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态万想”,从多伦现代美术馆底层到三楼,近百位韩国艺术家的一百多件作品琳琅满目。从各种风格流派的代表艺术家作品中,能看见韩国现代美术发展变迁的痕迹。
“千态万想”的名字不仅具有中韩语言转换间的美感,并确乎概括了3月7日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幕的这个展览的特点。
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大多来自韩国艺术最重要的学府———弘益大学,学院派的气息浓郁。不仅体现在作品风格的传承上,也体现在展览的空间布局中。在尊师重道的韩国艺术家要求下,顶楼和二楼空间主要展出资深艺术家的作品,而底楼则多是资历尚浅的年轻艺术家作品。这样的布局其实给观展带来了很大便利。无论行走在哪个楼层,观众都能顺利进入某个特定年龄层艺术家带来的特有的艺术语境。
在顶楼,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弘益大学教授申锺湜的一幅油画作品,这位曾经留学巴黎并在地中海双年展中获得马蒂斯大奖的艺术家,如今是韩国艺术的重量级人物。其画作色彩浓烈,用非常抽象的画法展示了内心对于自然、神性、永恒的感悟,他似乎希望在作品中不仅达到绘画本身的色彩、技法的平衡,还要试图构造一个和谐的想象国度。
申锺湜带领着记者参观其他同年代艺术家的作品,于是,简单几何形特征的冷抽象、用西画方式思考韩国文化问题的抽象表现主义、探索绘画蒙太奇的照相写实主义、重视画面肌理保留创作痕迹的欧洲抽象表现主义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一一呈现,这就是韩国艺术曾经走过的道路。值得一提的,其中有一件极负盛名的多媒体作品。金载雄和多媒体艺术之父白南俊合作的这个多媒体影像作品,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成为一道奇观,无数观众头顶播放这个作品的电视机,宣告了韩国艺术在多媒体时代中的重要地位。
二楼展厅,作品立刻发生了转变,具有当代艺术特征的作品多了起来。艺术家魏荣一的作品十分有趣,他展示了一位艺术家从产生一个想法然后进入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在墙壁上贴着他在选择媒介材料上的困惑和尝试。最终,他在一个调色板状的木板上罗列了韩国数位在材质运用上有独到之处的艺术家名字和他们习惯采用的媒介。艺术构思最后没有实现,却成了另一件作品。艺术,已经不再处于调色板的时代,这也正是他所要表达的观念。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作品,但主题到底还是很严肃的。女艺术家张仁姬的装置作品则希望将观众带入一个玩乐的气氛中。玻璃面塑料片被随意裁剪成了各种人、动物等形状,串起来垂挂在展厅的一个小房间内,在光和影的层次中,真实和虚拟的界限被模糊,无论观众感觉被抽离了自身或者强调了自己的存在,这个游戏一般的作品都拥有一个友好的艺术界面。
年轻一代的韩国艺术家在这次展览中所体现的艺术语言和中国艺术家已经有了很大的相似性。底楼展厅里的艺术家们,很少再赋予自己的作品太多意义。他们在作品中非常关注自己私密的情绪和瞬间的感受。李庆美的作品就是用非常细致耐心的笔触画了和自己相伴多年的一只猫,因为这只猫身上记录了艺术家自己的感情;艺术家李虎山是一位即将从弘益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他用玩世波普方式创作了一件中国少先队员敬礼的作品,以此感谢老师的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