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昊
2007年4月初,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首份综合研究报告《中国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6》中显示,北京总体公共服务水平为良好。值得一提的是,在“基础教育”这一评价指标中,北京成为全国城市中惟一达到“优秀”等级的城市。这表明,市委、市政府多年来重视基础教育已取得明显成效。
“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北京基础教育在近五年来保持高速发展,领跑全国的重要推动力。”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本市62%的面积是山区。农村中小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在全市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0个远郊区县有中小学1129所,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56%;在校生48.8万,占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48%。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首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村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2006年9月1日,房山7个深山区乡镇9所中学的2600多名学生,“出山进城”,从以前连任课教师都不齐的山村学校,搬进了房山、良乡新城地区的4所千人规模寄宿制学校读书,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城市优质教育。2000年,门头沟山区的中小学建成了第一块塑胶操场,目前该区已经拥有了18块塑胶操场,几年前,门头沟农村学校还没有一个冲水厕所,短短几年时间,该区农村学校所有农村娃都用上了冲水厕所……
“北京实现教育现代化,关键是让农村教育实现现代化,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全市教育均衡也就只是一句口号。”“村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学校办学水平提高了,是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前提。”房山区、门头沟区教委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在完全按照中小学办学标准兴建的良乡五中操场上,从山村学校搬迁而来的学生们兴奋地把新学校与老学校作着对比。9所山区中学的2600多名学生下山,市区两级投入资金近4亿元,在阎村镇、周口店镇新建两所千人规模学校,把良乡镇所属的官道中学和房山二中改建成千人规模学校,这四所学校已成为目前房山区办学条件最好的学校。不仅如此,房山区还为外迁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学习补助,统一安排交通问题。
为适应农村城市化进程,“十五”期间本市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共撤并规模小、效益低的村小和乡以下初中600余所,在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了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中小学。“十五”以来,市政府每年以为市民办实事的形式,优先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实际困难和问题。2002年,为133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配备生活用车,解决山区寄宿学生上学难问题。2003年,农村中小学全部取消明火取暖。2004年,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建设医务室。2005年,为500所农村中小学配备体育器材。2006年为600所农村中小学配备音乐、美术教学设备,推进农村地区素质教育。今年,市政府将为农村中小学改造旱厕。此外,近五年来,市级财政采取倾斜政策,优先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设备配置和干部教师培训,为远郊区县配备计算机36790台,多媒体1920套,建设电子备课室279个。这些措施使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办学条件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城里老师支教农村
“教育的均衡关键是教师的均衡,教师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待遇的均衡。”门头沟区教委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给山区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区域内98%面积都是山区的门头沟区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该区在正常工资浮动的基础上,设立八年一固定的山区教师工资浮动级。2004年起,增加农村学校1700多名教职工的岗位补贴。
此外,为了吸引大学生充实山区教师队伍,该区还在城镇建立了大学生公寓,为山区学校建太阳能浴室、购置电热水器,五年来,该区共为山区补充大专以上学历师资175人。
从2005年开始,本市每年从城镇中小学选派1000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全职支教一年,同时,还选派2000名左右的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兼职支教。力争为每个农村中小学配备一名城镇教师。
从2006年起,市教委要求没有农村工作经历的特级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或城镇一般中小学兼职支教,完成不低于480课时的支教工作。此外,本市还组织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到农村讲学收徒。据统计,到2006年初,有121名农村青年教师在特级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研员与100多名远郊区县青年教师结为师徒,给予面对面、手把手的具体指导。
农村师资城市寻求智力支援
近年来,市教委积极采取措施,为农村师资和城镇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交流平台。市教委组织优秀教师利用网络对农村教师进行备课辅导、在线答疑。为密云、延庆等区县的200多所学校配备多媒体授课平台。组织东城区将优质网上课程资源与昌平、延庆、平谷等区县的师生共享。依托北师大、首师大、北京教科院等在农村中小学开展了“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应用模式与策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面向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等实验,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应用。
此外,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10所高校,分别与10个远郊区县开展对口支援,帮助开展教师培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市教委组织103所城市优质学校与103所农村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签订了对口支援五年协议书。
从2003年开始,市级教育费附加每年至少投入一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消除危房、信息化建设、教师培训等项目。据统计,市级财政补助区县基础教育发展的经费逐年增加,已从2001年的4.6亿元增至2006年的16亿元。
与此同时,本市农村义务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本市进一步完善“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9月1日,10个远郊区县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有本市农村户口的学生免交教科书费。到2008年,本市将累计投入40亿元用于支持农村教育。“十一五”期间,本市新增教育经费70%将投向农村,主要用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师资培训。
一系列惠及农村教育政策的出台,逐年加大的投入,不仅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得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同时为北京教育迅速发展,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保障,注入了动力。RJ063
图一延庆大学生村官承担起给当地小学生教授英语课程的任务。 本报记者吴镝摄RJ150
图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将社会捐献的50台全新电脑和网络服务器送到大兴一所民工子弟学校,让同学们兴奋不已。
本报记者戴冰摄RJ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