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今年首只新基金一天售罄 第三次浪潮继续升温(图)

股市涨跌,牵动着越来越多“基民”的神经

  百亿基金第三次浪潮继续升温

  “一个小时就卖完了!”建行的一位员工昨天兴奋地说。2007年的第一只新基金——建信优化配置基金,继续上演了百亿基金一天完成的神话。该基金的人士昨天证实,配给建行的50亿额度在北京等大城市不足两小时便售罄,工行的额度也在下午陆续完成。

  这一天,经历了年前剧烈震荡的中国股市,也第一次稳稳地站在了3000点上。


  在建信之后,还有新年首批放行的另外四只基金即将排队上市。为了抑制居民投资过于冲动,管理层特意为它们设限为100亿。现在看来,百亿的额度似乎还不能满足投资者的购买热情。经历了去年12月嘉实基金一天419亿天量的“疯狂”,经历了证监会长达两个多月的刻意叫停,中国百亿基金的第三次浪潮仍在继续升温。

  基金“爆动”

  中行北京某支行行长

  亲历的故事

  ——“我们几乎被每天排队买基金的百姓逼疯了。”

  就在新年一月份的周末中午,中国银行北京某支行的行长讲了几个他亲历的故事,全是关于基金火爆的。其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千万大户。“那是个北京深秋的傍晚,就在中行北京某支行快要下班的几分钟前,一个穿着特普通的男子几乎是从刮着风的大门口被吹进来的。他在柜台前拍出一张千万的存单,只说了句很简单的话,‘把它全买成易方达的基金’,然后神情肃然。”

  之所以选在周末休闲时段讲这个故事,用他的话说,“我们几乎被每天排队买基金的百姓逼疯了,就当我替银行的同行们诉苦吧。”据他讲,这个情节描述更适合探案小说的故事在中行系统内流传甚广,而且是以笑话的形式传播的,“一个大户用这种方式买基金,简直‘可爱’得要命,因为他可以直接到基金公司的直销中心去享受贵宾的VIP手续返还和更专业的点对点跟踪服务。”

  事后证明,这个不谙投资技巧的大户或许不够聪明,但有足够的大智慧。因为在他投资基金3个月之后,如果没有进行赎回操作,投资收益很可能已经在50%以上,对于1%的手续费优惠而言,50%依旧是个足以让人尊敬的数字。而也正是在他之后,全民的投资热情才出现群体性的爆发。虽然银行依然只是像以往一样把基金产品的展板放在进门处,但百姓在赚钱效应的鼓动下,却自发出现了抢购基金的热潮。

  这简直是一次

  基金的“爆动”

  ——“把这折子里的钱全取了,买成基金,什么都行。”

  在这位中行支行行长看来,基金投资进入百姓理财视线是件大好事,但也是件大难事。“对于银行来说,基金可以给银行带来丰厚的中间业务收益,托管费、营销费、尾随佣金等都使得银行也乐于推销基金。但实话实说,百姓投资基金的行为出现井喷情况也是银行没想到的事情。”

  很多百姓知道把手中的闲钱、低息的定期存款转为基金。很多银行客户经理都面对过这样的对话:“把这折子里的钱全取了,买成基金,什么都行。”而一些基金代销品种少的小银行,更要面对一些客户流失的情况,一些投资者为了买一些心仪的基金,不得不把钱从小银行取出来,到大银行去买基金。中行的这位行长说:“我们管这叫储蓄大搬家。以前我从没担心过完不成行里的存款任务指标,但今年我开始担心了。‘大搬家’的情况去年底已经让人触目惊心了,我们几乎是眼瞅着存款量在成规模地下降。如果今年还是持续这种情况,今年可能就要完不成任务了,我急啊。”

  而在采访结束时,他说了更令人惊讶的话:“说是一个投资时代的来临太过优雅了。这简直就是一次基金的‘爆动’,当然不是那个暴动,但投资者的恐怖热情同样惊人。基金可以赚钱几乎是在百姓间口传心授间完成的。你可能见过排队的场面,但天天排长队就是一种可怕了,这让我想到了传销。”

  基金投资肯定不会是传销,它可以货真价实地赚到钱,可以得到真正的专家级理财服务。这位支行行长也投资了基金,而且收益出色,他已经从两年完成摊派任务被动买基金转为积极地投资,他其实也在做着储蓄搬家的工程。

  储蓄搬家

  “储蓄大搬家”的浩大工程

  ——百亿基金第三次浪潮中,出现的百亿基金数目和规模都更大。

  如果有人怀疑银行人士夸大了事实,那么不妨看看央行在去年的两次报告。

  第一份报告是去年6月15日央行发布的第2季度全国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央行给出的评语是“城镇居民的储蓄意愿明显回落,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意愿显著上升”。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与上季相比,在居民储蓄用于买房、教育和养老占比下降的前提下,购买其他金融资产的占比却由上季的4.3%,攀升至6.6%,提高了2.3个百分点。居民拥有个人金融资产的结构悄然发生改变。基金的占比上升了2.7个百分点。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购买股票或基金”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达15.8%,比上季提高7.8个百分点,是1999年开展问卷调查以来,季度间数据增幅变化最大的。

  而第二份报告则在去年12月21日公布。央行明显在报告中针对基金投资改变了措辞:结果显示,由于投资基金意愿的劲升,居民选择“购买股票和基金”的人数跃升至历史最高,而选择“储蓄存款”为最主要金融资产的居民人数出现了高位回落的趋势。

  可见,“储蓄大搬家”的浩大工程并不只发生在中行的一家支行。这是一次全国性的资金规模运动。最让央行感到担忧的并不是简单的储蓄搬家,而是传统的“教育”、“养老”和“防病、防失业或意外事故”等预防性储蓄动机也首次深度同步下降。与之相对,在支出中选择“购买股票和基金”的人数占比达18.5%,跃升至历史最高。

  国人冲动后的能量

  ——预防性储蓄大规模缩水“功罪”百亿基金神话再次袭来。

  预防性储蓄如果出现成规模地减少,那么只能把原因“功罪”于基金的过度火爆。这从百亿基金的第三次浪潮中即可找到答案:

  第一次百亿基金大潮出现在2004年,当时海富通收益基金创下的131亿的历史纪录,但很快在熊市中湮灭。

  第二次大潮出现在去年5月中旬,发行刚3天的广发策略优选基金就宣布提前结束认购,最终募集规模达到了184亿,改写了海富通的纪录。

  第三次浪潮就是现在,持续时间也最久,出现的百亿基金数目和规模都更大。易方达价值精选、南方绩优成长、华夏优势增长、工银瑞信稳健成长都是当时规模轻松过百亿的品牌基金公司的新基金产品,但相比发行只一天的419亿份的嘉实策略增长基金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嘉实策略增长在刷新中国基金业各项纪录的同时,也改写了全球的基金首发纪录。这不得不让人叹服国人一旦冲动之后的能量。

  风险教育

  市场最先发起了

  风险教育

  ——一位老大爷买了基金,又转回柜台询问:“请问,这基金一年的利息是多少啊?”

  这个第三次大浪潮不仅投资者没想到,银行和基金公司没想到,就连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也没想到。据说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听到了一个故事,让他感觉到基金投资出现过热的情况。一位老大爷买了基金,在已经走出几步后又急忙转回柜台询问:“请问,这基金一年的利息是多少啊?”

  正是这一问吓坏了尚福林,预防性储蓄毫无风险意识地进入股票型基金市场就意味着“泡沫”可能就要出现。在超大规模基金诞生之后,市场开始质疑投资者是否理性,去年12月22日,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公开表示,在市场火爆的情况下,基金公司要理性分析市场情况,不能一味地追求规模。这是自12月暂停新基金发行以来的首次官方表态,但这一时期内,老基金持续营销被抢购的情况从未中断过。

  尚福林听到的故事其实在基金销售中只是并不很“疯狂”的一种疯狂。来自于北京典当行的人士透露,由于股市行情火爆,进入下半年以来,房屋、汽车等贵重物品的抵押业务就呈上升态势。其中的很大一块资金就流入了股票和基金。而在银行方面,商业银行力推针对个人的贷款业务,多家银行陆续推出创新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大大简化了办理程序。银行甚至不审查每笔贷款的用途,客户也不需提交任何证明材料,只要简单地申报一个用途,也没人查这个用途是真还是假。而这样的贷款很多同样是流入了证券市场。

  住房抵押贷款一直是银行最优质的资产,不管客户是否拿贷款去炒股,银行都没有什么风险。如果客户炒股挣了钱,还了贷款,银行和客户皆大欢喜。如果客户炒股亏了钱,还不上贷款,银行也有房子做抵押,毕竟楼市下跌的风险远低于股市下跌的风险。但这样的风险也是银监会不能忍受的。于是在2007年一月,证监会在基金发行审批上按兵不动和银监会在商业银行个贷资金入市上的禁令都是监管层调控的重要组合拳。

  证监机关对基金

  “松绑”再“紧盯”

  ——“对基金火热既爱又恨,或者说是又爱又怕更贴切。”

  手中有了足够现金的基金经理们在牛市上涨中大手笔不断,基民也看着净值上涨喜笑颜开。但下跌呢?

  1月23日,上证指数中午收盘时已经跌去113点,基金重仓的金融股、地产股,以及消费板块成为重灾区。虽然下午又收复失地,但犹如过山车一样的行情,还是令众多处在建仓期的基金经理惊出一身冷汗。

  但这还只是市场给无风险意识的投资人的一次警告。

  1月30日开始的下跌才是风险的真正释放。4天时间里,上证指数损失300余点,基金也未能幸免,净值损失接近10%的基金不在少数。一月份匆忙进场的基民不仅倒回利润,有些追高者甚至出现套牢。于是,比不理性的申购更可怕的不理性的赎回出现了。

  2月2日再跌112点当日,地处广州、深圳的基金经理承认,这几天确实遭遇了赎回寒流。为了应付大量赎回请求,有些基金经理被迫对获利筹码进行减仓操作,并由此产生连环抛售股票再反过来损害净值的恶性循环发生。如果一位基民买入了50万的股票型基金,那么他真的很有可能只在4天时间内就赔上一台经济型轿车。

  2月6日下午,在长达两个月的停滞之后,证监会终于重新开闸股票型基金发行。建信、汇添富、华富、中海和信达澳银成为数十支被押后基金中的幸运儿。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在谈到证监会批文的时候容光焕发,就像等到了大赦天下。

  但时隔仅两日,证监会又突然下发《关于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的通知》,明文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从管理费当中提取一部分来作为投资者的教育基金,同时,从即日起,各相关机构开始展开全行业投资者教育活动。

  先是“松绑”,再是“紧盯”。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直言:“这是证券监管机关对基金投资高度火热后才有的局面,又爱又恨,或者说是又爱又怕更贴切。”

  新闻链接

  新基民的专业水平

  值得怀疑

  家住北京南城30岁的高女士告诉记者,直到邻居告诉了她一些基本的基金知识后,她才知道为什么她买的银华保本基金去年收益和那些翻倍的股票型基金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我其实是可以承受风险的,但不知为什么在大牛市还拿着以债券为主的保本基金?”

  其实,只是她并不了解基金,并不知道“自我需求”。对此,银华基金的理财师表示,不同的投资人,年龄不同,财务状况不同,理财的需求也不同,例如:年龄在25到35岁的投资者,正处于事业的创业期和上升期,面临组建家庭、买车、买房和生育子女的问题,他们相对年轻,事业周期会比较长,可以承担高风险,可以选择股票型基金。

  量力而行

  正确的基金投资方法,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量力而行”。

  不能知己知彼、不能量力而行的案例并不少。在招商银行方庄支行排队要办定期定投业务的李女士其实已是退休的老人,和老伴每月的现金流只是两人的退休金。虽然过上舒适的生活没问题,但结余并不很多。她告诉记者,之所以想办理更适合上班族的定期定投,只是因为年轻的邻居办理了此业务。

  而在交通银行东直门支行,在大厅里保安甚至充当了银行客户经理的角色,可以有模有样地解答基民的咨询并给出建议。这一方面说明了他勤奋好学又耳濡目染,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新基民的专业知识水平值得怀疑。

  与此同时,相对专业的银行客户经理也并不很专业。在工商银行东直门支行,一位客户经理曾在去年1500点质疑记者为什么不赎回基金反而还要加仓,但却在不久前即将上攻3000点时强烈推荐投资者在排名前十的基金中选择投资。显然,基金长期投资的理念和对市场风险意识的把握都并不专业。这就难怪普通投资人也要在风险的磨炼中慢慢成长。

  风险和收益搭配

  著名合资基金公司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的总经理王鸿嫔是位很有经验的台湾基金人士。她说以前在怡富基金的时候,公司通常要对客户先进行一个问卷,通过不同的类似“心理测试”的问题来摸清投资者到底可以承受股市高风险,还是只适合债券、保本,甚至是货币的投资人。

  “不是你说你不怕下跌就可以,只有通过测试才是可靠的”,王鸿嫔说她在海外遇到了太多口说不惧风险其实却是很胆小的投资者。而在同地,现在基金公司还只停留在风险教育的阶段,更高水平的服务尚不能达到。她建议投资人在选择基金时,一定要知道“我需求”,再做主张。基金有风险,但只要找到适合的品种,就可以把风险和收益完美地搭配取得满意的收益。

  三次百亿基金浪潮回顾

  第一次浪潮

  2004年,海富通收益基金创下的131亿的历史纪录,但很快在熊市中湮灭。

  第二次浪潮

  2006年5月中旬,发行刚3天的广发策略优选基金宣布提前结束认购,最终募集规模达到了184亿。

  第三次浪潮

  2006年年底至今,持续时间最久,出现的百亿基金数目和规模都更大。易方达价值精选、南方绩优成长、华夏优势增长、工银瑞信稳健成长均规模轻松过百亿,最惊人的是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发行只一天就卖出419亿份的天量,改写了全球的基金首发纪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尚福林 | 占比达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