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台湾的少年室内特技风筝大陆访问团参观山东诸城恐龙博物馆。
在广文中学表演后,台湾少年与大陆少年热情握手。
原中央台办主任杨斯德(后排右二),在北京亲切接见了台湾少年室内特技风筝大陆访问团一行。
彼此留下电邮地址,网上常联系。
精灵们与广文中学的同学们热烈互动。
就要吃到正宗北京烤鸭了。
“风之精灵”在北京海淀实验中学放飞室内风筝。
“小王子”高难度的双指放飞风筝表演。
高难度的多人风筝表演。
一群小孩子,十三四岁。他们是潘宜桦、施佩宜、邱郁涵、李惠玲、曾以莠、赵秋满、赖冠宇、柳凯胜。孩子们来自中国台湾的石门国中,台湾有四个“石门”,他们是台北县石门的,都是第一次来大陆,4月20日参加了山东潍坊举办的第二十四届风筝会。
真是些可爱的小精灵!当我看到施佩宜这个小姑娘穿着蓝舞裙,眼睛红红的泛着泪光的时候,“风之精灵”室内特技风筝队正在潍坊广文中学体育馆彩排,“今天的风筝怎么这么难操纵呀!”屡屡失误让队长施佩宜落下了眼泪。
认真、执著,有荣誉感,这些孩子们让人感动。教练邱国钟和辅导主任黄翌婷老师,找到开着的窗户,关上。施佩宜笑了,风筝好操纵了。风筝要靠风飞,可室内风筝不能有风,它靠的是队员们灵巧的手臂舞动。不是随风而动,是随舞而动。室内风筝是舞蹈,是风筝的芭蕾。
我们是兄弟,我们是姐妹。广文中学和石门国中的孩子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们是曾经被隔绝了的兄弟姐妹,我们是曾经疏离了的兄弟姐妹,彼此有些生疏,但这更是我们需要交流的理由。石门的孩子们是从首尔转机来山东的,人为的阻隔依然存在着,但友好的交流已经势不可挡。
潍坊的孩子们热烈地为风之精灵们鼓掌,风之精灵们灵巧地操纵着风筝,像黄老师说的那样,风筝舞出了亲人、情人般的柔情蜜意。演出结束后,两个学校的孩子们拉手、交谈。孩子们彼此留下电邮地址。更深刻的交往开始了。潍坊的孩子们也许以后会知道:他们的兄弟家境并不宽裕,他们课后有些还要打工补贴家用;石门的孩子也是才知道,大陆有个风筝之都潍坊,马路宽得像广场,广文中学有6000名学生,高大的体育馆让只有百多位学生的石门国中学生们好生羡慕。石门国中的孩子们大陆之行得以进行,也全靠热心两岸交流的台湾华亲人企业群总裁张栋华的鼎力相助。
4月23日,石门国中的孩子们来到北京,他们又与海淀实验中学的同学们进行了交流表演。孩子们依旧是执著,认真。虽然他们渴望好好看看北京,看看天安门广场、故宫、王府井、西单……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可如果有表演,他们宁可放弃参观而去彩排。当听说可以去自由活动了,孩子们笑了,开心地笑了。
石门国中的室内特技风筝队是为了发展学校特色,同时配合台北县石门乡特有的风筝产业,从全校一百多位学生当中,挑选了一些对风筝有兴趣、节奏感强、肢体语言丰富的学生,在教练邱国钟的带领下,逐渐将手中的室内风筝舞动出他们自己的生命风格。特别有意思的是,以前队伍主要是男生组成,教练邱老师受大陆女子十二乐坊的启发,教女生放室内风筝,大大加强了屋内风筝的观赏性。
室内风筝可以分为单线、双线、四线,甚至多线来操控。在石门国中,风之精灵主要是以单线和双线风筝来展现他们曼妙的舞姿。从表现上来看,单线风筝较双线风筝轻薄,适合轻柔、和缓的节奏。在单线风筝的表演中,酝酿的情绪常常不经意地就随着载浮载沉的翼面流泄出来;而双线风筝强调的则是速度和动感。且看精灵们手握双线,将伞翼快速地在空中画出流畅的线条,干净利落,方向和力道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配上音乐、舞蹈和剧情的室内风筝表演,更显出风之精灵亮丽多彩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