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维:和谐大江南
解说1:这里是江苏常熟市的虞山。对于江南山水画家叶维来说 ,家乡的这座虞山在他的艺术道路中有着特别的意义。17年前的一天,50岁的叶维回到家乡虞山顶上所看到的情景成为了他艺术成熟的起点。
叶维:过去我回家乡,都是在平地上面看。五十岁那年夏天到了常熟,到了山上以后,前面一派宽阔的江南风光,真是大开眼界!它这个里面是(湖河)交叉,还有田,刚巧夏天稻田碧绿的,当时分割一垄一垄,都是非常好看。整个既丰富而又气魄宏伟,如此壮阔,如此宽阔的画面,我从来没看过。所以我那时候起,我确定画大江南的创作格局。
解说2:《江南碧玉图》,《碧波江南》,《江南春展平川铺》,《鱼米之乡》,《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些都是叶维近年来创作的大江南画中的佳作。白墙黑瓦,古桥村落,江河纵横,船如帆织,阡陌相连,一览无际,一派生机盎然、和谐繁华的大江南图景。江南局部的秀美与整体雄浑阳刚的气魄被完美地统一在画家灵动而清新的笔端。叶维的大江南画被评论界誉为:超越了孤芳自赏小桥流水式的传统江南山水,富有气势和现代感,开创了描绘当代和谐诗意大江南的国画新境界。
叶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江南是一个美好的代名词。江南气候适宜,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我说我可以把江南的山水画得很阳刚,不像一般画小桥流水那种阴柔的那样。因为我过去我看了很多中国画,都是比较局部的,画的小船、帆船、渔民捕鱼啊。当然我这个可以画成很宽阔的一个江南。人家说千里江山图,我说我可以画江南万里图。
解说3:叶维自幼酷爱画画,1956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受教于傅抱石、陈之佛、吕斯百等美术大家,打下了扎实的中西绘画功底。在找到画大江南的艺术之路前,叶维曾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苦闷摸索时期。那时,他既不满足古人和前人的江南山水画风格,又无法突破自我。直到50岁时在家乡虞山顶上看到既熟悉又陌生的江南水乡,他才蓦然惊醒,但探索新的艺术之路,对于已年过半百的叶维来说,谈何容易。
叶维:压力很大。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就学嘛,我能到哪一步就哪一步。所以我就不断地(学)。反正我说我走我的路,我能变法,找到我的东西。但是我要寻找什么切入点,我一直在寻找,但后来终于给我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家乡。我一画到家乡,我特别感动,特别激动,特别想说出来。
解说4:叶维探索大江南山水,是从选择传统山水技法中最难的平远透视画法开始的。江南山势平缓,视野开阔,虽然局部小景处处如天然图画,但很难象名山大川一样景物集中、层次分明而易于落笔。叶维巧妙地把江南古镇村落、小桥船帆、稻田远山穿插组合在画面之中。在笔法上多用横线,笔墨灵动而雄健,在宁静的诗画江南意境中蕴藏着阳刚的气势。
叶维:为什么画横线呢?实际上我是这样,横线是开阔、辽阔、雄健、和平、张扬或者扩展。中国画的用线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我以前的画,实际上我用线很弱。我画出来的画,人家看了以后好像是,像是像幅画,但是好像气势不够,没有骨力。有一次看展览会上,(著名画家)亚明先生看到我,亚明说,他喊我:“小毛子,小毛子来来来。你的画画得很好,但是你缺少的是用线,不行”。对我触动很大,后来我强调用中锋用笔,因为中锋的用笔是骨力进去,再加上你后面的烘染,墨、色上去,这样好了,体现出来了。后来他看到我,“小毛子你画的线越来越好了”。
解说5:这幅《百桥千帆》是叶维不可多得的代表作。迷宫式的江南民居村落,各式各样江南古桥,交织在画面中。多而不乱,充而不塞,清新自然,和谐充盈,充分体现了画家驾驭江南水乡符号高超的艺术匠心。当初叶维创作这幅画时,就是想超越自己,画出一幅浓缩了所有江南水乡符号的全景画。
叶维:我画江南的山水画,实际上我画了很多画。但是我想,我能不能画一幅把江南的所有的(景物)集中起来的一幅画。把江南的桥、船、房屋、山、水都画出来,我想尽量给自己出个难题,所以我画了大量的速写,我跑了很多(地方)。我实际上很多房子,都不是一个地方集中的,都是跑了很多小镇,很多农村,最后一点点搜集来的,最后集中来创作,因此我尽量地找好的摆进来,让它搭配成为近、远、疏、密综合起来。还有桥,有三孔桥,有单孔桥,还有七八孔的桥,因此这个画面就生动了。一口气画了三天,画了到第四天,把它画出来,等到在展览会一展出,吸引了很多观众。我的画面前观众最多的,因为什么呢?很多人要来数,要来看这个。第一、没看过,江南从来没这样画过那么多房子!那么多桥!人家来数,多少房子、多少桥、多少帆。
解说6:现在,叶维虽然定居在南京都市,但是很多时间他依然陶醉在江南水乡中写生。江南日新月异、和谐繁荣的气象给了他源源不竭的创作灵感。在他的作品中,人们甚至发现现代化的跨江大桥、高速公路等景物已经和传统的江南田园融为了一体。
叶维:我说艺术就是要找到你自己的方位,自己的一个点。过去哪个讲,“语不惊人死不休”!
我经常写的,我说画不惊人死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