间不断减少,学习氛围与其他城市相比令人汗颜,街边常见市民聚集打麻将、“斗地主”。

  症状

  重庆人不爱读书爱“斗地主”

  调查显示,重庆四成居民不打牌就没有事干。重庆图书馆三万借书证有两万在“睡觉”,九成市民一年不进图书馆,重庆人均年图书消费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借书九成市民不进图书馆

  “嘿嘿,又是一炸!”昨日下午,两路口一茶楼,热闹非凡。
由于桌子摆不下了,喝茶打牌者已挤到路边人行道上——虽是阴天,“晒太阳”、“斗地主”和打麻将者众多。

  距茶楼不远处的重庆图书馆,门可罗雀。一楼君合读书室里,只有3个人在看书。二楼阅览区,读书者也寥寥无几。

  “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透过窗子,看到茶楼的火爆,重庆图书馆阅览部主任王国廉很无奈。王介绍,现在重庆图书馆的日均到馆读者仅400—500人次,相对于主城区500万人口来说,“太少太少”。

  截至目前,该馆只办了3万多个借阅证,真正去借阅图书的仅三分之一,“两万个借阅证在‘睡觉’。使用的借阅证中,也有一部分一年只借一两本书。”

  不过,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重庆图书馆比现在的茶楼还火爆。“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旧楼科技部有一自学读书室,近两百个座位,每天都有人抢座位,来晚了的只有站着看。当时这样的读书室有多个。”王国廉说。

  重庆图书馆最新一期简报显示,去年11月,来该馆外借图书者仅5270人次,其他月份与这一数字差不多。按此,全年外借图书人数约6万,以主城区500万人口算,九成市民一年不进图书馆借一本书。买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市民是否买书在家看呢?调查显示,答案是否定的。

  去年,重庆社科院文史研究所所长张凤琦发布了“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我市每年人均购书消费仅27.31元,全国人均购书消费近40元,发达国家这一指标超过100美元。

  同年,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杨希之的朋友——一个民营书商在全国各地推销一本新书。到重庆专门搞了新书发布会,并请来作者签名售书,当场只签售了200多本。截至去年底,该书在重庆也只销售了两三千本。在北京,这书没搞任何推介活动,卖了2万多本。

  “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图书看,绝大部分图书,在重庆的销量都要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咱重庆,不管是主城区还是全市,人口可不比这些城市少。”杨希之说。读书重庆人缺乏这种习惯

  民进重庆市委完成的“学习型重庆”调研显示,重庆人普遍缺乏读书的习惯,受访者中有40%的回答:不打牌就没有事干。调研采取多种方式,对主城区、涪陵区等地的部分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市民进行调查。

  参与调查的市政协委员、民进重庆市委委员龚春燕说,受访对象绝大多数不了解“学习型重庆”的内涵,认为这是一句空口号。

  对不读书的理由,公务员称“公务缠身,没空读书。”有的人认为“读不读书,对工作和学习的实际形象不大。”龚春燕说,在这个调查中,半数人回答平均每天只花了半小时读消遣性报刊。

  不读书,工作之余,市民都在干啥?调查显示,青少年迷恋打电子游戏和上网,成年人忙着打麻将和“斗地主”。氛围市民爱“斗地主”打麻将

  春节前夕,汪洋在一次倡导读书的会议上,引用世界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一句话:“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

  直辖之初,曾有作家评价重庆是“文化沙漠”,缺少文化氛围和人文气质。汪洋说,这话虽有些偏颇,但仔细想想,也多少道出了我们这个城市文化内涵欠缺的问题。重庆是一座三千多年历史的名城,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本应充满书卷气,应是文化的“绿洲”。

  “但用鲁宾斯坦的话来衡量,我们重庆有多少家书店?干部群众家里有多少本书?有多少人在读书?估计不会让人乐观。”汪洋说,“2005年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市市民图书阅读率多年持续走低,读书人群的读书时间也在不断减少。”

  汪洋认为,重庆人吃喝玩乐在全国并不落后,街边常常就可看到有人聚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餐馆、娱乐场所的数量和消费在全国也名次靠前,但读书学习的氛围与其他同等城市比,令人汗颜,“这与提升直辖市市民素质的要求极不相符,与培育优秀人文精神的要求极不相符。”症结重视不够基础设施落后

  主城区除解放碑和沙坪坝,没像样的购书场所,无法与北京、上海等城市比。一些领导干部常以工作忙为由,不注重学习,没起到带头作用。社会环境冲击

  对于进图书馆的市民越来越少,王国廉认为与图书馆自身有关系,主要是新书不多。该馆每年的买书经费仅百多万元,“现在书贵,只能增加2万册新书。”

  “上海图书馆每年买书经费是9000万元!国家图书馆则达到一亿元。”王国廉说,“新书少了,市民选择面就窄,来几次找不到,自然没有兴趣了。”

  王国廉称,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社会环境的改变和观念的冲击,“1985年以后,铁杆读书人就越来越少,当时出现了乡镇企业家,随后一些公务员纷纷下海。社会上没读过几天书的人赚了钱,泡在图书馆的依然过着清贫生活。”王国廉说,读书无用论重提。

  “有钱之后,图书馆就更坐不住了。一方面应酬多了,没有时间。另一方面,耍的玩的也多了起来。茶楼遍地开花,歌厅舞厅到处都是,哪里还能安下心来读书?”

  当然,一些如网络等获取知识新方式,也对图书馆造成了冲击,“屁股都不挪一下,只要鼠标一点,就可查到各种海量信息。基础设施落后

  张凤琦认为,外地人说重庆人不爱读书,因为在重庆很少看到书店。张凤琦称,我市年人均购书消费低于全国水平,一方面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同时也与城市购书环境有关,“购买不便,无形中就减少了市民的购书欲望。”

  目前,市民购书主要选择解放碑的重庆书城和沙坪坝的现代书城,杨家坪、观音桥等商圈都没有一个像样的购书场所。整个主城区,除了少有的几家综合性卖场,专业性、特色化的书店太少了,这无法跟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政府重视不够

  市政府决策与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熊笃认为,重庆人不喜欢读书由来已久,俗话说“巴出将蜀出相”,自古以来,重庆教育都相对落后。

  熊笃说,过去,重庆信息封闭,教育比不上平原。既然读书难以成才,在恶劣自然条件要生存,重庆人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尚武精神,通过从军立功比读书更容易实现升官发财。读书风气自然淡了下来。

  到了现在,政府对读书氛围的营造不够。熊笃说,一般的社科院都有文史哲研究所,重庆却没有。南京、山东和四川的社科院,还有文学研究所,每年都能出一大批成果。

  熊笃说,全市读书氛围的营造,更需要领导干部带头,“我市一些领导干部,常以工作忙为由,不注重学习。比如重庆三峡大讲坛,请了国内一些知名专家来讲,领导自己不来,派人过来还打瞌睡。”后果市民不读书城市无活力

  网上浏览和快速阅读不能代替精读,还容易养成学习的惰性,让人不愿去深度思考。一个不愿读书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创造力贫乏的城市,只能是没有生命力的钢筋水泥“森林”。兴趣阅读到功利阅读

  南岸区的张方在医院工作,平时经常加班。休息时,无暇看书。偶尔翻的也只是女性时尚方面的杂志,“平时都这么累了,谁还有精力动脑筋读书?”

  王国廉说,在重庆图书馆的读者中同样出现了轻松阅读的倾向。到图书馆的读书人,多翻一些娱乐性的书刊。这些人多是浏览,遇上特别感兴趣的才能看下去。

  杨希之说,读者的阅读习惯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前多是兴趣阅读,现在多是功利阅读。”以前阅读的范围很广,只要是兴趣所致,一般都要想办法找书借书来读。现在读书的动力不是兴趣而是需要。要拿文凭或是工作需要而去读某一类书籍,一旦目的达到,就可能把书束之高阁,再也不去理会了。看书阅读到上网浏览

  “现在要学生查资料,说得最多的就是上网。”杨俊是位大学老师,他说现在的学生不再像自己读书时那样,经常到图书馆去查资料,而是经常到网吧去。

  “为什么不去图书馆呢?有的说太麻烦,没有时间;有的说不知道怎么查;有的说到网吧不仅可查资料,还可方便干些其他事情。”杨俊担心学生长期使用网络不加辨别地就转载“二手”资料,不仅会丧失“掩卷长思”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会失去对书本知识的敬畏感而不去读书。

  读书的人少了,上网的人多了,但整体的阅读质量却在下降。杨希之把读书称作阅读,把上网则称着浏览。“两种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杨希之说,读书是研读,目的性很强,需要看什么就专门看什么,书一般更专业、更深邃,在读书过程中获取知识;浏览则是随意性的,涉猎面广,碰到什么看什么,什么吸引眼球看什么,娱乐性更强,看过了就算了。自己思考到代替思考

  杨希之认为,喜欢浏览主要是因为现代青年没有耐心,浏览是惰性导致的,他们不愿意去研读原著,不愿思考。

  对目前被追捧的各种讲坛,杨希之认为首先要肯定积极的意义,这些讲坛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但这样毕竟是“别人在帮你思考,别人在帮你咀嚼!”如果市民都采取这样的方式,则容易养成学习的惰性,不阅读或不喜欢阅读,这样就不会认真去思考,这样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就会越来越差。

  汪洋说,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必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愿读书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创造力贫乏的城市,只能是没有生命力的钢筋水泥“森林”。把脉提高市民素质关键在读书

  城市发展第三个阶段要靠文化的竞争力。要文化立市必须先立人,立人必须多读书,只有读书才能造就城市未来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市民群体。读书可提高市民素质

  春节期间,江北区陈雪女士到动物园游玩,游出了一肚子气。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她看到的一幕幕戏弄甚至虐待动物的场景。

  在猴子、浣熊、花面狸、狼的铁笼前,一些游客不断出声恐吓。在猴山处,不少游客胡乱往里扔花生、爆米花。最令她难忘的一幕是:一只猴子接到一颗“食物”,当其放进嘴里时,却发现是一团餐巾纸。“啥子素质哟。”陈希望大家能多读点书,不要在动物面前丢人类的脸。

  杨希之认为,人的素质提高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学习前人的经验,比如阅读各种书籍,通过读书就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上,效果明显且快捷。另外一种是自己在实践中去总结和摸索。这样的感受和结果往往是非常深刻的,但是可能要走很多的冤枉路。社会风气带读书氛围

  深圳市人均购书量,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市民读书、藏书蔚然成风。城市以读书为荣,市民以读书为乐。当读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成为市民的素质和品格,这座城市的生机、活力和潜力不可估量。

  杨希之说,好风气的每一个个体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我们不重视良好读书氛围的营造。大家都忙着去打麻将或是“斗地主”,这样将不利于人才的产生。“试想,如果朋友每次约你都是去打麻将或是“斗地主”。本来你想学习,但不好每次都拒绝,这样自然就下了水。”

  同样,没有好学习风气的城市很难说是一个积极追求上进的城市。不利于吸引人才,本来想干一番事业,但是来了之后却发现很多不适应。文化立市关键在立人

  去年底,在深圳举办的全国读书文化研讨会上,原北京大学校长陈家洱认为,如果一个人不阅读,就会缺乏智慧和判断力;如果一个民族不阅读,它的文化就必定会丧失创造力和批判性,自主创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汪洋说,一个城市的精神品位,很大程度取决于市民的阅读氛围和阅读水平。谁在看书、看什么书,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这个城市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可以影响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

  深圳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延长龙前不久说,城市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拼经济,第二是拼管理,第三个阶段是看文化。目前,深圳市政府提出文化立市,关键是立人,也就是提高市民的素质;立人的关键是读书,读书才能造就城市未来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市民群体。

  药方政府主导 领导带头

  培育城市软实力需要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并唤起全社会的读书意识,让读书成为全社会的风尚,让重庆城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少一些吃喝玩乐、多一些知识文化。

  政府主导 强力推动

  读书是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文化权利,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是政府的职责。早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并发出宣言:“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

  专家认为,要打造书香重庆,要营造全市好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必须要政府主导,只有政府强力推动才能形成合力。

  专家建议,我市可以学习深圳市的一些好做法。深圳市从2000年开始,将每年的11月定为读书月。首届读书月隆重登场的一个月时间里,深圳书城的销售额便达到了1000多万元,比1999年同期增长34%。此后,每一届读书月,深圳书城的书籍销售额都以20%至25%的速度增长。

  据调查,深圳市是一个信息和知识爆炸的社会,人们要紧跟社会的发展,必须不断地学习充电。另外,深圳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城市,读书是滋养心灵的方式,读书是一个重要的自我平衡、自我升华、自我净化的方式。

  现在,深圳人读书更方便。一些社区的图书馆已开通了深圳图书馆之间的远程图书“通借通还”服务,居民只要办一张通用读者证,市图书馆的藏书在小区都可以借到——传递员会在两个工作日内把所借图书送到社区。领导带头倡导读书

  节前,市委书记汪洋给领导干部布置假期作业时表示,今年是直辖十周年,前十年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打基础、建平台上,今后要花更多精力培育城市的软实力。

  打造软实力,就需要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并唤起全社会的读书意识,让读书成为全社会的风尚,使重庆这座城市尤其是在领导干部中,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少一些吃喝玩乐、多一些知识文化,让新兴直辖市充满思想的活力,充满知识的动力,充满文化的魅力。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近日指出,学习创新是潮流所向、形势所趋。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读书,创新的基本条件还是读书,“打造书香重庆”是全市上下必须为之奋斗的目标。多管齐下书香飘飘

  杨希之认为,重庆读书氛围不浓的最大问题,是普通市民没参与进来。他认为应通过经常性的活动,不断营造好的氛围,“建议举办读书月活动。坚持搞下去,克服活动单一,群众性不够的问题。”

  熊笃认为,要文化立市,就应重视传统文化。重庆有本土文化应发掘和普及,建议重庆能像其他城市一样,建立国学院,请专家来固定时间做讲座,以利用这一载体。沙坪坝区图书馆坚持比较好,周日讲座提前公布题目和演讲者,听众免费。延伸到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多数闲置,可以针对当地老百姓的需要,固定时间开展一些讲座或者培训。

  张凤琦称,应该加快图书市场的建设,深圳的书店都在最繁华最当道的地方,重庆五大商圈辐射着几十万以上的人群,但在功能定位上,半数商圈没有一个像样的书店。

  市政协委员龚春燕表示,要打造书香重庆,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政府应在此间发挥主导作用,一周确定半天或一天为学习日。

  城市的发展取决于你我他的发展,城市的文化取决于你我他的文化。怎么打造书香重庆?如何才能全民读书?如果你有好的建议和想法,请拨打本报24小时新闻热线966988,或登录本报网站www.cqwb.com.cn留言都可以,我们将及时整理后转交有关部门。

  记者 李伟/文 罗川 陆纲/图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杨希之 | 汪洋 | 王国廉 | 方式 | 张凤琦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