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刘德谦:面对城市化进程的乡村旅游选择

  本文原为笔者参加“2006·乡村旅游国际论坛”(2006年9月在贵州召开)的论文(载该会会上使用的《2006·乡村旅游国际论坛论文集》的292-295页)。在不久前投寄《中国旅游报》时,笔者对其作了较多的删节,并且补写了第三部分的最后一小节。

这里就是投寄该报的稿件。贴在这里的“(上)”部分,已于昨日(4月11日)在《中国旅游报》第13版刊出。

  一 发展乡村旅游的人文精神

  目前,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我国旅游业界、学界和管理层的关注,乡村旅游的“反贫困”措施和“旅游扶贫”政策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人们普遍关注经济利益的风气下,乡村旅游的人文精神往往被淡化了。本文在这里,不仅着重强调了“反贫困”所具有的人文精神,而且试图从人类聚居地的城市化进程、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和旅游活动本质进一步分析乡村旅游的巨大作用和意义,试图从交流、平等、互动、环境等角度去探索在人文精神下的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为了克服我国50多年飞速发展中乡村发展一度的惊人滞后,解决城乡二元分割的问题,在近20年来的发展阶段中,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尤其是近年“以人为本”的重要纲领的提出,更把“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伴随着国家的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乡村旅游这个原本是一个普通产业的部分需求与供给,却以其实施的反贫困战略的新高度,赢得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和赞扬。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努力上,全国业界、学者、管理层和地方当局都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为更好地发挥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2006年,国家旅游局“中国乡村游”旅游宣传主题的确定与提出,更使得乡村旅游成为了中国旅游的新亮点。

  回顾历史,在人类发展的道路上不幸产生的贫富的分化,一直是人类的共同关注。同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各个时代的思想家所感到十分痛心的事情。如果用他们所共有的人类良知来考察,无疑的,我们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消除贫困战略和措施,都是极其富于人文精神的。

  要消除贫困,不是要谁来施舍,而是要创造更多的就业的机会。贵州省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提出的“一定要让老百姓参与进去,让农民在旅游发展中富起来”的措施和目标,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部在贵州“乡村旅游及扶贫国际论坛”上具体建议的7个工作方案(1.在旅游企业中雇佣贫困人员,并保证其公正的工资收入;2.由贫困人员给旅游企业提供优质、可信的商品及服务;3.由贫困人员在有序和令人放心的消费环境中将商品和服务直销售给游客;4.要有一个具有资金、技术、信誉、产权、法律、市场营销安排的支持贫困人员创建企业的制度;5.是要有一个有利于减少贫困地区税收的规划;6.要鼓励旅游企业及游客的自愿捐赠;7.旅游业促使基础建设投资,要真使贫困地区受益……),正是这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二 面对城市化进程的乡村旅游选择

  ……(因为背景分析较长,这里做了删略)

  从这样的详细背景分析中,我们已经不难发现,乡村旅游,其实远远并非旅游活动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课题。

  在我们已经选择了城镇化的道路的时候,我们也同时认识到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就在这个时候,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了起来,显然地,它进一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进一步启发了人们的思维。乡村,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农耕文明的记忆,更让人们感知了自己对大自然的不可或缺的依存。

  因此,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在居民头脑中,对于有关人类文明的选择带来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同时在当前城乡发展的现实中,也有利于对乡村的发展与保护产生新的认识(如有关资源的非耗损使用,有关乡村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等等)。

  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斟酌城乡发展的多样模式,一方面进一步研究在乡村发展中如何对乡村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进而成为推动新城镇、新农村建设,推动人居环境优化的一股不可缺少的推力。(因此,新农村绝不能继续模仿旧城镇。)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乡村增加了一个很有前景的产业,新的就业机会,对减少农村人口盲目拥入城市(乃至重回农村创业),也将是相当有利的。

  此外,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服务供给的社会化,不仅可以寻找出新农村建设的多种模式,而且对新城镇的建设、对非旅游乡村的建设,也将起到借鉴作用。

  同时,我国和全球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又对此前我国已经出现的乡村的城镇化改造,以及改造中的规划模式化、功能简单化、特色模糊化、面貌单一化提出了挑战。而这挑战,无疑将大大地丰富我们的地方政府首脑的思路,同时也为我们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带来许多有益的启迪。

  4月14日补记:有朋友读了这段文字后,告诉我说,虽然“二面对城市化进程的乡村旅游选择”的删节适应了现在大众爱读短文的习惯,但是却显得上下文有些不连贯,问我能不能把那段文字的要点补在下面。我同意了,下面就是:

  城市化不仅是当前的全球性话题,而且我国发展的面临任务。面对全球的“城市化”,我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的道路。

  我理解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首先是中国不能没有农村,那是因为,一,……;二,……;三,……四,……。

  但是乡村的继续存在,城乡二元分割却不应该继续存在。不仅乡村也需要同步的发展,农村居民也应该拥有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享受同样的生活水平。

  人们常常把人类文明划分为四个阶段:……从顶礼自然,到模仿自然,到征服自然,人类既得到了利益,也得到了惩罚;当我们今天谋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候,我们应该从乡村文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在人类聚居地分化为城市和乡村,以及后来城市越来越在人类生活中站着主导作用和支配作用的时候,不仅乡村被人们淡忘了,而且乡村文明也往往被人们贬为过时而遭遇着被扬弃的待遇。……而开始进入新时代创造新文明的时候,亲近自然就成了我们无法超越的选择。

  三 旅游的本质与乡村旅游

  (一)乡村旅游是交流

  旅游的本质是什么?在上世纪80年代,笔者曾经著文探讨它的审美本质;其后,发现也有不少学者在做着同样地探索。但是,随着20余年对旅游实践的接触,以及对世界旅游统计认识的加深,最近笔者的主张是:人类旅游的活动的共同本质,应该是人类的交流。这种交流,既包括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历史的交流,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虽然旅游常常是指的为了休闲、娱乐和度假而进行的旅行活动。但是,世界旅游组织在对旅游目的进行概括之后认为,旅游是居民到居住地以外的地方,为了休闲、事务及其他目的而不从旅游目的地赚钱的活动,进行的是不超过一年以上的旅行和停留。显然,在“休闲”、“事务”及“其他”的三类活动中间,只有闲暇时旅游者追求个人体验时才能够实现审美;而在为了“事务”(包括商务、公务和科技文化交流等等)及“其他”(包括修学、就医等等)所诉诸的旅游,却与闲暇与审美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时,也有美学研究者认为,人类的审美同样也是“交流”,只是在这种交流中审美者表现为动态和主动,而审美对象常常表现为静态(也不完全是这样)和被动罢了。

  在乡村旅游中,旅游的交流本质得到了很好的显现。客观事实已经表明,选择乡村旅游的旅游者绝大多数都是城市居民,在他们来到乡村的时候,不仅乡村的事物充分展现在旅游者的面前,而且乡村居民也成为了他们的朋友。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不仅是简单的销售与购买的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更多的是在服务中的和非服务中的人际交流,和无所不在的人文交流。?

  (二)主客平等

  本文在前面的讨论中,已经述及了乡村旅游的“反贫困”和我国乡村旅游的“旅游扶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乡村旅游活动就是扶贫活动,更不意味着乡村旅游者是在对穷人进行施舍。“反贫困”和“旅游扶贫”是社会目标,并非旅游者的个人行为。

  乡村居民作为乡村的主人和乡村接待的主人,与作为客人的城市居民一样,是没有任何差异的平等的对象。即使有的乡村表现出了贫困、闭塞,乃至对现代事物的反映迟钝,但那是历史留给现代的迹印,并不影响乡村居民的地位和人格;就像城市居民对辽阔大地感到茫然、对乡村一无所知一样,同样也是历史留给现代的印迹。

  作为历史发展的非理想产物,城市居民在获得城市提供的方便或舒适的时候,在他们享受城市文明的时候,也失去了本应该获得的大自然的馈赠物。在尘埃中阳光显得朦胧,污染中空气变得污浊,绿色只有在路旁和花盆里才能够找到,几乎整日听不到鸟儿的歌声……他们也是值得乡村居民同情的“穷人”。

  城乡居民在历史发展中的这些失落,正好能够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得到补偿。

  因而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正确认识城乡居民的这种平等关系,对这种关系给以充分的人文精神的解释,将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和谐。

  在乡村有着城市居民的兄弟和姐妹;城市居民来到乡村就是来寻找他们离别了多年的故乡。恢复了亲情,就有了更多的理解;有了理解,就增进了感情。

  因而,乡村居民既不是施舍的对象;城市旅游者也不是应该挨宰的羔羊。

  (三)交互提升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交流,是一种可以超越经济来往的重要活动。人类活动中的交流与学习,一直被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们公推为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今天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选定了“城乡一体化”模式的时候,城乡居民之间的交流就更显得那么重要与迫切。

  乡村旅游不仅使城市居民享受到了乡村的环境,认识了乡村的文明,得到了休息和知识体力的增进,而且使城市居民的自然理念变得实际,使城市居民的生态理念变得真切,从而更加理解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选择……

  乡村旅游对旅游者的接待,不仅使乡村旅游经营者增加了收入,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时在接待中也使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符合现代方式的人居习惯,进而为新农村的建设和小城镇的建设增添了更多的更切合实际的动能……

  显然,人类的交流更重要的还是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在乡村旅游中的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间的感情与思想的沟通,增进了相互了解,开始了相互学习,这正是我们促进“城乡一体化”和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缺少的。

  (四)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今天,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地球居民一致公认的准则。其中最最重要的国际性文件,除了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可持续发展纲领——《21世纪议程》(即《里约宣言》)之外,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世界旅游组织(UNWTO)、地球理事会(EC)还在1995年共同制定有《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这里强调的乡村旅游所构建的交流平台、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客平等,乡村旅游产生的相互促进等,应该说它们不仅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效应。

  当然了,如果乡村旅游得到恰当的安排,也一定能够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产生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发展格局。但是,当前在某些地方却出现了以某些经济学家理论为出发点的对经济目标的过于强调。如果以此决策,却不免会给旅游业加上过重的经济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将有可能给目的地的生态、环境,以及社会风气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还不能不认真考虑当地环境、生态和社会的承受能力。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当然还有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诸如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与乡村文化保留的关系问题,乡村居民的现代生活与乡村原有人文生态的关系问题,旅游需要的展示表演与非常民俗事象的庄严性问题,……很显然的是,乡村旅游的不少资源,都是十分脆弱的,在发展和保护之间,在利用和保护之间,都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矛盾,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仅必须得到重视,而且需要多角度的研究,需要不断寻找面对不同情况的不同方法。

  现在,人类发展中的全球性“城市化”进程,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乡村“城市化”起来(从而失去了原有乡村的面貌),这既使得乡村旅游越来越弥足珍贵;同时也使得乡村旅游越来越难以保持原有特色和传统特色。因此,在乡村旅游的开展中,如何减少乡村文化的流失和防止旅游者的“行为污染”,却又是摆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又一重大课题。

  (五)新的推进

  值得高兴的,是2007年“和谐城乡游”主题口号的提出。这就使得此前人们对单一旅游流向的注目一变而为双向。“和谐城乡游”,自当是城乡旅游的互动,是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两个客源的主体的“旅游流”流向了两大主体目的地。这种互动,虽然这算不上传统的“农村支援城市”和“城市反哺农村”,但是,这种放松的自由交往,对城乡居民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无疑正是构建城乡和谐所需要的推力。其积极意义,自当是“2006中国乡村游”的继续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又一次新的努力。

  如果也从人文精神来思考,却又不能不看到乡村支付能力的“弱势”,不能不看到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因为市场经济强调的在价格面前的“人人平等”,反倒有失“公平”。据2006年12月出版的《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6》对5584位农村居民已经发生的国内旅游的抽样分析,在2005年这些被调查的居民中,64.4%的旅游者的出行目的都是探亲访友。虽然在国际通行的旅游统计中,“探亲访友”的活动也是旅游,而且探亲访友所带来的亲情友情的体验是极为珍贵的,但是,探亲访友与其他类型的旅游比较起来也有着许多的不同,一是它所诉求的旅游服务是十分有限的,二是探亲访友者也难以得到的其他类型旅游者所能够拥有的旅游享受。同一的抽样调查的还显示,有51.04%的农村居民游客“不曾使用”“住宿”,或者可以说,这些被调查的游客无论当年有过多少次旅游,其中超过1/2的,除了探亲访友者就是“一日游”游客;22.24%的游客“不曾使用”“餐饮”,就是说,这些被调查的游客无论当年有过多少次旅游,其中将近1/4的不是在亲友家就餐便是自带干粮;70.49%的游客“不曾使用”“娱乐”,18.82%的游客“不曾使用”“购物”,就是说,这些被调查的游客无论当年有过多少次旅游,其中将近7/10以上或者1/6以上的旅游者在所谓“旅游三大享受”的“娱乐”和“购物”上都还都是缺项(另一项是“游”);而69.23%的游客“不曾使用”“景区点”,就是说,这些被调查的游客中,将近7成的竟然可能是连“游”都不曾有过的“旅游”。

  当然了,2007年农村的经济形势绝对不会停留在2005年,农民的收入也定然会比2005年大大地增加。如果根据2007年2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显然,城乡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或可支配收入之间仍然有三倍的差距。所以,农村居民或乡村居民的旅游活动的开展,还需要从现在起得到更多一些的人文精神的关注。比如,在地方经济比较富裕的地区,集体企业效益较好的村镇,是否可以考虑给以村民旅游以适当的鼓励?乃至发达城市的有关部门能否给予开发农民旅游产品的旅行社以相关的补贴?某些公园的门票、旅店的住宿,能否对农民游客、或农民团体游客提供优惠价格?能否制订相关政策引导旅行社开发农民旅游市场?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农民游客到东部地区旅游、考察,能否得到更多的扶持?能不能有计划地组织城市旅游的成功经营者到乡村“传经送宝”?能不能有计划地组织乡村旅游经营者到城市的成功旅游经营点考察和学习?因为开展和谐城乡游,不仅仅是一个旅程,它更该是一种理念(构建城乡和谐),因此它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需要在大家共同努力的基础上产生实质性推进。或者这种农村居民的旅游,还能够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乡村旅游的的新进展,就像上个世纪80年代那样,珠海白藤湖农民的出游,却带来了白藤湖旅游开发的新天地。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