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7年全国两会-“华素片特约” > 两会动态

外国记者如何报道两会:更多记者开始用中文

  外国记者如何报道“两会

  □本报记者 郭 力

  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驻中国记者吉米·佛罗克鲁兹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两会’将在几月几日开幕”就可以成为外国驻华媒体关于中国时政的最重量级的报道,因为“从来不会有人通知我们开会的日期,更不用说会议的内容,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猜”。

所以,当全国“两会”首次对外国媒体开放时,吉米“连想都没想到”。

  18年之后,吉米还在报道中国“两会”,不过今年他更关注的是教育、医疗和贫富差距等问题。

  包括吉米在内,来自135家国外媒体的总计560名记者采访了今年的“两会”,他们首次看到了英文版的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法律草案,还首次直接从“‘两会’新闻中心”的网页上找到了各个代表团的驻地地址,联络电话。

  而对“两会”、对“两会”代表委员、对这个国家,外国记者们也获得了更加全面的认知。

  报道更方便

  今年的“两会”,外国记者首次可以通过网络,向“全国‘两会’新闻中心”递交申请表和数码照片,以获取采访“两会”的记者证。

  瑞士电视台的中国雇员黄丽莎介绍,瑞士电视台记者“前一天晚上9点发出了电子材料,第二天上午就拿到了记者证”。不过也有部分外国记者因为“照片不合规范”,没能办下记者证。

  而更为国外记者重视的,是在《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实施整两月后,他们还首次获准直接联系采访“两会”代表委员。“这个规定说,只要采访对象本人同意,外国记者就可以采访,那么当然两会代表委员也是包括在内的。”《亚洲周刊》记者王健民评价,“有了新规定作后盾,外国记者采访代表就更加理直气壮了。”

  在本报记者采访的外国记者中,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觉得“‘两会’是在朝更开放更透明的方向努力”。不过,新政策的好处有时候还不致立竿见影。

  “我们拿到了所有代表团的住处的地址和电话,但我打了几个代表团的电话,都没人接听。”CNN记者吉米说,“或许代表们确实都比较忙,所以最后我还是向‘两会新闻中心’递交了一些采访申请。”

  吉米所说的“采访申请”,就是在“两会新闻中心”填写“外国记者采访人大代表登记表”(如果采访政协委员则要填写“港澳台及外国记者采访申请表” ),写明希望采访的代表、所属代表团、采访提纲、记者所属机构等诸项内容,然后由“两会”新闻中心负责联络,给与答复和安排。不过,这些采访申请并不能都得到所希望的回复。

  一个好的开始

  “两会”开幕前,来自四川的全国人大代表宋玉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从没接受过外国记者采访,这次我也没什么思想准备。”“如果他们真来采访我,我还是会比较谨慎。”

  这种谨慎,路透社的一位不愿具名的记者也感觉到了。他介绍,在和某省代表团的10位全国人大代表交谈并递上名片后,“他们都说自己没带名片”,“而且回答问题时,话都不愿意说满”。

  “这恐怕还是中国人的一些传统观念在起作用吧。”CNN记者吉米说。另一位外国记者认为,“代表们的谨慎也是可以理解的,量变到质变,需要时间。起码现在是一个好的开始,搭了一个好的框架。” 在日本共同社记者斋藤真看来,“或许是因为代表委员们还不习惯”。

  不过,斋藤真采访“两会”还是有不少收获的。他采访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第一次有中国的专家跟我们如此详尽地说明了中国的海洋政策,以及在中日油气田纷争和‘冲之鸟岛’问题上中国的观点。”

  所以,在CNN记者吉米看来,代表、委员们“也看到了来自中央的信号,开始放手和媒体接触,并且意识到这对他们也有好处”。

  民主还是民生更重要

  CNN记者吉米报道了那么多次“两会”,而他觉得“最有意思的经历”,还是在朱镕基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有幸提过两个问题”。他都记不起具体的问题了,但他记得,在那之后,走在北京街头,“有不认识的中国人跟我打招呼”,还说他提的问题“很好”。

  今年的“两会”中,法国《世界报》记者Bruno Philip的提问,同样引起了挺大的反响。他问温家宝总理是不是“中国在未来的一百年都不需要民主”,甚至被认为是“挑衅”。

  Bruno Philip告诉本报记者,他还准备了一个关于中国对私有财产保护的问题。而他最后选择提问民主的问题,是因为他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会有更多人关心”。而对于温总理的回答,他觉得“很直接”。

  1991年6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第一次召开总理记者招待会,而从1993年的“两会”开始,总理记者招待会成为惯例。

  而如果说历次的总理记者招待会有一个持久的变化,那么,像Bruno Philip提出的关于政治的问题,则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关于经济和民生的问题。

  有这样的统计,李鹏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共回答了124个问题,经济问题仅占16%,这一比例在朱镕基任期内提高到28%,而今年温总理记者招待会的11个问题中,关于经济民生的问题占了5个。

  美国《纽约时报》关于中国“两会”的三篇报道中,除一篇报道“两会”开幕外,另两篇报道都是关于物权法。在《纽约时报》的记者看来,物权法是“中国国家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报道重心从政治新闻转向的,不仅是《纽约时报》。实际上,今年外国媒体对中国“两会”的报道,最集中的话题除了“物权法”,就是“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社会公平”、以及“企业所得税法”。

  CNN记者吉米说,“但是比起免费教育、医疗保障、贫富差距,民主并不能算是普通中国老百姓目前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读懂中国有赖双方沟通

  Bruno Philip的提问由温家宝总理”两会”前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而起,此问题引发了“西方记者没读懂中国”的评价。不过也有位境外记者评论说,他自己对温总理文章的理解,和Philip“恰恰相反”。

  他尤其提到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引用的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一句古诗,一句现代诗,“很值得体味”。

  “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其实都比以前好了。”吉米这么觉得,“而另一方面,外国记者读懂中国,也有赖于双方自由的沟通,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沟通了,理解才能加深。”

  更多的外国记者开始用中文,在总理、外交部长、财政部长的记者招待会上发问。“用外语不能真正地深入中国社会。”日本共同社记者斋藤真说。

  而从1995年就开始报道中国“两会”的一位外国记者也说:“很多外国媒体驻中国的记者,都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了,很多外国记者的另一半也都是两岸三地的中国人,我们学了十几年的普通话。”

  他们还想问什么

  当被问及自己最想在“两会”期间采访谁,问什么问题时,几位外国记者们给出了各种答案:

  CNN记者吉米最想问温家宝总理,“将如何说服世界,中国的崛起不会导致一个傲慢的、侵略性的超级大国?”

  而路透社记者林洸耀则想提问胡锦涛主席,“五年、十年之后,您希望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而日本共同社的记者斋藤真更愿意向李长春请教对中国新闻的展望,还想向曾庆红打听他下一步工作的计划。在斋藤真看来,这些问题“比中日关系中的所有话题都重要得多”。

  至于法国《世界报》记者Bruno Philip,他还想问温家宝总理一个问题:如何保证中央的各项决策都能在地方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来源: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王伟)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吉米 | 温家宝 | 李鹏 | 朱镕基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