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外双溪东吴大学校园的西南角,有一处幽静的院落,里面有一栋二层小楼,这里就是著名国学大师钱穆生前居所——素书楼。如今钱穆故居由台北市文化局主管,东吴大学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
钱穆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望重士林,著作等身,其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考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国学概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等。
1950年钱穆先生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56年钱穆先生在香港与胡美琦女士结婚。1967年先生偕夫人由香港迁居台北。之后他们选择在山清水秀的外双溪自建屋舍,胡美琦女士亲自设计绘制了屋舍图样。蒋经国先生听闻此事,就要去图纸交阳明山管理局办理施工。第二年,钱穆夫妇搬入新居,为纪念母亲,钱穆先生命名此楼为“素书楼”,自那时起,钱先生在此居住了20多年。
1990年6月1日,95岁高龄的钱穆先生不满时任“立法委员”的陈水扁指控他霸占公产,毅然搬离了素书楼,住到台北市杭州南路自己家里,就在同一年的8月30日,钱穆抑郁而终,一代大师就这样毁在陈水扁的快意中。1998年5月22日,想要竞选连任台北市长的陈水扁跑到这里参观,并声称要向钱穆夫人说抱歉。对此,台湾舆论认为,陈水扁有心要说抱歉早该说了,何必等这么多年,何况大师已乘鹤而去,再说抱歉又何用
如今的素书楼完全依照当年的原貌陈设。一楼是客厅,客厅的墙上挂有用朱熹所书的“立修齐志”、“读圣贤书”的刻碑拓片制作的对联,以及钱先生80寿诞时蒋介石题赠的红“寿”字轴等。从搬入素书楼开始,有18年的时间,钱穆先生在家授课,客厅成了教室。钱先生的门生中,有人坚持18年连续听课,从学生听成教授,又带着学生来听课,学生按辈分或与先生同桌,或坐在厅内一隅。1986年钱穆先生生辰那天,他在素书楼里为弟子们上了“最后一课”,并留下最后的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从此告别杏坛。当年大师向围坐身边的弟子作最后赠言的感人一幕,如今已经成为黑白影像,永远定格在客厅的墙上。客厅对面是钱夫人的画室,现在辟为教室。故居每月都举办文化讲座,已有多位大陆学者在此演讲。
素书楼的二楼是书房和卧室。通往二楼的楼梯旁,挂满了钱穆先生各个时期与家人、弟子等人的合影。其中一张照片特别吸引来自大陆参观者的眼球,那是1940年夏天,钱穆与钱伟长叔侄二人的合影。二楼书房墙上挂有先生墨宝“新春来旧雨,小坐话中兴”。房内有高大的书柜,书桌上放有《朱子新学案》手稿复印本。玻璃柜里则陈列着钱穆自幼喜好的竹箫、围棋以及生前所获的文化奖章。二楼卧室内只有简单的两张单人床、床头柜、一个小梳妆台和放衣物的五斗柜。
星移物换,岁月更替,素书楼见证了钱穆先生深邃的思想、丰富的人生、朴素的生活,更见证了台湾政治风云的变幻,也见证了造访者至诚至纯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