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领们正准备将捡好的垃圾抬下山处理
本报讯购物太贵,旅游太累,怎样过节才有意义?节日期间,我市电信、金融、房产等多个行业10多名白领相约前往大巴山花鄂山自然保护区捡垃圾。
25岁的伍娟是某房地产公司职员。每次过节,总为长假安排而发愁:旅游吧景区游客太多,在家吧太对不起自己。今年五一节前,伍娟四处查资料,想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4月中旬,通过朋友介绍,她得知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将组织人员前往四川万源市大巴山脉的花鄂山、竹峪镇包台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人文扶贫科考。
她和电信公司工作的朋友小陈相约,一同去报了名。
5月1日集合出发时,伍娟发现,20多人中大多是来自电信、金融等行业的白领及私营业主。出发前,组织者给每人发放了塑料袋——原来,此行有个重要目的,进入自然保护区后,沿途要清理捡拾垃圾。
5月3日,一行人抵达万源市花鄂山自然保护区入口。鸟语花香的保护区景色让一行人陶醉不已,但中午时分走到一个安营扎寨的空地时,眼前的情景让伍娟和朋友们惊呆了——空地上满是方便面袋、糖纸和超市塑料袋,其中不少还写有“重百超市”字样。
同行的重庆大学访问学者、加大拿教授马丁先生带头捡起垃圾。马丁说,这些“白色垃圾”不仅有碍观瞻,而且不能降解,对环境危害极大。有人做过实验,在埋有塑料袋的土地和正常土地上种栽树,同样培育的情况下,有塑料袋土地的树长势差得多。
生活在城市的白领们平时几乎每天都会用塑料袋,不少人在野外时,也习惯将这些“白色垃圾”随手扔弃。听了马丁先生的话,他们开始捡起垃圾。此后,他们每到一地,第一件事就是将周围垃圾捡干净。走一路捡一路,身上背的除了行李,还有大包各种垃圾。昨下午,一行人下山出保护区时,才将每人满满的垃圾袋放到镇上专门的垃圾回收站去。
记者 张一叶/文 通讯员 吴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