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真情来信催生代表建议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傅一鸣把一封信和自己的建议附在一起,递交给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议案组。“希望这封曾经打动我的来信和它背后的故事,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尽快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让更多的人不再因为没钱而治不起病。
去年4月,在浙江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的傅一鸣收到一封嘉兴秀州中学高一(2)班学生的来信。署名沈青、邓楚瑶的两位学生在信中说,他们读到嘉兴一中实验学校学生周丽霞的一封信,信中透出了她身患白血病无钱治病的悲哀与无奈,和永不言弃、渴望活下去的信念。一场重病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就是一场近乎毁灭性的灾难。60余万元的治疗费让周丽霞的父母、来自大桥镇卫星村的农民终日以泪洗面。
“对于这些贫穷的患儿,社会救助机制是如何运作的?医院是否会减免医疗费?红十字会是否也会伸出援助之手?银行又是否会给一贫如洗的他们贷款?民政局是否也会来操一份心?”两位学生写信给傅一鸣,希望她作为一名教师和全国人大代表,能够给他们一个解答和承诺。
所幸的是,各界的热心奔走和全社会的慷慨捐助,让同学们和学校帮助周丽霞筹集到了40余万元的善款。加上全家举债,周丽霞的手术最终得以实施。
捐款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倘若每一位重病患者只能靠捐助渡过难关,长此以往,即使是最富有同情心的人也会变得麻木冷漠。这件事引起了傅一鸣对周丽霞这样一个群体以及如何建立相应机制的关注。她四处搜集材料、开展调研。中国劳动保障科学院副院长刘学民的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更坚定了她在全国人代会上提交相关建议的决心。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