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盏烛光守亡灵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卡塞尔体育馆,一度是欢乐和骄傲的见证者。多少次,学生们穿着理工大的校服,为大学篮球队的胜利欢呼雀跃。但在17日,卡塞尔体育馆被巨大的悲伤所填满。学生、家人、左邻右舍、政界要人,上万人聚集在体育馆内,哀悼16日死于枪击的32名无辜师生。
“对我们整个国家来说,这是悲伤的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在现场讲话说,“那些被夺去生命的人们不应该遭受这样的命运。他们只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一个错误的地点。他们走了,留下了悲痛的家人、悲痛的同学,和一个悲痛的国家。”
■文/(新华社特稿)
犹太讲师为保护学生被无情射杀
新华社电 联社17日报道说,枪击案死者中有一名纳粹大屠杀幸存者,这位76岁的讲师在保护学生时被凶手射杀。
遇难讲师名叫利维乌·利布雷斯库(见图),已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任讲师20多年。枪击案发生时,他在罹难前曾堵着教室的门不让枪手闯入,救了一些学生的性命。他儿子乔·利布雷斯库在特拉维夫接受美联社电话采访时说:“我父亲用身体封住了门,要求学生快跑,学生开始开窗跳下去。”
利布雷斯库后来倒在了凶手的枪口下。小利布雷斯库说,获救学生在给他和他母亲写的电子邮件中说了父亲生前最后一刻的义举。
利布雷斯库是犹太人,童年生活艰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被关进纳粹劳工营。他上世纪70年代末费尽周折从罗马尼亚移民到以色列,后来又移民到了美国。获悉利布雷斯库在枪击事件中罹难后,他曾就读的罗马尼亚理工大学的校长说:“这是巨大损失,他以生命保护学生,这让我们震撼。”
凶手父母爆出自杀传闻
据韩国媒体报道,这件枪击案对身在美国的凶手父母造成极大的压力乃至企图自杀。美国调查当局有关负责人否认了这个说法。韩国驻美国总领事权泰渊也断然否认。权泰渊领事说,美国联邦调查局在指定赵承熙为凶手并向媒体公开其身份时,尽量确保周边人的人身安全是调查的最基本因素。他还说,凶手父母可能在某处受到保护。
4月17日上午,美国警察正式公布了韩裔学生赵某的身份后,在大街小巷传出了赵某的父母住院的说法。洛杉矶韩国侨民广播电台在当天下午曾报道说:“目前有传闻说,赵承熙的父亲得知自己的儿子是本次枪击案的凶手后,割动脉自杀身亡。母亲也试图服药自杀,目前正处于病危状态。”
反思
关于校园枪击案的几个误读
针对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悲剧发生的背景、根源出现了各种解读。李极冰曾在弗吉尼亚州担任首席经济师,现任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昨天,李极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认为人们对此次事件存在几个误读,同时这一悲剧也应给美国的亚裔移民家庭带来启示。
误读一:这是一个孤立的偶然事件
李极冰认为,这一暴力屠杀虽然表面上来看只是发生在美国大学里的偶然事件,但其存在的全球土壤已在最近十年逐渐形成。研究已经证明,信息化的网络环境越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际能力和相关的大脑思维能力就越差。网络的两大负面效益值得关注, 一是网络文化的泛滥、虚拟世界的扩张,使人和人在现实中的感情交流减少,越来越多的人处于“情绪孤岛”状态,个人情绪无法散发不断积蓄,稍有刺激就会爆发。
二是网络文化的暴力倾向, 血腥的网络游戏将暴力推向了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网络游戏中,一个人只要手持武器,便是英雄, 便能操控世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虚拟世界和虚拟人物的价值观上的。据室友描述,赵承熙正是一个“总是花很多时间玩电脑”的人,性格孤僻、内心扭曲。
李极冰认为,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遏止人类对网络信息化的过度依赖,如果不能平衡人类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关系, 如果不能制止网络游戏的暴力倾向, 如果不能大力度地加强人文基础教育,我们可能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为人类自己制造更大的危险, 人类在今后将会面临更大更多的麻烦。从这个角度来看, 这一事件并不是偶然的。
误读二:孩子移民只要学习好就行
李极冰说,赵承熙读小学时随父母移居美国,在美国长大并获永久居住权,这与不少亚裔孩子的经历非常相似。亚裔家庭普遍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培养健全的人格。不少亚裔学生虽然成绩出众,但与当地文化格格不入,时常感到孤独无助。赵承熙事件足以为所有美国亚裔家庭敲响警钟:移民美国最首要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融入文化。否则,赵承熙的悲剧随时有可能重演。
误读三:学校应该及时关闭校园
在弗吉尼亚生活了将近十年、多次去过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李极冰说,指责学校没有及时关闭校园的人大概是对实际情况不太了解。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依山而建,地势起伏,占地2600英亩。像美国大部分大学一样,这所大学根本没有围墙,关闭校园根本无从谈起,所以这样的指责实在是苛求校方了。不过警方在第一次枪击后的一个多小时里竟然没有找到凶手,误以为凶手已经离开校园,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美国为何无法禁枪
每一次新的恶性枪击事件发生后,都会激起美国国会和社会各界对枪支管制新一轮的辩论,这一次恐怕也不会例外。可是,结果总是一样地令人失望,甚至连一个控制枪支的法案都无法在国会通过。美国人在支付了有目共睹的惨重代价之后,为什么至今没有放弃呢?
这是因为他们始终坚信两百多年前建国者的理论:对于“政府”这样一个人类所创造的“怪兽”必须时刻“防其失控”。
以全国步枪协会为首的利益集团一直反对加强枪支管理的立法,并对国会展开积极有效的游说活动。多年来,国家步枪协会阻止了多起限制枪支拥有权的提案,他们坚持认为拥有枪支的自由是人民惟一可以与压迫的政府抗衡的护身符,是维护自己权利、保护自由、反对暴政的一种手段,并拿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不可侵犯人民拥有武器的权利”作为自己的法律依据。
所以,政府只能通过再三呼吁为管制枪支“立法”,如限制某种枪的型号,又如买枪者必须等候几天,以便让卖枪的查一查电脑,确定对方是否有犯罪前科一类条文,来减轻持枪犯罪的危害程度,而对于彻底禁枪,由于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存在,政府是永远做不到的。
对于频发的校园枪击事件,这些反对禁枪的人认为“枪不会杀人”,只有“人才会杀人”。
当然,加强枪支的管理也影响到军火商的利益。众所周知,军事工业是美国经济的支柱,每年都会缴纳数千亿美元的税收。看来,美国禁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