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科学时报:警惕科研界的金牌观

  当邓亚萍在两会上号召“用平常心来引导树立正确的奥运金牌观”时,不知道有多少国人的心里拐不过弯来。

  金牌是中国体育人的最高目标——夺金牌数定指标,金牌数要争第一。为什么?因为金牌获得者能获得大奖、重奖、层层奖,还赋予全国劳模、红旗手之类的荣誉称号,甚至可以免试上重点大学。

特别是奥运金牌,还被赋予沉重的政治意义——其数量是国家实力强弱的标志。在这样一种“金牌观”的指导、支配和引导下,举国上下都十分看重奥运金牌的多少。

  邓亚萍说用平常心来看待奥运比赛的胜负,不能仅靠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来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奥运比赛重在参与,这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笔者以为她说中了现在体育界的弊病——多少运动员认为自己的运动生涯高压紧张得不堪回首,“跳水皇后”高敏在退役时坦言自己“每次大赛前都紧张得睡不着”;极少数金牌运动员的荣誉建立在多少伤病陪练运动员的痛苦之上;因为文化基础、心理素质等原因,多少运动员退役后存在个人发展问题?

  把金牌与运动划等号,乃至与全民健身划等号,绝不仅仅是中国体育的误区。把发表论文和获奖当成坟墓、棺材,科学界也不鲜见。至今还常看见这样的报道:某大学、某研究所重奖在Science、Nature或Cell上发表论文的作者,至今还能从这些院所的网站上找到按论文级别重奖的奖励条例。

  发表论文和获奖绝不是科研的终点,对自然现象的好奇既是科学的起点,也是科学的终极目标。刚过世的彭桓武先生为从事自然科学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范本——

  3岁看老,彭桓武从小喜爱数理化可谓天性使然,而90岁高龄的他还能从事具体的科学工作。笔者几次作为随行记者,陪同领导去先生家里看望他。每次去,看见客厅里摆满书的简易书架,看见茶几上、桌上都摊着书,看见开着的电脑上的文章,都会心生敬意——在浮躁的当下,真正凭自己的兴趣做科研的还剩几人?

  上世纪90年代末,彭桓武发表了题为《光发射和传播中的引力效应》的论文;2004~2005年,连续在《理论物理通讯》发表了两篇用狄拉克大数假说分别讨论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的文章。他认为自己“不够艰苦勤奋”,把极少的时间用来处理做饭之类的家务,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思考和立说。

  正如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对自然界有广泛浓厚的兴趣,对人世纠纷则及早躲避”,这让他一直主动躲避世俗干扰而专心致志地探索自然奥秘。

  彭先生的学生和同事何祚庥院士在《祝贺彭桓武先生从事物理工作70周年》一文中撰写了一副对联:“日新、日新、每日新;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彭先生科学一生的总结,也是对后来者做科研的启迪。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彭桓武 | 邓亚萍 | 彭先生 | 奥运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