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安溪:怎样把“国定”贫困县变为全国百强(组图)

安溪全景俯瞰

安溪中国茶都——全国茶叶批发市场

安溪文庙

安溪铁观音神州行茶王赛鉴茶现场

安溪城东水闸桥

茶园采茶忙

茶艺表演

  10年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因穷闻名天下。一面,上级有领导来泉州,只要邀请他们去看看安溪,多数人脱口而问:要给多少钱?另一面,安溪只要听说上头来人,首先要问的是能给多少钱?

  贫困县之帽,确实给安溪县带来了不少好处,一度,安溪发动“举全县之力,攻贫困之坚”大战,遭到不少阻力,有人质问:脱了贫困之帽,凭什么再找国家一年要回上千万!

  一场思想大辩论大变革后,安溪人渐渐清醒起来,上级天天给钱,一年一人平均也给不到10元。
安溪人长志气了,变求助为自强。108万安溪人民不再喊山高,不再叫路远,更深层次的变化是,安溪人不再说穷。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摘穷帽,奔小康,10年来,连年保持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三次进入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

  有这样一组数字:2000年,安溪县财政总收入3.2亿元,2006年达12亿元,实现6年翻两番;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45元,2006年5781元,增幅达72%。这组县强民富的数字,折射出党的十六大“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论断的正确,成为安溪人民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

  崛起大工业

  1985年,未摆脱贫困的安溪,全县工业产值仅为1.1亿元。之后的15年,安溪工业产值勉强接近百亿元。2000年的6年后,安溪工业产值轻松跨越两百亿元大关。

  安溪的急速跨越,得益于集约与节约。

  安溪,利用国家确定的安溪省级开发区这一平台,按照“一区带五园”的思路,对全县范围内适合工业项目落地的区域进行整合,摒弃各自为阵、谋划握指成拳,将零碎分散于近10个乡镇的低品位的工业小区,统一整合成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的安溪经济开发区。同时,加大力度,集中建设,使之成为工业企业集聚的主要平台。

  目前,这一平台的作用已初步显现,500多家入驻企业,年创工业产值近150亿元,上缴税收超4亿元,成为安溪发展重要的增长极。

  安溪是我国635#石材的主产区,传统的粗放加工,石材行业年创产值不过4亿元,而造成的环境破坏却十分严重。产区沿线的蓝溪,一度被人们戏称为“流沙河”。近年来,安溪县结合工业区建设,在龙门、官桥等石材主产区,规划建设石材生产集控区,将石材企业一一请进集控区。产业得到最优化的整合,同时堵住了污染源头。

  水泥行业是安溪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县年产水泥380万吨,产量占泉州市的2/3,但其中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旋窑水泥不足10%。水泥行业技术层次低、产品标准不高,很难进入大城市市场。安溪县大手笔整合,引导全县水泥行业中向有资金优势、原材料优势、技术优势的企业集合,在集约与节约、优化配置资源的前提下,重新组建了三元集发企业,投资10亿元,分两期新建年产40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该项目建成后,安溪旋窑水泥比重将从10%提高到100%,全县所有的落后水泥生产企业将全部淘汰。

  由立窑改为旋窑,安溪水泥品质全面提升。同样生产1吨水泥,旋窑可节约原料10%、节省燃煤20%,降低成本40元,仅此一项,年节约成本达1.6亿元。

  成立于2001年的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2004年7月全面建成投产后,形成了包括烧结、炼铁、制氧、炼钢、连铸、轧钢一体的冶金联合企业,是福建省第二大钢铁生产基地。2006年实现产铁98.5万吨,产钢101万吨,产材23.8万吨,实现总销售额30亿元,上缴税收1.5亿元。

  提及安溪企业家,总有人说安溪企业难做大,其主要原因是,安溪的根脉文化是“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在安溪,像三安这么大的企业确实屈指可数;很多颇有成就的安溪企业与三安比,都望尘莫及。而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三安董事长林秀成认为,自己的企业确实做大了,但并没有做强做优。要铸造百年不衰企业,出路在于与更高更强企业联合。几年前,三安与福建钢铁巨头三明钢铁集团就开展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与“单干”比,合作效益十分明显。为抓住又好又快的发展机遇,去年12月,三安钢铁公司与三明钢铁集团进行全面重组整合。三明钢铁集团以51%股份控股,形式上,“老子”三安一下变成“孙子”,成了地地道道“凤尾”。实质上,是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市场等优质要素一次大叠加,其结果是多赢。新公司注入5亿元资金,在2-3年内,新上2条100万吨轧钢、1000立方炼铁、150万吨烧结、30万千瓦的尾气发电等项目,成为福建省强强联合的大集团,竞争的半径迅速突破福建,延伸的也不仅是全国,而是世界。这个新兴钢铁产业园,在未来的2-3年内,将为安溪创造150亿产值、8亿元税收。

  安溪,遍地开花的工业布局时代宣告结束,大工业大产出高效益的朝阳喷薄而出,2005年工业增长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5%,2006年跃升到67.4%。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资源匮乏的山区县,今天,迈上了工业化征途。

  建设大县城

  被称为典型山区县的安溪,导致贫困最直接的原因是交通闭塞。虽然与泉州、厦门的直线距离不过50公里,但几十座千米高山重重阻隔,一个来回得花一天多。另外,安溪有县无城,30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仅有0.8平方公里的城区。安溪的真实写照是:横直三条街、一间小百货、两处饮食店、最高四层楼。

  没有城市化就不可能有安溪的现代化。而怎样把面积73.36%以上全是高山峻岭的安溪建设成城市化、现代化新城呢?

  县委书记尤猛军说,没有任何模式可以模仿,因为安溪的地理条件太独特。

  思路决定出路。安溪县从旧框框的“山区县”中解脱出来,寻找自身的优势,以建设大县城、缩小时空距离、突出区位优势为突破口,大胆提出:安溪要融入港口经济圈。

  同样大胆的是,安溪要投建全国县级自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一消息,把沉静的山城搅得惊天动地。

  建设安溪直通厦门的高速路,使原本要花1天时间的时空缩短至1小时,这对深受群山阻隔之苦的安溪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BT,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解决了“钱从哪里来”这个最令安溪人发愁的问题。短时间内,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在安溪动工兴建。

  山门打开了,安溪到厦门仅1小时车程,到泉州港只需40分钟。全县行政村全部通了水泥路,通车里程达4000多公里。安溪人自豪地说,这像一次大搬迁,一下把全县搁到泉州、厦门的海岸线上,真正与港口经济圈实现了最短距离对接。

  建设大县城,安溪同样大手笔。

  城市东拓南进,旧城急速提升,建设大县城,安溪顺着这样的思路舒展而开。向东,启动城区东二环路建设,通过路网建设,将参内、魁斗等东部乡镇的部分区域纳入城区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向南,依托安溪-厦门高速路,把城区向南面的官桥、龙门延伸,使城区与龙桥工业区联为一体。通过东拓、南进等一系列举措,安溪县城体量逐年撑大,200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仅为6.8平方公里,2006年增至15平方公里,预计到2010年,安溪大县城面积将扩大到25平方公里。

  拉开架构后,安溪先后启动市场建设、学校建设、住宅建设、市政配套、形象建设等工程,不断完善大县城功能。

  一座城市,无商不活。年交易量达11亿的中国茶都市场,宛如一块磁性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山里山外的茶农茶商汇集安溪,带动了整个城南片区的人气。看到商贸业对县城建设的现实拉动作用,安溪县又紧锣密鼓地筹划起安溪工艺城、安溪特产城、安德物流中心、安溪建材城、安溪农贸新城等市场建设。这些市场,对安溪大县城的推动作用究竟有多大,我们从安溪三次产业比例的变化可见一斑:2003年安溪三次产业比重为11.7:54.5:33.8,仅2年后,这一比例改为9.5:49.3:41.2。

  大同路、中山路、工会、城东、龙津等12个旧城片区实施改造,龙凤都城、世纪豪廷、三远江滨花园、龙湖山庄等25个新区开发建设,富贵特区、富华林美、世纪广场、亿龙城市花园、龙苑新村、三远商城等8个现代居住小区建成。与此同时,相关配套设施、公共设施全面启动,河滨南路、城西大桥、南门大桥完成拓改,城区西二环路建成通车,建安大道、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市政设施有序推进;凤山森林公园、龙津公园、金钱山公园、茶都公园等5个休闲公园建成,新增绿化面积10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9.1平方米。尤其是“大龙湖”的建成、“十里诗廊”的完工,安溪县城在日渐长大的同时,也在变绿、变美了!

  大县城的建成,出现了两股热潮,一股是农民大量进城。安溪县城近几年来开发的商品房,农民买房占70%以上。居有其屋,平均每年有6万农民从高山举家进城。二是成千上万外迁的安溪和安溪籍的人大量“回归”,其带回的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四处迸发,尤其是百万安溪华侨带回的全新思维与发展理念,洗心革面了安溪农民。

  时空缩短,城市扩大,观念革新。构建大县城,不仅使安溪从山区县一下变成港口经济圈内的城市;更使安溪农民在身份蜕变的同时,思维理念发生了深层次的变革。

  构建大茶业

  安溪县给自己经济发展做了这样一个定位:工业强县,茶业富民。开始我们认为是错把“叶”当“业”字。随着了解的深入,我们深切感受到安溪把“叶”当“业”的重要,因为,此业挑起另一端——90万农民致富的大梁。

  尤猛军说,工业是安溪发展的顶梁柱,但一离开茶业,安溪就会走回老路——贫困。安溪的县情是,3057平方公里的土地,2600多平方公里是山地,期间耸立着115座千米高山。就在陡峭的高山里,仍然生活着70万安溪农民。没有高山农民的富裕,安溪就与小康断缘。全县12亿财政收入,茶业虽然仅占1200万元,但茶业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200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345元,到2006年,高达5781元,增幅达72%。2006年,农民存款比2000年增长了100%。2000年,安溪农民人均纯收入居福建省12位,到2006年,攀高到第7位。

  安溪,像一位巨人在挑担,一头挑的是工业强县,另一头挑的是农民致富,巨人之所以能够迈着矫健步伐快速前行,主要的原因是两头重量均匀。

  安溪茶叶,创下全国产茶县诸多第一:50万亩茶园,全国第一;5万吨产茶量,全国第一;茶叶平均价高出全国平均价80%,单价第一;茶叶受益人口、茶农年均收入全国第一;“安溪铁观音”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填补全国茶叶类空白,全国第一。

  回放“香飘两岸,誉满中华”的安溪茶叶历史,安溪人仍隐隐作痛。上世纪90年代,安溪农民只懂种茶、制茶,不懂市场开拓,茶叶越是丰收,价格越是低。茶贱伤农,一度,茶农曾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大批茶叶烧毁,把自己亲手种植的大片茶林砍光。

  安溪县及时引领茶业发展方向,提出“建基地、提品质、拓市场”思路;市场打开后,县里又及时引导茶农走“基地建设规模化、产品加工专业化、质量监督标准化、市场管理规范化、服务保障社会化”之路;当安溪茶叶效益如日中天时,县里又提出“以生态化思维抓生产,以工业化思维抓产业链延伸,以品牌化思维抓市场”的发展思路;当安溪茶叶走向品牌化时,安溪县向全体茶农发出号召,“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全新发展理念。安溪县拾级而上式的引导,使安溪茶叶从粗放型生产、经营走上精细耕作、集约经营轨道,水到渠成之时,安溪县把产品变为品牌,把品牌变成文化。去年开始,安溪县开展以政府为主导的“铁观音神州行”活动,走遍大江南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廖皆明说,我们走遍全国大、中城市,不是去替茶农卖茶叶,而是去宣传铁观音,去规范市场,去弘扬铁观音文化,去保护铁观音品牌。

  尤猛军说,如果把去年的“神州行”称为“树形象”,那么,今年安溪正在抓一个“练内功”大行动那就是“万人培训”工程。这个万人行动,培训的不仅是茶农,还有茶干部、茶商、茶叶工作者、茶叶宣传者,培训内容不仅局限在生产、管理技术和茶叶制作技艺,还包括大局意识、卫生标准、土壤成分分析、茶叶成分分析、营销策略,确保茶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走向和谐健康新生活。

  安溪铁观音出名后,清醒、聪明的安溪人知道,水满则溢。今年开始,安溪拿自己的短处开刀,最少实现以下四个突破:一是组织管理上突破;二是产业链延伸上突破;三是品牌自我保护上突破;四是提高茶叶质量上突破。

  安溪茶业,圆了安溪人民的致富梦。坐落在安溪南大门的中国茶都,年交易量达11亿元。原贫困面占全县90%的内安溪近90万农民,凭借铁观音,彻底告别了贫困。在内安溪感德镇,全镇70%茶农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

  10年前的安溪,靠救济、靠国家财政补贴、靠求助治县抚民,10年后今天,安溪,靠自己强筋壮骨,县财政日益富足,2000年之后6年,自给有余,而且为国家做出了21.4749亿元贡献。更可贵的是,安溪县发展一直追求这样一条主线:追求绿色GDP、追求幸福GDP、追求和谐GDP,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以损耗资源为代价,不以今天的政绩、未来的建设成本为代价,实现城市建设大发展且几乎无欠债的优质发展目标。安溪告别了“拖福建发展后腿”、“泉州发展大包袱”岁月,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大有所为,在建设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中大有作为。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龙津 | 尤猛军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