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类媒体 > 深圳特区报

走近深圳自行车“坚守族”(图)

  在这个汽车时代,深圳仍然有一些人对自行车恋恋不舍,坚持骑车上下班、健身、宣传环保,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却也不得不面对骑车环境日益恶化的无奈

  走近深圳自行车“坚守族”

  本报记者叶志卫实习生陈丹蓉

  曾几何时,我们国家是一个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是主要的短途出行工具,但是现在却被轰鸣的小汽车代替,让很多曾经的自行一车族无限怀念。

  记者经过一番深入调查发现,在深圳,还有一批自行车坚守族:他们有些人坚持骑车40多分钟上下班,有人用自行车进行环保考察宣传,有人用自行车作为主要锻炼工具,有人在坚持梦想:有一天能重新骑车上下班……

  1

  骑自行车宣传环保

  31岁的欧阳国亮2002年6月加入深圳市义工联环保组,现在是环保组组长。
2004年4月,深圳市环保局招募100名“尾气社会监督员”,他也报名了,并组织义工几次协助环保局监测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想到了自行车。“如果上班地点离住所不是很远,骑自行车上下班岂不是更方便,还没有任何污染。”他还考虑到,环保组活动时经常包车出行,如果能把自行车作为队员活动的代步工具,既节省费用又以实际行动宣传了环保,一举两得。他的设想很快得到了一个自行车生产厂家的支持,2004年5月22日,该厂家向环保组捐赠了50辆自行车,自行车队正式成立。

  2004年6月11日是深圳第一个“绿色行动日”,上午8点,环保组50名义工身穿红马甲,头戴红帽子,骑着清一色的绿色自行车从梅林一村出发,骑向终点站红荔路的大家乐。每辆车后飘扬的是环保宣传旗帜“减少尾气排放,保护深圳蓝天”。经过一个街心公园,许多晨练的老人停下来为他们鼓掌,一位老人还大声赞道:“我在深圳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自行车。”欧阳国亮说,队伍无论到哪里,回头率都很高,不少路人都朝他们露出善意的笑容。在和行人的交谈中,有人告诉他们:“好久没骑车了,骑自行车真好。”

  欧阳国亮是江西人,1994年来到深圳,这也是他在深圳十年来第一次骑自行车,让他重温了小时候骑车那种自由自在的快乐。然而,这一路的骑行也使他们发现了不少问题。几乎所有路段都没有自行车道,他们只能骑行在人行道上。在一些比较老的路段,人行道还没有无障碍的斜坡,很多队员上下人行道都只能下来推车,一段路要上下好几回,十分辛苦。他们一般都是保持一列队伍行进,但在人多的地方混迹于行人之中,非常拥挤,不安全因素很多。历经两个小时到达终点站时,欧阳国亮不由感慨:“怪不得那么多人不骑车。”

  随后,环保组就组织了一次对深圳几条主要干道的考察,自行车队分成几个小组,在五天里沿滨河大道、深南大道和北环大道骑行一个来回。他们发现,三条路都没有自行车道,滨河大道以前曾有单车道,拓宽后变成了辅道。滨河大道从红岭路到下沙路段是最难骑的,人行道没有无障碍通道,老是要不停地上下车,骑起来很不畅快。北环大道是最危险的,两边都是工厂,行人、汽车都很多,路上车速很快,有的地方只有一边有人行道,几座过街天桥、隧道只有楼梯,没有供人推车上下的斜坡,因此大部分骑自行车的人直接从机动车道横过马路,险象环生。

  深南大道的情况最为复杂,从地王大厦到上海宾馆无论什么时段都非常拥挤,人车混流,难免发生磕磕碰碰的事情。接下来的一段路人比较少,较为顺畅,但是到了投资大厦附近又会碰到“断头路”,自行车只能上机动车道。到了白石洲人又多了起来,白石洲到深圳大学路段比较无序,上下班时段人会骤增,而且要过较远的距离才有一个过街天桥。

  他们还发现,由于硬件配套落后,丢车现象很严重,许多小区只有汽车停车位,却没有自行车停放的地方,骑车出去也很难找到停放处。他们将考察的结果写成报告,并提出建设无障碍通道,在地铁、公交车站建自行车停放点等提议,递交给了市交通局。

  2005年7月,环保组组织队员骑车到华侨城考察湖水资源污染情况,每辆自行车后挂着两块展板,50辆车成了一个活动的宣传栏。由于50辆车同时出行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车队再没有组织大规模的活动,自行车逐渐成为环保活动的穿插,环保组到社区进行宣传时,也经常动员义工骑车过去。

  距2004年的那次考察已过去了两年多,但现在的情况跟他们考察时没有太大变化。

  欧阳国亮认为,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型交通工具,目前要在深圳普及还是有很大的难度,但可以将它作为休闲娱乐工具。如果在公园等地方修建自行车道和停放点,让人们在周末可以在公园自由地骑行锻炼,不失为一种享受。他说,深圳要普及自行车,需要从推广的手法、人们的观念习惯以及硬件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共同去努力。“我们也会一直坚持下去,我们相信付出的努力能有回报,人们出行的观念也会慢慢改变过来。”

  2

  把运动与生活结合起来

  30多岁的韩先生是深圳某媒体的员工,他有段时间很迷恋身体锻炼:早上起来,在南山的家里跑个十几分钟,然后骑着自行车花半个多小时到单位,跳进游泳池里面游几圈再去食堂吃早餐,他把这个称作自己的“铁人三项”。

  现在,“铁人三项”已很少进行了,但他还坚持骑着自行车上班,“这几天下雨,没骑车,感觉自己有点胖了。”他对记者说。韩先生坚持骑自行车上班有一年时间了。他说:“我也不像年轻人那样追求时尚的自行车运动,我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把运动与生活结合起来,在工作之余让自己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

  其实,韩先生原来是开车上班的,但每天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的时间过长,他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如以前了。于是,他花了差不多2000块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开始了骑车上班的生活。他算了一笔账,从家到单位大概15公里,骑自行车需要四五十分钟。以前开车的话一般20分钟就到了,但加上找车位的时间,估计时间和骑车差不多,如果碰到塞车,去晚一点还找不到车位。现在只需要早出门10多分钟,运动四五十分钟就能准时到达,心情还十分舒畅。

  韩先生一般是穿一套普通的运动服,把要换的衣服塞在双肩背包里,他顺着南海大道上了滨海大道,一直到红树林,8公里的滨海长廊绿树成荫,风景如画。呼吸着早晨的新鲜空气,偶尔还有海风迎面拂来,骑行于其中非常惬意,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韩先生从车公庙处拐上深南大道,很快就到了单位,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晚上下班后,他打上车灯,骑着车回家,再把车扛到七楼的家中。“现在这种天气最适合骑行了,非常舒服。”他说,冬天时,韩先生仍然经常骑车上下班,他说,冬天骑车不会像夏天那样汗流浃背,直接穿平常的衣服就可以了,更为方便。

  骑行中也会遇到一些烦心事,有时候人行道上人比较多,速度上不去。有一次,韩先生正骑着车,一个人突然冲到前面去,他马上急刹车,轮子在沙地上一打滑就摔倒了,他的腰撞到旁边的水泥柱上,休息了近一个月才痊愈。半路上爆胎也挺让人头疼,一年来他就遇到过六七次,基本上都是被混杂于沙土中的玻璃渣子等东西扎破的。遇上这种事情,爆胎的地点离家和单位哪边更近,他就朝哪个方向推。一次,爆胎的地点不近不远,正好在中点,他推着车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家。

  “骑得多了自然能摸索出道路来。”他说,深圳大多数道路都没有自行车道,只能靠骑车者自己摸索,慢慢找到适合自己骑行的路线。对于建设自行车道,他表示非常支持:“有专用的自行车道最好了,而且不要和人行道混杂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

  塘朗山的夜骑族

  每个星期三的傍晚,塘朗山盘山的入口的栏杆处总是聚集着一群装备齐全的自行车爱好者,他们是深圳的夜骑一族。这个活动他们已经坚持了2年多了。

  在深圳自行车友的眼中,塘朗山盘山公路无疑是一个最佳的运动场所。这一段路从山脚栏杆到盘山公路尽头一共有4000多米,落差300米左右,整体来说长度和坡度很适合骑车爬行锻炼,更重要的是,这一段路全程柏油路面,路况非常不错,到了晚上,爬山的人非常少,只要控制好速度,就不会出现危险问题。不过为了保证安全,车友们还是有一个约定:要求车子是制动性能良好的车,另外,由于沿途的灯光照明不是很良好,车头灯、尾灯是必备的工具,如果没有这些工具就会被劝退。“锻炼首先要保证人身安全。”最早的组织者印第安人说,2004年10月,他在深圳磨房网首次发帖约伴夜骑塘朗山,最开始的几次,只有一两个人参加,现在每次都有几十个人参加。“在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和结交了很多的车友,得到了很大的快乐。”他说。

  按约定,参加的人可以往返三次,从7点半开始,每45分钟完成一个往返。晚上7点半,夜骑的车友们开始了第一次爬行,由于坡度较大,大部分车友们都是蹬着自行车走“S”形往上骑行。车友小涛已经参加这个活动不下十次了,为此他还专门买了一辆2000多元的山地自行车,准备了头盔和头灯、尾灯等用具。他特别喜欢那种在山道上往上爬行的感觉,“很多人认为骑自行车只要蹬就行了,其实骑自行车很需要技巧,它通过全身的平衡和运动,把力量用在腿上,才能比较轻松,这样全身也能得到锻炼。”小涛说,小涛是在武汉大学上的学,在塘朗山骑车也让他好像回到大学整天骑车上课的日子,“从中学开始到大学毕业,我一直都是骑车上的,现在骑车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他说。

  山风阵阵吹来,让人感到非常的舒畅,身后的城市的万家灯火的风景也慢慢被抛在后面,耳边越来越安静,偶尔传来周围夜登塘朗山的脚步声,有些首次参加的车友在半路感到支持不住,放慢了速度在比较平缓的路上慢慢地往上骑,身后的车友也适时给他们鼓励,“加油,很快就到山顶了。”“骑自行车和长跑一样,很讲究节奏,很多刚骑塘朗山的都是开始冲得太快了。”小涛说。大约30分钟,小涛就骑到了山顶,这属于比较快的速度了。在山顶稍微歇息一下,小涛开始往下滑行了。

  塘朗山盘山公路的路面虽然比较好,但也很窄,弯道较多且多急弯,往往是长长的直路后紧接一个折叠弯,参加的车友在上山的时候都被会被组织者告知,下山时速度要控制在时速30公里以内才安全,进入弯道之前要提前减速。“我们的原则是,为了锻炼,但不能逞强,这两年来,车友们都还比较注意安全,偶尔发生一下小意外。”小涛说。下到山底,已经是晚上8点20分了,感到还不过瘾的车友们又开始第二次的爬山。

  据记者了解,除了塘朗山之外,深圳的夜骑族还在环莲花山公园的人行道、滨海长廊等这个地方活动,“没有统计过大概多少人,很多都是自发的,大家晚上比较有空,人也不多,危险少。”小涛说。小涛和许多车友也担心,现在塘朗山公园已经被规划为郊野公园正在建设,等到建设完成后,不知还让不让夜骑。

  4

  骑车旅行苦亦乐

  去年7月份大学毕业后,24岁的陈斌应聘到科技园的一家IT公司工作。来深圳之前,他打算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就去买一辆比较好的自行车,以后每逢周末便可以约上二三好友,一起骑着车到郊外或者附近的城市转悠。

  陈斌在西安上大学,他对自行车的热爱始于2005年的夏天。大三的暑假,他和两名好友决定利用大学最后一个长假进行一次长途旅行。商量的结果,他们决定沿着丝绸之路,从西安骑自行车到敦煌去。他们花了差不多十天时间做准备,陈斌还特意到学校门口的一个修车摊向修车师傅学了补胎等技术。2005年7月11日,三人从西安的丝绸之路起点出发。陈斌理了个光头,坐骑是两年前花75元买的一辆破旧的山地车,出发前大修了一番。两名好友的车也好不了多少,都是刚刚买来的二手车。其他装备也很简单,三个大背包装了些必备的用品,还有帐篷、睡袋、一本《中国公路交通地图》和修车工具等。

  他们按照地图的指示顺着国道骑行,由于之前几乎没进行任何训练,刚开始难免磕磕绊绊的,出发的第二天,一名好友就摔倒擦伤了手脚。最大的挑战来自于酷热的天气,太阳毒辣辣的,柏油路面都被晒化了,冒着油光,散发着一股臭味。陈斌觉得自己被烤得浑身冒烟,头都有点麻了,只好不时停下来喝水,吃点仁丹,以预防中暑。西北夏天的白昼特别长,他们很快发现,上午11点多的阳光比不上下午4点的毒,于是尽量早起,利用上午的时光多赶路,中午一般休息避暑,到差不多4点再继续上路。西安到天水,海拔从400米上升到1100米,因此一路上要不断地爬坡。破车爬起坡来相当费劲,这也是让他们很头疼的一件事情。

  陈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一次穿行隧道的经过。那是一条长约两公里的隧道,亮着昏黄的小灯,两边是台阶,三人未及细想就冲了进去。他们紧紧贴着台阶边缘往前骑,大货车的声音一直响彻整个隧道,有几段路甚至没有灯,完全看不见脚下的路。“车辆依然不停地呼啸而过。我的冷汗刷的一下全冒出来了,呼吸紧张,只能死死地攥住车把,凭着感觉骑直线,生怕碰到台阶摔倒或是被汽车刮倒。我双腿机械化地运动着,只觉前方黑乎乎的,怎么也看不到头……终于出了隧道,凉风一吹,我如蒙大赦,突然又佩服起自己来。”陈斌后来回忆道。

  尽管如此,骑行在人烟稀少的戈壁公路上,沿途的风光还是让从小在南方长大的陈斌十分着迷。最后一天,遭遇了两次爆胎,补胎耽误了不少时间,好在“一路顺风”,他们一鼓作气狂飙了120多公里。7月26日,天快黑之际,敦煌城出现在了他们眼前。这时,三辆自行车不是钢圈断裂就是轮胎漏气,算是“鞠躬尽瘁”了。

  从那以后,陈斌对自行车便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来深圳后,繁忙的工作却使他迟迟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去年10月份,他向朋友借了一辆自行车,开始每天骑着车从蛇口到科技园去上班,算是对自己暂时搁置的梦想的一种补偿。蛇口到科技园不算远,骑自行车与坐公车花的时间差不多,但免了挤车之苦,也自由了许多。陈斌开始把每天骑车上下班当成繁忙工作间隙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也逐渐乐在其中。可三个星期前,他搬了办公室,新的办公大楼附近没有停放自行车的地方。他只好把自行车锁起,重新挤公车上班。但他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一定能够实现自己骑车的梦想。

  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几大好处

  第一,节省时间,在一定的距离内开车或者乘公车还不如骑车速度快。

  第二,锻炼身体。

  第三,增强了能力,比如对路线的熟悉,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对发生情况的判断等,还能观赏沿途风光,看看城市的变化。

  第四,自由。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想快可快,想慢可慢,不用等车,不用排队,不用买票。

  第五,环保卫生,无任何污染。

  第六,省钱。

  深圳出现首条自行车专用道

  去年年底,深圳首条自行车专用道系统在华侨城建成。整个华侨城区自行车专用道系统覆盖面积约3.2平方公里,双向车道,分为日常交通路线和休闲健身路线。一期工程总长10公里,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4年11月15日,《深圳市综合运输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描绘深圳人以后出行的前景是:未来的深圳交通,一半以上的市民将乘公交车出行,私家车将在交通高峰时期被限制出行,自行车重新成为上班族的最爱。

  深南大道尚在大修中,据有关人员介绍,修好后的深南路将在南新路口—沙河西路段、侨城东路—新洲立交路段增设自行车骑行带。另外还将在地铁站附近设置自行车存放棚,提高自行车与地铁接驳便利性。

  建设部鼓励使用自行车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2006年6月14日在首届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年会上表示,我国应保持自行车的数量,并确保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便利通达。他说,建设部坚决反对限制使用自行车道的做法,已勒令一些城市恢复被取消的自行车道。

  有关专家认为,城区自行车道大量被挤占,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缺乏人文关怀的表现。自行车不是落后的标志,研究表明,4.5公里范围内,半小时到达,自行车是最快捷方便、无公害、不耗能的环保型交通工具,占用道路面积仅是小汽车的1/8,按每米宽道路所通过的交通量计,自行车是小汽车的3倍。骑自行车出行,是大多数中低收入者出行的理想选择。

  据了解,上海已制定了自行车专用道规划,并有一条专用道进入试点。到2010年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将改建自行车专用道100多公里。

  各国纷纷为自行车“开道”

  当我们国内许多城市为了机动车的发展而不断取消自行车道的时候,许多国家却都在积极为自行车“开道”。

  英国新政策中指出,进行一项新的道路开发或土木工程时应纳入自行车专用道规划,否则将不予核准。

  美国2005年的自行车销售量高达2000万辆,并通过税收优惠的政策,鼓励雇主给骑车上班的雇员提供每月40美元到100美元的补贴。

  在盛产宝马、奔驰的德国,光2004年就花费2.5亿欧元投入到自行车道的建设,很多德国人拥有两辆自行车,一辆作为交通工具,一辆用来健身。

  高达34%的丹麦人骑自行车去上班。哥本哈根道路建设法规新规定,城市中主要道路一定要开辟自行车专用道,目前,这个人口约50万的城市拥有将近30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

  荷兰:1600万人口中有1200万人爱好骑自行车,几乎人人天天都在骑,每人平均拥有1.15辆以上的自行车。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韩先生 | 欧阳国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