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岂能捕风捉影
4月16日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枪击案,32名无辜师生被害、多人受伤,全世界为之震惊和悲痛。
然而,这一重大悲剧发生后不久,在事实尚未查清的时候,美国个别媒体就捕风捉影,不负责任地宣称“凶手可能是中国留学生”,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这篇报道不仅内容失实,而且没有可靠的消息来源。然而,就是这篇臆测报道,借助现代传媒网络广泛流传,引起了一阵风波。在真相大白之后,人们不禁要问:流言从何而来?
近年来,美国一些媒体经常戴着“有色眼镜”,对涉及“中国”或“华人”的题材大肆炒作。比如,“华裔间谍案”多年来成为美国一些媒体的热门话题,前不久又有媒体炒作“中餐馆鼠肉案”。
事实如何呢?“华裔间谍案”被证实是冤案,“中餐馆鼠肉案”的内容也是谣言。然而,所有这些事件的报道,都是炒作时登上头条,查实后不了了之。
从另一个角度看,“4·16”枪击惨案的凶手赵承熙尽管是韩国籍,但他拥有美国永久居留证,从8岁起就一直生活在美国。而警方的调查结果也显示,美国枪支泛滥、“暴力文化”盛行的社会环境,对他成长时期的心智和心理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
但美国少数媒体不去剖析这一惨案背后的社会根源,却在凶手的族裔、身份问题上大做文章,这足以表明它们缺乏反省,只能助长社会上存在的偏见,煽动一些人的排外情绪。
美国号称“新闻自由”,但“新闻自由”绝不意味着可以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把传闻当作事实,以臆测代替理性,恰恰违背了最基本的新闻规律和道德守则。美国少数媒体如果不能吸取枪击惨案报道带来的教训,不仅将侵害他人的权益,也无助于美国公众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更会损及自身的信誉。
凶手赵承熙从8岁起就一直生活在美国。美国少数媒体不去剖析这一惨案背后的社会根源,却在凶手的族裔、身份问题上大做文章,只能助长社会上存在的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