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两会上,胡锦涛同志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的开场白中也指出“政府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笔者认为,对于党的各级干部来说,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自觉秉持公仆精神,最根本的是要见之于行,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要始终坚持造福人民的从政准则,心系人民群众,深怀爱民之心。为谁服务、为什么人造福,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党几十年的奋斗历程表明,党的一切言论行动,都是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准则的。能不能做到为人民群众谋利造福,实质上是衡量政府工作政绩的“晴雨表”,是检验领导干部公仆精神的“试金石”。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第一位的责任和目标,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兢兢业业为人民谋取更多利益。只要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都积极主动地做、充满感情地做、全力以赴地做。凡是涉及群众具体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要看成大事、要事、急事,抓具体、抓细致、抓深入、抓扎实。这样,才能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保一方平安、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建一方文明,才能做到上不愧于党、下不愧于民。
要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困难和关注的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人,都以关心老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深林”;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到胡锦涛同志的“以服务人民为荣”,都充分说明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才能得到群众的真诚拥护。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都是具体的,事事牵动人心,件件都是大事。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尤其要到那些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意见多的地方去,倾听群众呼声,感受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了解群众艰辛,弄清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虑、所愿所盼、所困所难。要以深厚的亲民爱民情怀和强烈的当官为民的责任意识,珍重民心,珍惜民力,珍视民利,时时、处处、事事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转化为具体的、实际的行动。要在工作中少一些浮躁情绪,多一些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少搞一些形象工程,多做一些民心为民的工作,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扎扎实实、利国利民的实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要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清正廉洁,甘当人民的勤务员。一分权力,十分责任,权力越大,责任就越重。正因为如此,郑培民说“老百姓比天还大”,甘把人民当父母,甘做人民好公仆、勤务员。领导干部应当时刻谨记,其职责是为人民服务的,或大或小的权力虽然掌在自己手中,但它来自于人民;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诚然,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一样,也有合理的利益要求,这是人之常情。但绝不能把获取个人利益看成是人生主要或唯一的追求,更不应该“权为我所用”、“权为私所用”。要看到,权力是把“双刃剑”,为民而善用,可以成就利民大事,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带领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如果权欲熏天,谋位子不谋事,玩权术不做事,以权谋私,擅权滥权,早晚会翻身落马,堕入深渊。因此,我们在掌权用权上,一定要保持公仆之心,始终以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秉公用权,公正处事,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从心底里时时漂洗腐朽思想的侵蚀,洁身自好,永葆清白。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望我们的人民公仆,时刻牢记胡总书记、温总理的谆谆告诫,“懂得一个真理,秉持一种精神,坚定一个信念”,并切实将其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