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中推进发展共享中惠及群众
天津市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推进劳动保障工作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要论断。
保障群众就业权益
铸牢和谐社会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老百姓的基本权益,是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这几年,在扩大就业的政策、资金和帮扶措施上,本市更加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困难群体,把共建共享的着力点向普通百姓倾斜,取得了突出成效。全市就业总量不断增加,就业质量不断改善,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去年,全年实现新增就业29万人,同比增长12.5%,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就业人数的增加,拉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个百分点。目前,全市城乡从业人员总量为542万人,比2002年末净增55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13万人,比2002年末净增17万人。全市自2003年以来,就业人数的增长幅度,平均每年以高于国民生产总值5至6个百分点的速度向前推进。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从2002年底的12.4万人降为目前的3.4万人,城镇低保人数由31万人减少到不足15万人。
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措施更加扎实,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针对就业大军中的困难群众、弱势群体,自2003年以来,本市把促进困难群体再就业作为解决民生难题、实现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切入点,始终坚持工作重心不转移、政策措施不偏移,在全国形成经验。几年来,全市围绕“4050”下岗人员、长期失业人员、城镇低保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十类”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分类指导,加大帮扶力度,实现妥善安置。对从事灵活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给予养老、医疗、失业三项社会保险补贴到退休,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就业能力相对较弱的“4050”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发工资补贴、上保险,实行托底安置;对单亲母亲、零就业家庭实施定向援助,鼓励企业吸纳,给予吸纳补贴;对领取失业保险和城镇低保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和创业扶持贷款。共建促进了共享。自2003年以来,全市在帮扶困难群众的资金投入上,累计为12.6万名灵活就业人员补贴社会保险6亿多元,为5.8万名公益性岗位就业的4050人员发放工资性补贴和社保补贴近5亿元,对全市25万名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补贴医保资金4亿元。
今年,围绕共建共享的和谐目标,本市将继续实施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并举双赢,在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上取得新成效;进一步调整完善政策,妥善安置困难企业分流人员,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取得新进展;立足统筹城乡就业,在解决青年就业和失地农民转移就业上实现新突破。今年将实现新增就业目标30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
加强社保制度建设,分享和谐社会发展成果
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志,也是使和谐社会根基更加牢固的安全保障网。适时、适度、适量地提高民生的共享水平,是社会保障制度共建共享的最好体现。截至去年末,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保障人数分别为215万人、329万人、217万人、209万人、180万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分别比2002年末净增27万人、121万人、27万人。工伤保险比上年增加47万人,生育保险比2004年增加33万人。在提高退休人员待遇方面,养老金待遇水平不断提高,退休职工生活进一步改善。去年,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由765元提高到979元,增长28%,增幅位于全国前列。自2003年以来,全市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在降低看病费用方面,参保患者负担不断减轻。自2004年以来,全市先后出台了提高60岁以上退休人员报销比例、降低门诊起付线等9项减负政策,每年有近30万参保人员受益,年均减负5000多万元,参保患者个人和家庭负担得到减轻。2006年,全市共支付医保待遇40多亿元,用于参保患者看病就医;在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37万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个人不缴费就可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住院医疗保险待遇。35万农民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国家规定的五项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齐备,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解除了后顾之忧,人民群众在享受和谐社会共建成果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投身发展、支持改革、共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和谐社会共建是基础,共享是目的。今年,劳动保障部门将围绕保障范围的扩大、待遇水平的提高、城乡统筹保障制度建设的全面推进,实现由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转变,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共建、共享。以调整养老待遇、做实个人账户为制度完善的着力点,增强保障能力,提高待遇水平;启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以启动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为切入点,将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范围内的学生、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以减轻参保患者看病负担为落脚点,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标准、扩大医保用药范围、放宽家庭病床条件,进一步调整完善各项减负政策。
维护群众诉求权益,激发和谐社会生机活力
了解民情,顺达民意,凝聚民心,人民群众诉求权益就会通畅。几年来,劳动保障部门不断加大方便群众的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把维护百姓诉求权益体现在和谐社会的共建共享中。在方便群众的服务载体上,将全部行政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实行“一门式”服务;在联系群众的沟通渠道上,搭建信访接待、劳动监察、争议调解仲裁、12333电话咨询服务平台,形成多条诉求通道;在优化服务布局上,全市21个区县、146个街镇、1815个居委会、3800个行政村全部建有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在转变职能的服务作风建设上,实行每半年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主动通报情况的工作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服务体系的完善,诉求权益的保障,赢得了共建共享和谐的稳定发展格局,人民群众对劳动保障服务的满意度不断增强。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更大的“共建”平台,更强的社会合力。今年市劳动保障局将联合相关部门通过整合资源,实行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市、区、街三级联网,形成就业在网上登记、合同在网上备案、政策在网上兑现,更加方便人民群众;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上,建立市级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100家,一次吸纳见习规模2万人,见习就业率达到90%以上。同时,在失地农民较多的区县,建立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机构,为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服务。继续着力推进“访千人、听反映、问需求、定措施”活动,倾听群众呼声,把老百姓的愿望制定成政策,形成目标共建、成果共享的科学决策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