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王海鸰:“婚姻第一写手”(图)

王海鸰近照

  直面普通人的婚姻状态

  从《牵手》到《中国式离婚》再到现在的《新结婚时代》,王海鸰这些年的作品始终紧盯中国人的婚姻情感问题,被称为“婚姻第一写手”。为什么涉足婚姻题材?王海鸰回答,这完全是一个被动选择,是由于写不了别的。就像人们常说的:“男人把事业当爱情,女人把爱情当事业。”这是男女性别的差异造成的,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主流观念。对男人而言,人生价值主要在事业等方面,而像她,作为女人的天性,似乎对两性的婚恋家庭等问题就会格外敏感一些,这是自然而然为之,而非刻意设计的。


  王海鸰是一个真诚的人。她追求作品的真实性。许多作家、编剧笔下的故事有时是凭空杜撰,云里雾里的;而王海鸰认为“生活中没有的事儿,我是绝对不敢写的”,“我觉得婚姻的本质应该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人在经济上,感情上,性上,组成一个小小的联合体,但事实上,现在的婚姻还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只是把我想到的,思考到的,写下来,也希望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婚姻环境更为科学,更为宽容。”

  近年来,但凡王海鸰的电视剧播出,媒体和网络上都会有热烈的讨论。有人说,看了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就对婚姻产生了绝望,有的人表示,看了电视剧《新结婚时代》要对自己选择的对象再思考一下等等。王海鸰将这一切反应都视作对她的首肯。她说这就对了,当每个观众和读者在剧里或书里寻找自己影子的时候,就证明了作品的成功,这表明她笔下的人物打动了观众和读者。她说她就是一个大众的人,主流的人,她反映的就是现实的生活。“我不是那种为了下个世纪的人写作的人,我为今天写作,所以我必须重视读者和观众。”

  不断地涉足婚恋家庭题材,然而离过婚的女人王海鸰,却从来不把同情的视点放在婚姻中女性的一方。于是,与王海鸰的电视剧红火相对应的,是女人们对这个女作家的诸多不理解。在网上,有人问:“女人何苦难为女人?”然而王海鸰反问:“你们难道不觉得这正是对女性的关注吗?”她说,正是因为关注女性,所以她才会批评女性。因为,在婚姻关系中,女人不能永远当怨妇,不能只是要求同情,而需要更多的自省。

  相比“离婚”,“结婚”并不轻松

  电视剧《新结婚时代》眼下正在热播,北京火,上海更火,书已发行了20万册,并引起一些海外出版界的关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记者纷至沓来,令王海鸰日程排得很满。

  王海鸰延续了她一向“冷静而近乎残忍”的手法,再现婚姻中硝烟弥漫的生存状态。只不过这次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她提出了新的质疑。王海鸰说:“我对这个作品最满意的地方,在于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点,从城乡差异来写婚姻,从而给了它一个广阔的背景。”这部根据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中,主要的一对夫妻:小西是在北京的知识分子家庭长大,建国则来自贫困的沂蒙山村。两个家庭的巨大差异,使得原本相亲相爱的小两口,常常为了各自家庭不同的生活、价值、处事等观念发生争吵。它与《中国式离婚》相比,背景更广阔,而且更残酷。因为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

  作品的这个新突破口,竟来源于《华尔街日报》女记者的提问,题目就是“你对城乡之间婚姻的感受”。这个提问引来王海鸰思绪万千,点亮了她的创作灵感,于是有了《新结婚时代》。

  为什么叫新结婚时代呢?王海鸰说:“以前,我年轻的时候,结婚、离婚,都是要经过组织批准的,根本不是你个人的事情。离婚也备受歧视,要被议论。但现在,人们对生活方式可以做各种选择:你不结婚,可以;不要孩子,可以;哪怕你是个单身妈妈,也可以。只要你不违反法律,不侵犯他人,基本上都可以得到认可了,也没有人大惊小怪的了。”

  婚姻中传统与文明的博弈

  《中国式离婚》引起了巨大反响,不仅是电视剧,她随后而出的小说,也由10万册起印一路印至30万册,至今仍畅销不衰。

  王海鸰认为:离婚也会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离婚时的财产公证,这反映了我们婚姻的文明程度。婚姻中应有更多的理性因素,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婚姻状况常常是在物质上混为一谈,没有AA制,也不愿意做婚前财产公证,以为这样做就伤害了感情。

  还有一个重大差别,就是夫妻间能否有隐私,也就是给对方留有心灵的空间。我们的情况是,结了婚,对方就不能有隐私了,只要有隐私,就是不爱我了,这是我们的传统思维。你不让我看你的手机,那你肯定就是有第三者,所有的短信我都得检查一遍。这反映出我们对婚姻缺乏尊重,文明程度还不高,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美国,夫妻双方都有人格上的尊重,给对方心灵保留很大的空间,夫妻双方如果查看对方的手机,他们会引以为耻。这不仅是传统上的差别,也有文明上的差距。文学作品应该使这种文明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心中。

  站在婚姻之外看婚姻

  王海鸰的婚姻并不美满。“孩子出生14天他就走了。我们的婚姻实际在一起的时间是45天,还是两地分居。”海鸰从此过上了单身母亲的生活。她对自己和儿子拥有的这个家有一种本能的“保护”意识。她一定要让儿子感受到温暖、安全。她与儿子相依为命18年,以儿子为骄傲,“儿子是我创作的动力。”

  短暂的婚姻令王海鸰具有独特的视角。“也许正因为我站在婚姻之外,对婚姻看得才更清楚。”

  婚姻在某种程度上是很物质的,王海鸰说:“恋爱的浪漫遮蔽了一切生活的琐碎,恋人的感受大部分是精神世界的相知相许。我觉得每个人在结婚前,都要对自己的承受力有一个判断,不要期望爱情是婚姻的唯一支撑点,不要期望有了爱情就可以战胜一切。爱情其实是脆弱的。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够承受的话,到了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你就不要怨天尤人。婚姻是很多东西的融合包容,也就是国人常说的责任。我的书也是想起到一个提醒作用。”

  王海鸰坦言:“别看我老写婚姻,但是我对婚姻并不抱有希望。原因在于我自身,我觉得结婚会损失自己的时空和心灵的自由”。

  那段婚姻给她留下来的,首先是一个儿子,再有就是对男人那种迷信的破灭。“我相信爱情,但是我不相信爱情永恒。我觉得永恒的爱情只有两种:一种存在瞬间,就瞬间而言,它是永恒的;及时结束,也是永恒。另外,化爱情为亲情的情感,是最永恒的。”

  有人称王海鸰是一个古典意义上的理想主义者。她承认自己是一个骨子里渴望完美的女人,因此她的爱情注定是不完美的,注定会选择孤独。因为她心目中的爱情太神圣太完美。结局也许都是这样,心倦了,已没了那份激情,才发现原来生命中除了爱情之外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其余这一切都是有回报的,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是的,王海鸰是从容而自信的。她将所有的经历,幸福的、痛苦的,都转化成一种财富,都转化成创作的源泉。她过着用自己的心创造出来的充实而快乐的生活,这种快乐和幸福将是长久的。

  链接

  王海鸰:著名作家、编剧。1952年生于山东。16岁当兵至济南军区某部海岛。1983年调总政话剧团任编剧。主要作品有小说《星期天的寻觅》、《牵手》、《大校的女儿》、《不嫁则已》、《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电影《小岛》、《走过严冬》;话剧《冲出强气流》、《洗礼》等;电视剧《牵手》、《不嫁则已》、《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电影、电视剧、话剧曾获国家级各种大奖。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