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年,数易其稿,总体规划3月7日通过合肥市规划委员会审核
“科学城”定位合肥副中心
12车道方兴大道南连滨湖新区,北通新桥机场
2007年3月7日,合肥市市长吴存荣作客中央媒体,畅谈科技创新城市的建设。
“科学城”定位合肥副中心
在这份最终定稿中,“科学城”的规划范围东临大蜀山森林公园,西至肥西南岗乡现状水系,南接宁西铁路北部,北至长江西路,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
现在,娃哈哈等多个合肥市重点招商项目的争相落户“科学城”,已经使这里变成一块投资热土。2006年除夕夜,当全市其他工地上都漆黑一片,只有“科学城”的工地上灯火通明,并伴有机器的轰鸣声。记者看到,除了热火朝天的外来项目,道路、管网、水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如火如荼。
事实上,“科学城”吸引来的并不只有科技和工业项目。记者在规划文本中发现,该区域的定位使用了“合肥市西部组团辐射中心”这样的字眼,这意味着“科学城”的未来将确立起合肥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地位。
规划中明确,这里即将担负起部分未来西部组团的行政管理、商务、居住、文化、教育等职能,还将建起研究生院、高级技术学院等配合产业发展的教育项目。同时,“科学城”还利用与紫蓬山风景区相连的优势,保护西部生态体系,营造休闲旅游环境。
“科学城”连通滨湖新区与新桥机场
这些远期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眼下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规划中透露,未来“科学城”将北临扩建后的8车道长江西路,西临双向12车道的方兴大道,南下滨湖新区,北上新桥国际机场可一路贯通,形成快速大通道和城市交通大动脉。
其他在建或将建的主干道还有望江西路、习友路、南山湖路、昌河大道、长宁大道等。据统计,规划中共列有2条快速路、7条主干道、5条次干道;主干道中,东西走向的习友路、南北走向的长宁大道建设标准都达到了双向10车道,另5条为双向8车道。
另据介绍,在方兴大道与长江西路和习友西路的两个交叉路段,还将分别建设互通立交。整个“科学城”主、次干道路网总长约54.59公里,基本上都需要新建或改扩建,称得上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12车道旁开辟“生态廊道”
不少人都知道,“科学城”依山——位于大蜀山西麓,但少有人知道,“科学城”也傍水——王子郢、柏堰坝两大国有水库,面积分别有800亩、1000多亩,加起来相当于两个政务区天鹅湖的面积。
列入“科学城”规划后,这两大水库分别被命名为西山湖、南山湖。它们与董铺水库——大蜀山——紫蓬山风景区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体系。丰富、精致的生态廊道建设,成为总体规划中夺人眼球的一章。
就在12车道的方兴大道西侧,现有的溪流将被完好保留,并综合建设形成一条南北向的生态廊道。区内高压走廊下建有环形景观廊道,人文景观为主的西山湖,生态景观为主的南山湖,三条干道路边建有10~20米的绿化景观带,多个小公园和广场……“一环、两湖、三带、多点”,这就是未来人们走在“科学城”的土地上将享受到的美妙图景。
空间布局结构:一核三带四区多园
一核:围绕西山湖周边的商业、商务、办公、休闲、生活等的综合性公共核心。三带:沿长江西路、科一路和望江西路的三条商务带。四区:四个居住社区。多园:形成多个特色产业园。
“科学城”将驶入发展快车道
据介绍,目前区内正在筹划建设的设施还包括,1座污水处理厂、2座110KV变电站、热力站、2个燃气调压站,以及1个垃圾转运站、若干消防设施等。
据了解,在这一规划的形成全过程中,包含了许多全国最著名的专家、学者的心血,结合全市规划调整,历时近三年,数易其稿。有关人士认为,这标志着该区域建设真正进入了黄金期。
2004年4月底,“科学城”概念规划宣布向全球招投标发标。当年9月26日,合肥市规划局主持召开设计方案评审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等八位著名专家应邀组成评标委员会,对该项目进行了最高规格的评审。专家认为,总体规划的通过,标志着从规划层面上彻底解决了障碍性的发展空间问题。“科学城”将由此驶入发展快车道。
来源:
安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