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民国时期的八和会馆将被保留下来。郭柯堂 摄 |
广州恩宁路连片危破房改造范围划定 李小龙祖居等文物建筑全部保留
●拆迁户不回迁以货币补偿为主●首批100套安置房已到位
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黎詠芝 通讯员 齐俊桥 彭淑芳
2100多户恩宁路居民不久后将告别老家迁往新居。昨日,广州荔湾区恩宁路连片危破房改造项目正式开始动迁,荔湾区连片危破房改造项目办公室也首次公布涉及改造地块的准确范围。明年上半年将基本完成拆迁任务。
这一位于恩宁路以北、多宝路和元和街以南、宝华路以西的改造地块,总面积为11万平方米,共需拆除房屋约15万平方米,约涉及2100多住户。
2100户居民先安置后拆迁
“当前首要的是做好恩宁路危破房地块的拆迁安置工作”。荔湾区委书记刘平表示,恩宁路改造将由荔湾区具体负责推进拆迁安置,拆迁安置完成后再面向社会引资建设。
经测算,恩宁路地块连片危破房改造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共需拆除房屋15万平方米,涉及住户2100多户。
荔湾区连片危破房改造项目办公室综合部负责人介绍,像恩宁路这样大面积的连片危改项目,在全市还是头一次尝试。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由市将恩宁路地块的用地红线划拨给区项目办、拆迁安置费用以财政资金形式先行支付、由市负责从现有公房和新社区建设房源中安排拆迁安置房源。
该负责人表示,荔湾区负责恩宁路占地11万平方米的拆迁,拆迁完毕后交给市政府作土地储备。刘平还特别提到,一些受拆迁影响而产生变动的户籍、教育、计生等管理和服务工作,有关部门一定要及时跟进,确保群众的生活细节不被忽略、不受影响。
拆迁户尽量安排在荔湾海珠区居住
据荔湾区项目办负责人介绍,恩宁路2100多户拆迁户不回迁,安置方式是“鼓励以货币补偿为主,以安置房源为辅”。记者了解到,由于一直以来房屋的拆迁补偿标准较低,目前荔湾区正在和市建委拆迁办研究恩宁路差遣安置标准,以求最大限度地保障居民的经济利益。
刘平说,根据此前的摸查情况,很多老街坊都不愿意离开恩宁路,因此,将尽量根据拆迁户的意愿,安排他们在荔湾区内居住,还有部分将安排在海珠区。另外,在已经启动建设的党恩新街新社区中,也可能安置部分拆迁户。据透露,目前已安排了100套房屋作为首批拆迁安置房。
据介绍,恩宁路地块的拆迁面积大、拆迁难度大,为保证尽快完成拆迁工作,荔湾区还首次提出优先选取自带房源拆迁队伍的做法,目前已经基本选定了拆迁队伍。
刘平说,安置房源是推进拆迁工作的重要因素,如果拆迁队伍有自带房源,对加快拆迁工作进度十分有利。另一方面,在开展拆迁过程中,拆迁人员直接面对群众,如果拆迁人员没有一定的经验和素质,对业务不熟悉或者对群众的态度生硬,将导致群众有抵触情况,直接影响拆迁工作开展。
恩宁路改造范围内文物建筑全部保留
“恩宁路改造地块内的文物历史建筑一律不拆,全部保留!”昨天,刘平还公布了这个令人欣喜的消息。据介绍,这批文物建筑包括:恩宁路骑楼街、清代探花李文田的书斋泰华楼、广东粤剧“母馆”八和会馆、粤剧武打会馆銮舆堂、李小龙祖居以及宝庆大押,其中泰华楼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恩宁路改造地块内的建筑多数建于清代和民初,具有明显的西关文化特色,但经过多年的风雨,这里的大部分房屋已变得相当残旧,危、破、旧房占了绝大部分。另据项目办负责人透露,位于恩宁路与多宝路交界处的金声电影院,在这次改造将被拆除。
多数居民希望不要搬得太远
路面车辆来往如梭、八和会馆内粤曲悠扬、三五街坊聚在骑楼下闲话家常,昨日的恩宁路平静如昔。记者走访了位于红线范围内的几户人家,他们均表示自己现在最关注的就是拆迁安置问题。得知动迁工作已经启动后,居民们大多表示愿意配合搬迁,但希望政府能够给予妥善安置。
“我也不想住这些旧房子,现在还得天天烧煤炉。”家住宝庆大街宝庆一巷的王先生说,“最好就是政府给我们安排房子。但希望还是住在这附近,别让我们搬到芳村、同德围那些太远的地方去,不习惯。”
宝庆二巷5号和7号的业主陈阿姨则告诉记者,年前女儿结婚时,全家人还打算把老房子再装修一下,”但不久后听说这里要拆了,我们也就不敢再动了”。“要搬也是没问题的,但希望别安排得太远,能够在周边就好了。”陈阿姨说。
荔湾年内完成6万多平方米危破房改造
记者昨日还获悉,除了“主打项目”恩宁路改造外,荔湾区还确定了19个危破房小连片地块,计划分期分批进行改造。去年已完成逢源北街、宝源路、西村增埗等3个项目的改造,目前正抓紧推进8个地块的改造工作。其中,联桂北地块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聚龙村10、13、14号三幢直管房改造已于今年3月底动工;合兴围地块改造项目正抓紧施工;宝庆新中约、鹤洞山顶21号、曹基直街地块正抓紧推进前期工作;宝华中约兴贤坊地块、西荣巷地块已立项并列入市的连片危破房改造项目,正抓紧推进实施。
据统计,荔湾区共有2003、2004年在册危破房56.91万平方米,约占全市危破房总量的50%。截至今年3月下旬,该区累计完成2003、2004年在册危破房改造4126幢,面积456742平方米,占总任务量的81.2%。按照计划,今年荔湾区将完成改造2003年、2004年危破房711幢,面积达68871平方米。
区域内文物保护点都不拆
泰华楼
位于恩宁路多宝坊27号,建于清代。是清代咸丰年间探花李文田读书的书斋,因珍藏“东岳泰山碑”和“西岳华山庙碑”早期的拓本而闻名,后陈澧书有“泰华楼”匾。书斋过去藏书10万卷(册),抗日战争时失散一部分,“文化大革命”时部分书籍和字画又被抄走。1993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骑楼街
恩宁路传统骑楼街位于第十甫路西面,与上下九—第十甫步行街相接,大致为东西走向,是一条以骑楼建筑形式为主的传统街区。2002年10月,荔湾区开始对该路段及其东面的龙津西路骑楼建筑进行整饰,2003年1月9日,整饰工程完成。整饰后骑楼建筑外墙多采用色泽柔和的淡黄、淡蓝、淡绿、奶白等色调,与建筑物上的彩色玻璃窗相映衬。恩宁路、龙津西路与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骑楼连接,成为全市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
李小龙祖居
位于恩宁路永庆一巷13号。后门正对着恩宁路马路。为武打明星李小龙的祖居。建于民国时期,2005年重修。坐南朝北,一正一偏布局,深三进,总面阔7米,总进深约21米,占地面积14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青砖石脚,西关大屋建筑风格。
八和会馆
位于恩宁路177号,是粤剧艺人的行业会馆。建于民国时期。同治六年(1867年),由粤剧艺人联袂在黄沙承远坊置地兴建专门的粤剧演出营业机构——吉庆公所,至光绪十年(1884年)建成。该会馆重修后仍作为粤剧界的联谊会和宣传粤剧文化的窗口对社会开放,至今仍对海内外粤剧界有很强的凝聚力,每年都举办粤剧业的诞节、同仁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