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特派记者 余亚莲
2007年3月7日,人民大会堂广西厅。
摄记老宁跑过来了,摸出一支绿绿的铅笔。
“赶紧拿着,拿回去做纪念。”老宁一边说一边硬往我手里塞。
翻转的过程中,我忽然发现上面刻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几个烫金字,上面还刻着“资源节约、政府先行”、“100%废旧报纸制造”。
曾经有人说“中南海的好政策出不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的节能铅笔是不是也没走出人民大会堂?
网友们批评,一些地方开会,那是豪华轿车成片成片,发本子发笔“不值一提”,豪华大餐、高价洋酒是“基本需求”,发点儿网球拍、纪念品也颇为常见,碰上一些豪爽的东道主,临走的时候“拿点儿送点儿”也是“感情需要”……最终,也难怪“行政成本高”了。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用报纸做铅笔,也许省不了多少钱,但“我们就是要利用两会这样重要的一个场合,向社会传递厉行节约、绿色环保的理念”。
点滴小事,我们可以看出高层政府是求真务实的。
出入人民大会堂的人那绝对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既然一市市长、一省省长、各部部长甚至是温总理都能拿得起这支“废报纸”做成的铅笔,下面的各级官员们还有什么“面子”拿不下来呢?
最后说一句,我很“无耻”地拿走了人民大会堂的一支废旧报纸制造的铅笔,我想带它走出人民大会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