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各地视窗

苏州建立香山工坊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路

  中新苏州网3月6日电 :题:以物质化的市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建立“香山工坊”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路

  作者:孙红芬 许建华

  “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近日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如何更好的挖掘和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建筑界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及“香山工坊”的相关介绍,系统的阐述了“香山工坊”作为一种有形的市场载体,在保护和发展“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文化形态,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其保护的任务更为艰巨,难度也更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业品和文化场所。具体包括:(a)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第18号文件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计518项,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使一大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长期以来社会各界也一直就如何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问题进行着广泛探讨和实践,日前,苏州吴中区胥口镇政府将在“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发源地建立“香山工坊”,试图通过这一汇集香山帮建筑项目的“工坊”形式,来保护这一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种举动无疑是对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新尝试,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需要依托一个物质的承载体

  作为一项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通常是通过代代口传身教而流传至今的,由于受到经济现代化的冲击,这些技艺将会逐步变异或沦于失传,而这却是文化遗产中急需挖掘和保护的当务之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多样,种类异彩纷呈。香山帮工匠创造的香山帮建筑技艺和其他的非物质遗产项目一样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精神价值、情感因素和文化意识,反映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状况、文化心理和风俗习惯。香山帮建筑技艺是依赖特定的香山工匠群体和特定的环境,以口传身授方式体现的传承性。因此,保护它不仅是要保护其文化形态,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传承”。这些活态的文化,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更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继承人本身而存在,以手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这也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过程来说,如果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有形物质载体,将会对这种传续于非物质形态中技艺的传教和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正是基于此点,苏州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筹划在香山帮的发源地——苏州市吴中区的胥口建立全面反映香山帮建筑特色的“香山工坊”,为“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这项非物质遗产搭建一个有形的物质实体,全面促进它的继承和发展。

  二、香山工坊的创建背景和内容设置

  香山,是苏州吴中区西部太湖之滨的一个地名,在这里涌现出一批集木作、水作、砖雕、木雕、石雕等多种工艺的建筑工程群体,人称“香山帮匠人”,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形成了各自的“绝活”,在传统古建行业享有盛誉,这就形成了以地域命名的,最近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早期的香山匠人以木工、泥水工为主体,木雕由木工兼营,砖雕由泥水匠兼任。随着建筑风格日益细腻繁琐,业务需求量大增,香山匠人的分工也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集木作、泥水作、砖雕、木雕、石雕、彩绘油漆等多种建筑工匠为一体的庞大群体。从江南民间宅第、苏州古典园林到寺庙道观建筑、京城皇家宫殿,“香山帮”工匠营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杰出作品。苏州园林和明代宫殿帝陵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苏州“香山帮”工匠怀揣祖传造园建筑技艺,在异国他乡建造起一座座中国风情的仿古园林和中国古典建筑,香山帮建筑技艺令世界叹为观止。

  然而,做为一门建筑技艺,香山匠人至今仍然停留在师傅带徒弟这种近乎原始的传承方式,有些独门技艺甚至有失传之虞。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香山帮的建筑流派形成于明代,在香山帮的“祖师爷”蒯祥的领导下,香山匠人参与营造了当时京师包括天安门(当时成承天门)在内的许多大型皇家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在蒯祥之后,有关香山匠人的史料记载就难得一见了,直到清代末期,由姚承祖对香山帮建筑技艺进行了总结,并编写了香山建筑技术书籍《营造法原》,为香山各建筑工种制定了技术规范。姚承祖之后的一百多年来,再没有人对有关香山帮建筑技艺做过系统的技法总结和资料整理,许多香山帮建筑工匠的姓名和传承脉络我们现在都无法知道,尽管如此,香山帮建筑技艺依然在园林古建筑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民国时期直到解放后,许多园林建筑的兴建和修复工程中,我们都能看到香山匠人的身影。香山帮传统建筑技艺在诸多不利的环境下,依靠广阔的园林建筑市场顽强地生存和传续着。

  改革开放以后,许多身怀绝技的工匠走上自我发展之路,他们靠自身的技艺和勤勉工作在市场经济中打拼出一块天地,但由于自身技艺的局限性,香山帮建筑的整体优势正在逐步减弱,一个庞大的多工种群体和多品种的建筑元素一直没能以集中和直观的形态向外界展示,既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和市场效应,也不利于香山帮建筑及其优秀技艺的发扬光大,更不利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再加上香山帮建筑的技艺长期以来一直通过代代口传身教而流传至今,在现代化的经济环境下这种教育模式已显得落伍,不利于发现和培养年轻的技术人才,这些技艺将会逐步变异或沦于失传,因此挖掘和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是社会和政府急需解决的当务之急。

  “香山工坊”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吴中区、胥口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立起来的,工坊位于胥口镇胥江工业园内,占地360多亩,主要规划为园博区、研发区、作坊区、生产区、园艺区五大功能区域。另有“香山古建博物馆”、“蒯祥园”等单体建筑,工坊内的建筑物及景观将全方位反映香山帮古色古香的园林古建特色,整个工坊本身就形成香山古建筑的特色展示园。建成后的“香山工坊”,不仅仅作为香山建筑的展示窗口、制作基地和培训中心,还将与工业观光、休闲旅游、经济文化论坛等联系互动,构建多层次交流平台,全力宣传“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进一步扩大“香山帮建筑”的影响力。

  三、“香山工坊”对继承保护“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产生的作用

  “香山工坊”的建成有利于在充分挖掘、利用和保护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建设具有原产地唯一性特征的产业基地和文化教育中心。由于从明代起,香山匠人在我国建筑领域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建筑流派和多工种配合的工程营造体系,香山匠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当时南京、北京的许多大型建筑工程都出自香山工匠之手。但作为香山技艺的发源地——苏州香山区域却至今都没有形成与香山建筑有关的具有一定规模或代表性的物质实体存在,往往使许多建筑史研究者和建筑客商寻踪而来,抱憾而归。“香山工坊”的设立,使得“香山帮建筑技艺”这项无形的文化遗产在它的发源地形成了有形的载体,对考证、研究、继承、发展香山帮建筑技艺以及树立民族建筑品牌、扩大经营业务都将是非常有益的,也完全符合国家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香山工坊”的设立,使长期散落在外的香山建筑工匠有了归宿感,有利于促进各工种、流派之间的交流与协作。香山工匠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工种的划分越来越细致,很早就形成了木、瓦、石、扎材、土、油漆、彩画、裱糊等所谓“八大作”,到了现在技艺的分工更加广泛和精确,内容除了传统的“八大作”外,还包括了家具、观赏石、石雕、木雕、砖雕门楼、瓷供、盆景摆设、漆器、匾额、楹联、花窗地罩、屏风隔扇、假山峰石等工艺技术。“香山工坊”的设立,将有利于对香山建筑庞大的多工种群体和多品种建筑元素进行科学规划整合,对其间的经营、培训、展示、交流等活动通过基地管理机构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可以大大降低机会成本,提高香山古建的规模效应,极大地促进这一古老而又新生的行业不断创新发展。

  “香山工坊”的建立,除了引入大量的建筑单位以外,还将引入一批科研机构入驻,凭借工坊自身的有利条件,有效提供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掘的基础素材,通过课题研究和成果申报,增强了香山建筑的知名度。并利用工坊内的展览馆进行成果展示、学术交流等活动,使之成为建筑观摩的现场、技能教育基地、香山古建的博物馆。同时“香山工坊”还将组织全国著名学者和专家以及香山建筑技艺传人对香山帮建筑进行深度发掘和研究整理,汇编技艺传承序列表、技艺规范标准等材料等,为“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以适应现代工程管理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基础。

  2006年8月6日,香山工坊的奠基典礼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揭牌仪式在香山工坊内同时进行,奠基仪式当天就有六家古建单位现场签定协议,表示希望把公司整体迁入“香山工坊”进行经营。“香山工坊”的管理方也正积极联系相关的古建筑科研单位和学术机构进驻,使得“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项目将在香山工坊的物质载体中获得有力的支持和保护,同时还筹划将“香山工坊”作为“太湖文化论坛”的一个组成部分,定期举办高规格、国际性的“建筑文化”交流活动,谋求进一步发展和进步。这种以物质的载体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做法也是一种实践创新,可以给其它传统手工艺技能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
(责任编辑:黄芳)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古建 | 方式 | 成果 | 姚承祖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