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瞭望》文章:广交会首度试水进口

  《瞭望》文章:广交会首度试水进口

  广交会首设进口展区,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鼓励进口、寻求贸易平衡的试水之作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车晓蕙袁元

  开设进口展,让很多人对第一百零一届广交会充满期待。

  进口展厅内,一位墨西哥皮料贸易商兴奋地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如果不是这个进口展,我们可能还徘徊在中国市场门外,而现在,我们决定在中国设办事处!”

  往广州飞的客商也较往届大幅增加,有报道称南航为此紧急增开了552架航班,而第一次组织进口展,广交会就吸引了来自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的314家企业,1700多名参展商及众多的国内专业采购商。

  从“出口”到“进出口”,广交会一字之差,却人气陡增。

  从“出口窗口”到“进口平台”

  从4月15日起,来自瑞士、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事馆商务官员在琶洲馆为本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大力“吆喝”,“进口展给了瑞士企业更多的商机,很多瑞士产品渴望进入中国,广交会就是最好的平台之一”,瑞士商务促进中心中国总经理Beat如是说。

  走进广交会进口展区,来自欧洲的豪华轿车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黄色的大众“甲壳虫”,红色的奔驰劳伦士,黑色的奥迪A8w12,不少车型都是刚刚投入市场不久,价格多在百万元以上。德国奥迪中国华南地区总代表乐融融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广交会以前50年都是为出口设置的,新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为奥迪展示全部进口车型提供了绝佳机会,奥迪希望借此进一步提升进口车市场。”

  第一次设立的广交会进口展区展览面积10400平方米,标准展位629个,尽管与拥有31053个展位,展览面积约62万平方米的广交会出口展区相比,进口展的规模仍然很小,但是,在广交会这样一个“万商云集”的国家展会上设立进口展区,无疑可以借助广交会的资源优势和影响,吸引更多的国外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商品参展。

  而借助广交会进口展展示产品和企业形象,增进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搭建进入中国市场的平台,与中外采购商进行贸易洽谈寻求商机,也是国外参展商来到广交会的目的。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成雄先生坦陈,其实“很多客商都希望进入中国市场,但是苦于没有门路和方法,希望这次可以形成一个模式或者通道,找到一条可行之路。”

  在进口展馆,《瞭望》新闻周刊看到,不少进口展品款式新颖、设计独特,令人耳目一新。来自意大利的按摩休闲椅生产商摩纳科尼古拉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我们的皮料是和法拉利汽车座椅一样的,有不少中国客户表示兴趣,我们也希望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在中国生产。”

  广交会设立进口展也使国内采购商大大降低了成本。谈及此,广东中科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李红亮说,在广交会上与进口商面对面洽谈,可以省去不少中间环节。以前获得进口产品的信息大多是通过出国参展、与国外商会、协会组织活动等方式,成本较高,信息也并不全面。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进口产品大多都要找香港的贸易公司,为中国环节花了不少钱。

  国内国外展商同台竞技,进口商出口商交融沟通,本届广交会又一次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而在广交会上进口商品的成交金额、成交价格、以及其对国内相关产业的辐射和影响,这些数据的逐步产生、完善、累计,也将使广交会平添一系列值得观察的“指数”,使其“中国经济风向标”的角色更显丰满。

  距“进口第一展”还有多远

  与具有50年历史的广交会出口展相比,广交会举办进口展可谓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不论是参展商、采购商,还是主办者都期待能够将广交会进口展打造成为“中国进口商品第一展”,使广交会真正成为进口与出口两条腿走路的国际贸易平台。

  然而,万事开头难,《瞭望》新闻周刊在进口展现场也看到了首办进口展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因广交会国际招展经验不足而引起的,而有的则暴露了我国扩大进口政策落实中的一些尴尬和瓶颈。

  问题一:同馆同期。

  本届广交会采用与出口展“同馆同期”举办的方式,在琶洲馆内划出一定区域设立进口展区,进口和出口的参展企业、采购商可以自由在各展区内活动。采访中,一些采购商反映,进口展的目的是向国内进口所需的产品,但没有“围栏”的进出口展会则比较混乱,不利于国内采购商采购。本刊记者在现场也发现,因为有大量国外采购商涌入,进口展的一些参展商与国外采购商签的订单反而多于国内采购商的订单。不少境外参展企业都反映,前来洽谈、采购的客商很多是来自于出口展区的境外采购商,而真正来自中国内地的采购商数量偏少。

  问题二:综合展的定位不清。

  广交会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我国对外出口最大的平台,涉及的商品可以说无所不包,综合展的定位、“中国制造”的巨大吸引力成就了广交会“中国第一展”的地位,但是,也使继续延用综合展办展模式的广交会进口展处于尴尬境地。

  《瞭望》新闻周刊在现场看到,在进口展仅有的600多个展位里,展品却涉及工业和消费品两大类,既有上百万元的豪华轿车、机械设备,又有几毛钱的螺丝、螺钉;既有矿产原料、电子信息及家电,又有珠宝首饰、装饰品礼品等消费用品,可以说,五味杂陈,这增加了国内采购的难度。采访中,一些采购商告诉本刊记者,参加本届广交会之前,他们对进口展区全无概念,不知道会看到些什么,也不知道是否能够寻找到适合的产品。

  办进口展的初衷在于增加先进的技术设备、原料型商品的进口,因为这有利于“中国制造”的技术升级,也有利于改善贸易失衡问题。而在进口展上,珠宝、食品、礼品等终端消费品却占据了大多数展位,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装备则较少,这也多少令国内采购商感到失望。

  问题三:出口转内销。

  这也许是本届广交会进口展暴露的最大问题。广交会进口展区的展位有629个,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企业参展。按参展商的国家和地区分,排在前5位的是中国香港78家,中国台湾42家,韩国37家,马来西亚35家,美国13家。

  然而,本刊记者在进口展区走了一圈发现,至少有1/3的企业是在中国国内投产的外资企业,甚至是戴着“外资”帽子的民营企业,所展示产品也大多是“中国制造”,特别是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参展企业,产品大多来自国内。例如香港卡速机摩托车有限公司展出的摩托车是广州生产的,法国Poldor1932展出的休闲背包产地则在佛山。从本刊记者收集到的参展商的名片上可以看到,很多生产企业的地址都注明是广东的佛山、中山、东莞,浙江的义乌、金华、宁波等地。香港长达国际企业有限公司黄贵军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他们的摩托车厂设在广州,以前产品全部出口,此次参加广交会希望能开拓内销市场。这种情况令国内采购商感到遗憾,一位来自四川的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说,“我们希望找到一些国内没有的特别的东西,但进口展大部分东西都是在国内生产的,在国内市场上都有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贸专家接受采访时指出,广交会大量出现的“出口转内销”的尴尬现象也是主办方所始料不及的。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许多外资企业都已在中国本土设厂,他们对中国市场最感兴趣;加上广交会第一次办进口展,主办者的手里并没有掌握足够多的、真正的进口商的资料。同时,这也显示出中国进口的尴尬状况:想进中国市场的外商大都早已进入中国设厂生产,而我们想要的具有高新技术的设备、原料型产品又由于种种限制进不来。

  在《瞭望》新闻周刊的采访中,进口展区的参展商和采购商提出了不少建议,可以归纳为四条:

  ——找准进口展区的定位。广交会进口展区要有别于国内专业性展会,推行与国内专业性展会错位发展的思路。

  ——优化参展商品结构。对广交会举办进口展,国内采购商期望值很大,但期望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如高档汽车等消费奢侈品在国内已有代理商,一些展品与国内现有产品大同小异,因此,进口展应多引进一些原材料、先进机械设备和适合国内市场需求的中档产品。

  ——加大招展组展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招展范围,提高宣传和招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面向科学技术水平发达的国家、资源丰富的国家、与我国互补性强的国家上下功夫。

  ——进一步完善招展程序,提高服务水平,为国内采购商提供进口展区参展商和展品目录,让采购商有备而来。

  尽管期待与现实仍存在一定差距,但《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部分外贸专家和进出口企业普遍认为,广交会第一次办进口展,存在差距是正常的。从广交会50年办出口展的历程来看,也是经历了最初只有香港、东南亚客商,到如今欧美、中东、拉美等全世界20万客商云集的过程;参展企业也是从最初只能卖原料、农副产品,到现在电子电器、纺织服装、高新技术产品等无所不包。因此,把广交会培育成出口和进口双向交流的真正的国际贸易平台的确还有一段路要走,重要的是要看到进口市场的强大需求,调整办展定位和模式,其广阔前景令人期待。

  谈及此,广交会发言人徐兵认为,本次进口展区组展时间比较短,一般国际大型展览的组展时间在10个月左右,而从宣布广交会加入进口功能到实际办展,时间只有6个月。他提出,从下届广交会开始,进口展区的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并优化设置,使之更合理、更专业,尤其是要多吸引欧美等与我国贸易顺差较大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来参展。

  扩大进口是一个新课题

  比起广交会3万多个展位来说,进口展只占了2%的比例。但无论如何,本次进口展区的成交量仍然有着“风向标”的作用,“进”字之增,赋予了广交会“平衡器”的作用。

  在以往强调“出口至上”理念的推动下,中国出口、外汇储备连年增长,形成了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而贸易顺差的屡创新高也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贸易摩擦激增、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流动性过剩的风险不断累积。国内经济结构因过于依赖出口而表现出投资和消费的不平衡,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也暴露出增长方式的粗放,可以说,当前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的双重挑战。

  要改善贸易的失衡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进口。而广交会进口商品展区的设立正是被视为中国寻求外贸平衡的象征。对此,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世俭认为,如何扩大进口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我国长期实行鼓励对外出口的政策,相对于出口来说,包括进口政策、进口通关环境、进口平台的建设都存在一些问题。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在调整一些政策,包括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调低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放宽外汇管制、改善进口通关环境等,这些政策措施,意味着从过去的“奖出限入”向“奖入限出”的方向转变。

  “更名后的广交会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体现着观念上的变化”,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赵晋平看来,扩大进口、寻求贸易平衡并非易事,绝非一蹴而就。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他提出了五项建议:

  一是将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政策落到实处。首先便是观念上的转变,目前很多具体政策,特别是地方政策仍与过去“鼓励出口”时的做法一致,而且地方政府对于出口拉动经济的意识仍很强烈,而对于进口的意识不强。其次,要对原有进口限制、许可证管理政策进行认真清理,废除过去带有行政性、人为的限制性政策。而使进口更多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需要,能够根据价格的波动进行调整,不要更多地受到行政手段的干预。同时,建议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种鼓励出口的政策进行适当的规范,除了符合产业政策要求、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高附加值商品之外,对于一般的竞争性产品尽可能取消税收减免,“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措施应适时实施。

  二是加快市场开放进程,对国内紧缺并且无法替代生产的商品优先降低关税率。在国际合作中,对一些最贫穷发展中国家采取单方面开放市场的措施,这既有利于改善外部环境,也有利于扩大进口,尤其是增加资源性产品进口,这也符合我国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在重要的政府采购活动中,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和国际化程度,允许国际厂商参与竞争,也可以增加从国外采购的数量。

  三是增加重要物资的战略储备,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价格走低的形势下,扩大石油、矿产品、粮食等大宗进口商品的进口规模,可以通过国家采购行为来实现,这有利于改善我国进口疲软的状况,也符合我国的战略需要。

  四是加强监管,防止短期资本借道贸易方式流入境内。这应该作为一种长期性的制度安排严加监管,以防止短期资本、投机性资本流入对我国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带来的风险。

  五是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适当扩大允许汇率波动的幅度。真正通过价格机制,抑制低附加值商品的出口。

  另一方面,在扩大进口的同时,也需防范为扩大进口而扩大进口的倾向。《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贸专家认为,国家强调扩大进口,现在一些地方或部门出现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为了扩大进口而扩大进口。事实上这里也存在一个误区,在任何时候扩大进口都是为了提升国内的产业层次、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内外资源。广交会作为一个连通中国与世界的窗口,作为“中国第一展”,拥有独一无二的信誉以及客户资源,设立进口展区对国内产业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广交会应充分进行调研,把真正国内需要的产品、企业和进口商引进来。

(责任编辑:曾玉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