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时13级大风是祸首11节车厢脱轨3人遇难南疆线一度中断9小时1100名旅客已安全转移
昨日凌晨2时05分,由乌鲁木齐开往新疆南部城市阿克苏的5807次列车运行至南疆铁路珍珠泉至红山渠站间42公里+300米处时,因瞬间13级大风造成该次列车9至19节车厢脱轨,目前,事故已造成3名旅客死亡,2名旅客重伤,32名旅客轻伤,南疆铁路线被迫中断9小时。该趟列车共载有1100名旅客。
现场
据在7号车厢的乘客宿传义说,2月28日凌晨1时50分左右,5807次列车在刚刚驶出吐鲁番车站不久,车窗就被飞沙打碎。
“玻璃烂了,大家赶快起来堵窗户!”7号车厢的乘务员召集车厢里的乘客用棉被堵被飞石打烂的车窗玻璃。
该车厢乘客冉先生的床铺斜对面车窗玻璃被飞石打裂,瞬间,车窗三分之二面积的玻璃破碎,车厢内飞沙走石,他在起身堵窗户时列车突然发生了侧翻。
“我们全部向后拥挤到了一起,呼救声四起,慌乱中我被夹住,手指在流血,腿也被烫伤,后来,我们将一些老人和孩子用手撑住,利用破碎的玻璃窗将他们先救出车厢,随后,我们也都一一爬出了车厢。”冉先生说。
被狂风吹翻的9至19节的车厢当中有10节为卧铺车厢,1节为行李车厢。经历劫难的乘客被困在事发地等待救援。其中老人有70余人,小孩有90余人,最小的小孩才一岁左右。
4时30分,第一批上百名救援人员已经赶到现场,其中包括医疗救护及武警、公安人员。救援人员介绍,“现场风很大,人站都站不稳”。7时48分,1100多名旅客分别乘坐列车和大轿车离开事发地点,转往目的地;事故发生8个小时后的上午10时,最后一名受伤人员被救出。所有伤者被及时送到事发地附近的吐鲁番和托克逊医院进行救治。
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医院医务部朱旭龙说,该医院已接治了60多名伤者,还有一些轻伤者正在陆续检查中。朱旭龙说,十几位患者的伤势较重,以大腿、腰椎骨折和脑外伤居多,但没有生命危险。轻伤者中以擦伤、压伤为主。轻伤者在经过救治后,已被安排在托克逊县宾馆休息。
乌鲁木齐铁路局宣传部部长陈继宏介绍,由于事发突然,车厢出现了人压人的情况,事故造成3名旅客死亡,2名重伤,32名轻伤。两名死者当时在车厢连接处,列车倾倒时,两节车厢断裂,两人被压车下当场死亡。另一死者是因为在车厢里受到旅客的严重压伤,救出不久后死亡。据新疆托克逊县人民医院外科医护人员介绍,停放在该院的两名死者为一男一女,身份尚无法确定。
因大风把列车吹翻而被迫中断九个小时后,新疆南疆铁路线已于11时30分重新开通。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为综合消息
原因
列车倾覆事发地位于新疆著名的吐鲁番三十里风区,也是全国著名的风区,新疆最大的风力发电厂就在该地。据南疆铁路测风仪记录,列车脱轨地点瞬间风力达到13级。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表示,根据吐鲁番地区两个观测站提供的气象资料分析,当时两个观测站只观测到浮尘天气,并没有沙尘暴的信息,因此如果火车脱轨是由于气象原因,应该是因为瞬时风力比较大。
此次大风缘于两天前的冷空气来袭,当天的暴风雪天气曾使新疆北部的塔城地区交通中断,近千人被困路途。
列车“百里风区”屡遇险 2001年4月13日,一场12级以上的大风刮了3天,风速达到每秒51至56米,以致测风仪达到极限失效,停留在珍珠泉车站的11节列车车厢被刮下路基。
2006年4月9日,从乌鲁木齐开往北京的T70旅客列车在著名的“百里风区”遭遇强沙尘天气,大风吹起的石头击碎了向风面全部车窗玻璃,列车在用被子堵住车窗后,“遍体鳞伤”地抵达北京。
瞬时气象灾害难预测气象局专家深表遗憾
大风吹翻列车事件发生后,有网友提出疑问:为什么此次灾害天气未能提前预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服务处,就此向相关负责人提问。负责人表示,其实,在2月27日,中央气象台已向社会发布预报:2月27日至3月1日,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南疆盆地、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能有沙尘天气。但是由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常逢大风季节,局部地区出现瞬时灾害天气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中国包括国外对瞬时灾害天气都不能做到准确预报。脱轨的列车,行驶路线经过新疆“百里风区”,且当时强风的出现没有任何迹象,所以导致灾难发生,我们对此深表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