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人士的文化心理危机
独来独往的嫌犯
赵承熙在开枪杀人之后,从其老师和同学那里,媒体获得这样一些信息:他很少与舍友聊天;在开枪前,他留下一张字条,责怪同学们的道德败坏,语气中充满仇恨。
Roy说,她很害怕和赵单独相处,因此,她同助理约定,当她提到一位死去教授的名字时候,她的助理就去报警。
据了解,赵承熙迷恋18岁的女同学Emily Hilscher,目前警方正在调查赵承熙与Emily 的关系,以及Emily与另一名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成为血案的导火索。
赵承熙的家人住在华盛顿郊区Centreville地区的一栋两层楼白色连排别墅中。在赵承熙的邻居Abdul Shash印象中,“他非常安静,总是自己一个人。”Abdul Shash指出,在赵承熙的闲暇时刻,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打篮球,当有人跟他打招呼时,赵承熙不会回应,这位邻居也说,他们一家人都很安静。
《芝加哥论坛报》的报道说,赵承熙最近表现出一些可疑的行为,包括在学生宿舍纵火,跟踪一些女同学。警方调查人员发现赵承熙最近在服用抗抑郁药。
很多信息都在指向赵的心理问题。
“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枪杀案发生之后,许多华裔、韩裔家长对赵承熙严重的心理问题感到震惊,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感到担忧。他们认为,赵承熙是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孩子,他的暴行应该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也有人在网络上发表意见说,校园枪击案给华裔们敲响了警钟。
华裔张太太的儿子在美国大学读书,她表示,许多亚裔移民到美国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在美国的打拼上,根本就没有时间顾及子女教育。而这些亚裔孩子身为少数族裔,一旦在学校经常受到比他们有钱、比他们身材高大的白人、黑人或者西班牙裔的欺负,不懂得如何自保。张太太觉得,美国学校的老师跟中国老师不一样,不会去管孩子上课以外的行为,加上家长的忽略,有的孩子就变得自闭,整天在家里玩电子游戏,看暴力影片和卡通片。长此以往,暴力、偏执、对抗性的性格和行为也就容易慢慢滋生。有些家长不知孩子心理有问题,也不懂如何处理,对孩子除了纵容,就是暴打一顿,往往把孩子越逼越远。
而华裔少年的父母们,在留学美国2年半的李小姐看来,也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她用自己编的顺口溜形容很多华人家庭的典型状态:“男的做IT,女的做会计;下班toyata(丰田汽车),晚上中文电视连续剧;周末去买菜,回家就打牌。”
而成年后来到美国的留学生中,也不乏缺乏社交的学生。据在美国留学的杜小姐介绍,尤其是一些理科生,埋头于实验、课程、论文、电脑,很少与外界打交道。
“美国文化病”
美国心理学家们也借机纷纷批评美国传媒充斥暴力倾向,认为媒体暴力是造成枪杀案层出不穷的根本的原因,对青少年的危害尤甚。
在美国,青少年从孩提时代就对暴力犯罪司空见惯,随着电视、电脑及影视录像带的普及,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凶杀打斗画面。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暴力镜头,使青少年从小崇尚暴力,相信枪能“解决”一切问题。因青少年求知欲旺盛而世界观尚未形成,所以极易不顾后果地简单模仿。
一名孩子在网络上这么写道:“我这么说可能有些疯狂,但是我确实崇拜那些校园杀手,他们干的一切太令人兴奋了,简直无与伦比!”网络上一直有许多类似的留言。
美国阿肯色州州长赫卡比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说,暴力文化使青少年错误地认为,发泄愤怒的方法便是举枪射杀。影视片上的谋杀情节比比皆是,儿童们耳濡目染,凶杀事件就会源源不断。这不是个别学生、个别学校和个别州的问题,而是一种“美国文化病”。(来源:南方周末 特约撰稿 李大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