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张龙)昨天下午,赵先生向本报热线85109999报料:学士路3号的民房建筑即将修缮完工,大概5月份对外开放。
学士路3号(浣纱路学士路交叉口),工人们正忙着室内装修。
这是一幢民国初期的建筑,中西合璧的风格,外墙与廊柱均为红色,气势雄伟,被市民称为“红楼”。
城区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指挥部沈科长说,学士路3号“红楼”的名字应该叫“碧梧小筑”。解放初期,著名女作家陈学昭曾在这里住过。后来市一医院用来放置医疗材料。本来墙内外有三处违法建筑,经背街小巷指挥部多方协调,由市一医院出资160万、上城区政府出资40万进行修缮。对于这幢房子更多的渊源,沈科长表示他并不清楚。
“不对不对,学士路3号既不叫红楼,也不叫碧梧小筑,红楼只是市民通俗的称呼,碧梧小筑不在学士路3号,而是在学士桥3号。学士桥3号在柳浪闻莺。”市历史建筑管理保护中心的刘主任一听记者说起,立即进行澄清。
记者又联系到《杭州老房子》一书的作者仲向平先生。仲向平说:“我当初认为这个建筑是居民住宅,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还是不够准确。学士路3号当年称学士路10号,占地面积2.771亩,该屋的主人是湖州陈氏家族中的女眷。后来,我查阅了一些档案资料,进行多方考证,认为这座建筑有两种可能:一是居民住宅,一是公共建筑,有可能是蕙兰女中的校舍或市民医院的院舍。由于学士路3号建筑的业主经过多次转卖和变迁,其资料已经无迹可寻,但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学士路3号作为公共建筑的可能性比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