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美国校园枪击案 > 美国弗州枪击案背后

校园枪击案背后的美国社会

  2000年2月29日上午,美国密西根州布艾尔小学1名年仅6岁的小男孩在教室开枪打死了同桌的女生。正如一份报纸的标题所言,这件事“再让全世界吓一跳”。实际上,近几年来,美国校园枪击案不断,仅1997——1998学年,就有175人因此丧命。

人们不禁要问,美国校园怎么了?在这不绝的枪声背后究竟是什么?

  历史:痛心疾首

  1999年12月6日,俄克拉荷马州的Fort Gib-son,1名13岁的男孩在学校里开枪打伤了4名同学。

  1999年5月20日,乔治亚州的Conyers,1名男孩在学校里开枪打伤了6名同学。

  1999年4月20日,克拉罗达州的Littleton,2名全副武装的男孩开枪打死13名师生,打伤20人,最后2人也自杀,这是美国近年来最严重的一起校园枪击案。

  1998年6月15日,维吉尼亚州的Richmond,2名教师在学校里被学生开枪打伤。

  1998年5月21日,奥勒冈州的Sprindfield,15岁的Kipland Kinkel在因携枪而被开除的第二天,返回学校开枪打死了2名同班同学,还有22名同学受伤,而在此之前,他还枪杀了自己的父母。

  1998年5月19日,田纳西州的Fayetteville,1名18岁的男孩在毕业的前三天,枪杀了和他前女友约会的1名男同学。

  1998年4月28日,宾夕凡尼亚州的Edinboro,14岁的Andrew Jerome Wurst持枪冲进学校舞会,打死1名教师,另外还有2名同学和1名教师受伤。

  1998年3月24日,阿肯色州的Jonesboro,13岁的Mitchell Johnson和11岁的Andrew Golden在校园里制造假火警,并向因此而疏散的师生开枪射击,导致5人(4名同学和1名教师)死亡。

  1997年12月1日,肯塔基州的West Paducah,14岁的Michael Carneal向正在校园里参加祈祷活动的同学开枪射击,射死3人,射伤5人。

  1997年10月1日,密西密比州的Pearl,16岁的Luke Woodham将母亲刺成重伤后,跑到学校后又向同班同学开枪射击,2人当场毙命,7人受伤。

  1997年2月19日,华盛顿州的Moses Lake,1名16岁的男孩枪杀了学校的校长和1名同学,还有2名同学受伤。……

  数字:触目惊心

  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统计资料,1988年—1997年,美国成年人因暴力犯罪(包括凶杀、强奸、抢劫、斗殴)而被捕的人数由31万上升至36.5%,上升了19%;而同期美国青少年(18岁以下)因暴力犯罪而被捕的人数由5.1万上升至7.6万,上升了48.9%。

  而且,青少年暴力犯罪不仅出现在街头,还大量出现在校园里。据统计,从1992年7月至1997—98学年,美国共有227名青少年因校园暴力犯罪而死亡,其中有175人是由于校园枪击而死亡。具体数字如下:1997—98学年,40人;1996—1997学年,25人;1995—1996学年,35人;1994—95学年,20人;1992—93学年,55人。

  然而,凶杀只是美国校园犯罪或暴力这座“冰山”的一角。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1998年的一份报告显示,57%的美国公立中小学在1996—97学年中至少有1次因校园犯罪案件而向警方报警,其中37%的学校报警次数在1—5次之间;20%的学校在5次以上;报警次数在10次以上的则有12%。这份报告还显示,美国有10%的公立中小学存在着各种严重的暴力犯罪案件。每10万个在册学生中,有26人携带武器攻击他人,有17人犯抢劫罪,有10人犯强奸罪;不携带武器攻击他人更是普遍,每10万人中就有444人。这些数据表明,在1996—97学年,除了因凶杀而受害外,每200个美国公立中小学学生中就有1个成为上述暴力犯罪的牺牲品。

  原因:枪支、暴力、疾病和毒品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美国校园暴力犯罪案件呢?在这些暴力犯罪案件背后的又是什么?

  可轻易地获得枪支

  美国育少年在凶杀案中的主要作案工具是枪支。根据美国司法部青少年司法和预防青少年不良行为办公室(OJJDP)的统计,美国青少年使用枪支进行凶杀的比例在1987—1993年期间共上升了182%。

  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校园禁枪法案》,规定在校园携枪者将被开除。之后,美国教育部就开始统计因携枪而被开除的学生人数。根据最近的一份统计表明,在1996—97学年中,美国有6,093名学生因在校园携带枪支和炸药而被开除。而对这个数字,美国的媒介也公开声称,这只是被发现和处理的人数,实际携枪的人数恐怕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美国家长禁毒教育研究会(RPIDE)连续几年对美国6—12年级的学生的携枪问题进行了调查。据1993—94学年的调查,6%的被调查学生承认自己曾携枪进校。这个比例以后逐年下降,到1997—98学年为3.8%。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青少年持有枪支呢?这主要是与在美国可以轻易获得枪支有关,而这些枪支有相当一部分最终落入了青少年手中。美国国家司法研究会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25%的家庭拥有枪支。据此估计,美国大约有1亿9千2百万人拥有枪支,其中6千5百万人拥有手枪。而青少年的枪支主要来自家庭。1996年,美国司法部支持的一项调查显示,48%的携枪学生说他们的枪支来自亲朋好友。

  暴露在暴力之下

  1998年,美国心理学学会根据大量研究得出结论:观看暴力会导致青少年对暴力的恐惧度上升,增加对他人的不信任度,从而使他们感到需要自我保护。美国心理学学会还认为,观看暴力还会使青少年对暴力习以为常,以至于麻木不仁,从而缺乏对暴力受害者最起码的关心和帮助。另外,“暴露在暴力之下”还会诱发青少年使用暴力的冲动,给青少年提供了通过暴力而非其它合法手段获得所谓的“榜样”。特别是一些大众媒体的报道,使青少年获得了“学习”暴力的机会,从而可能使他们“依样画葫芦”,进行“复制犯罪”。比如,在1998年4月宾夕凡尼亚州的校园枪击案中,14岁的Andrew Jerome Wurst曾告诉他的朋友,他要象3月份阿肯色州校园枪击案中Mitchell Johnson和Andrew Golden学习。而在1999年4月美国克拉罗达州校园枪击案发生的8天后,加拿大亚伯达省的一个14岁男孩,在学校里开枪打死了1名同学,打伤了1名老师。

  但媒体并不是诱导青少年行使暴力的唯一途径。美国的一些研究机构认为,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与青少年遭受虐待的比例同时上升并不是巧合。美国HHS的统计资料表明,1980—1993年美国遭受虐待的孩子的数目从62.5万增加到150,增加了149%。

  近来的研究表明,有小时候被虐待和其它暴露在暴力之下经历的人,长大以后更有可能成为暴力罪犯。比如,《1996年纽约科学学会年鉴》刊登了一篇由美国司法研究会资助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在比较了实验组(由908个早年有被虐待经历的罪犯构成)和控制组(由无被虐待经历的罪犯构成)的有关数据启,得出以下结论:有早年被虐待经历的人与无被虐待经历的人相比,前者在青少年时代犯罪的可能性是后者的1.8倍,成年后犯罪的可能性是后者的1.47倍,进行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是后者的1.35倍。

  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1997年的一份报告,美国有1100万的儿童有较严重的感情和行为失调症。美国医学学会的一项研究也表明,美国有750万的儿童或者12%的青年有各种精神疾病。虽然,多数患病的青少年没有暴力倾向,但是那些具有暴力倾向的、在校园里闹事的青少年基本上都具有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

  目前还不能肯定现在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数量是否比以前上升了,但有一点相当清楚,就是许多病儿没有得到必要的治疗。美国精神病学会1997年的报告称,2/3的病儿没有得到他们必须的治疗。并且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的调查,即便是在包括精神健康部分的医疗保险中,大约有一半只允许病人每年住院治疗30—60天,并对门诊次数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当多的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而正因如此,校园里的悲剧也是可以“理解”的。

  毒品泛滥

  根据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的调查,美国中学高年级学生吸食大麻的比例,从1992年的12%上升到了1997年的24%;吸食可卡因的比例从1.3%上升到了2.3%;酗酒的比例从27.9%上升到了31.3%。而美国司法部青少年司法和预防青少年不良行为办公室的数据则显示,美国青少年法庭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从1991年到1995年上升了145%。

  因吸食毒品等而进行暴力犯罪的青少年的数目,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这个数字一定是相当大的。美国犯罪学家Kathleen M.Heide在其著作《年轻的杀人犯》中,整理总结了美国最近20-30年的几十个有关研究。她发现,25%至70%的青少年杀人犯是吸毒者,或者他们作案时还处在毒品(包括酒精)的影响下。

  上述美国家长禁毒教育研究会的调查还显示,在1997-98学年中,有11万学生携带枪支并同时吸食毒品,其中2/3至少一个月吸食一次大麻、海洛因、或其它违禁药品。而那些涉及毒品买卖、与暴力犯罪团伙有瓜葛的青少年更加可能进行暴力犯罪,或者成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

  包括1987年美国司法部一项研究在内的许多研究都证实,在美国吸食毒品和青少年暴力犯罪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毒品(包括酒精)可以减弱人们的自控能力,使暴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特别是对那些手中有枪的问题青少年来说,这种可能性就更大。

  当人们知道背后的这一切,恐怕就会对美国校园枪击案及各种青少年暴力案件有了重新的认识——它们就是美国社会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张静波)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罗达 | 宾夕凡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