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空天导弹美国阿萨特(ASM-135)反卫星导弹
美空军F-15战机空射ASM-135反卫星导弹
1957年10月4日,苏联首次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空间轨道,这立即让处于冷战中的苏美超级大国展开了激烈的太空军事竞争。为确保自己能在核战争中占领“航天制高点”,美苏各出奇招,拼命发展能致对方卫星于死地的“绝杀利器”,成为冷战历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美国率先开始反卫星实验
首先感受到苏联卫星威胁的美国率先投入反卫星试验。
1959年6月19日,美国空军一架B-52轰炸机在3万米高空发射了一枚绰号为“勇敢奥利安”的导弹,弹头里装有约50公斤高能炸药,模拟摧毁正沿近地轨道运行的已报废的“探险者”卫星。结果硕大的“勇敢奥利安”根本不听操作人员使唤,从距“探险者”约6000米的地方飞过。随后,美国又进行多次类似拦截卫星试验,均以失败告终。
然而,美国并未罢休。1960年,美国正式出台“卫星监视与拦截器计划”,鼓吹用一切手段捍卫“美国的太空安全”,美国总统肯尼迪还断言:“谁能控制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国直接将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纳入反卫星系统的范畴。1962年10月,美国空军在太平洋上的马绍尔岛进行试验,将“雷神”核导弹发射到近地空间,以评估其杀伤力。该导弹携带有100万吨级的核弹头,爆炸后能使大约1000公里范围内的卫星遭到毁灭性打击。谁料想,由于试验计算不周密,这枚威力巨大的核弹不光将靶标卫星击得粉碎,还导致在附近轨道运行的3颗美国和英国卫星严重受损。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得知消息后,通过热线电话向美国总统肯尼迪表示抗议。
实际上,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是杀伤力最强的反卫星武器。但它完全是“敌我不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空间轨道运行的己方卫星同样也有威胁。但美国仍坚持该方案,并于1964-1975年间秘密在太平洋中部的约翰斯顿岛部署了“雷神”系列陆基核导弹,用来对付在低轨道运行的苏联卫星。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上月球,世界为之轰动。但美国军方却试图使用载人飞船直接上太空捉拿苏联卫星。这一异想天开的想法居然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美国波音公司迅速展开相关方面的研究。
据已公开的资料显示,美军打算改造“阿波罗”系列飞船,扩大其货舱空间,并在飞船内部设置专门的遥控机械臂。当美国飞船进入空间轨道后,宇航员离开载人飞船座舱,对空间轨道卫星实施跟踪和识别,并采用电子干扰方式引诱苏联卫星脱离地面指挥中心的控制,转而听从自己的指令,改变运行轨道,直接飞进宇宙飞船的货舱,或使用机械臂抓住苏联卫星。但许多航天专家认为该方案幼稚可笑,很快被否定了。
随后,美国设计了更可行的方案:为飞船安装数枚微型卫星拦截弹。当接近敌卫星时,宇航员不离开座舱,而是利用目视或机载瞄准设备对卫星实施跟踪和监视。在距敌卫星1000米时,宇航员向其发射微型卫星拦截弹。这种拦截弹净重只有几磅,但却可以满足通过碰撞杀伤卫星的要求。这个设想最终演变成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一部分,专门安排给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进行研究,并在1990年首次进行亚轨道拦截试验。
苏联大力发展卫星歼击机
美国反卫星研究的情报被克格勃特工源源不断地送到苏联领导人手里,苏联认为,未来空间作战主要对象不再是美国洲际弹道导弹,而是在空间轨道上执行各种军事使命的美国卫星等航天器,因此它们应是战争初期首先要摧毁的目标。基于这一构想,1959年,苏联召集国内最顶尖的19家武器设计局,探讨可行的反卫星武器方案,经过近一年多的评估,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最终从五种卫星拦截方案中选定绰号“神风”的卫星歼击机方案,“神风”其实是安装了轨道机动发动机、跟踪识别装置和爆炸弹头的卫星,能接近并识别敌方卫星,它的特点就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且经济实惠。
1961年,萨温设计局和切洛梅设计局开始研制卫星歼击机系统。1963年,“飞行-1号”(卫星歼击机的公开代号)被成功送入轨道,但由于系统内部不稳定,作战效果并不理想,苏联国防工业委员会决定改让“苏联导弹之父”科罗廖夫领导的设计局主持。1967年10月27日,科罗廖夫设计局使用R-36洲际弹道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发射了一颗“宇宙-185”卫星,该卫星实际上就是卫星歼击机。随后,科罗廖夫设计局均以“宇宙”为代号,进行卫星歼击机的试验。
“宇宙”系列卫星歼击机系统的基本作战方法是:使用大功率运载火箭将卫星歼击机送入预定轨道。使用多次点火轨道机动发动机实施变轨飞行接近目标。在距离美国卫星一定范围内引爆战斗部。假如第一次拦截失败,卫星歼击机还可以实施第二次拦截。
1968年10月19日,科罗廖夫设计局发射了一颗靶标卫星。11月1日,科罗廖夫设计局又发射一枚“宇宙-252”卫星歼击机,它在预定轨道高度准确拦截了靶标卫星。1971年11月29日和12月3日,科罗廖夫设计局先后发射了“宇宙-459”卫星靶标和“宇宙-462”卫星歼击机,进行定型试验。不久,苏联领导人对于科罗廖夫设计局研制卫星歼击机系统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决定将卫星歼击机正式装备部队。1972年,苏联国土防空军正式装备了卫星歼击机系统。
1972-1978年,苏美双方进行“限制进攻性战略核武器”谈判,卫星歼击机系统的后续研制和日常作训工作一度中断。但鉴于谈判陷入僵局,苏联又使出了自己的绝招。1982年6月18日,华约六国举行长达7个小时、遍布全欧的“反击美国核突袭”大规模军事演习,苏联国土防空军一天之内连续发射了“宇宙-1375”卫星靶标和“宇宙-1379”卫星歼击机,它们在地面指令中心的控制下进行多次变轨飞行,你追我赶,最终两者在联邦德国高空1600公里处实现“亲密接触”。美国主导的北美防空司令部以及欧洲北约雷达预警中心都探测到这一惊人的“空间爆炸”,实际上当时的美国及北约在反卫星武器方面完全处于下风。
用战斗机打卫星
苏联在1982年大演习中炫耀的反卫星武器优势,让美国大惊失色,国防部迅速提出一项应急计划,除继续研制天基反卫星武器外,还要求发展能在空军战斗机上普及使用的多用途反卫星导弹。
随后,美国沃特公司从空军获得一份研发机载反卫星导弹的合约。这种反卫星导弹重1.2吨,导弹弹头里没有炸药,纯粹通过撞击方式摧毁敌方卫星。该导弹由F-15战斗机试射过三次,试验都是在2.4万米的高空进行,导弹均瞄准预先设定的目标而不是人造卫星。对卫星的试验发射只是在1985年9月12日进行过,目标是一颗1979年发射的伽马射线观测卫星,试验的结果很成功,导弹完全摧毁了目标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