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85年文史类状元 郭宝发 |
1985年文史类状元 郭宝发
【状元金榜】
毕业中学/宝鸡中学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考古系
狂放不羁的考古界才子
【状元故事】
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郭宝发的名字仍是一些老职工所熟知的。曾任副研究员、保管部主任的他,在考古研究领域内骄人的才华为人称道,与生俱来那恃才傲物的脾性也众议频频,而有关其中毒致死风波的疑团更是扑朔迷离。
在外人的眼中,这个曾经的高考状元时而狂放、时而乖张,让人琢磨不透,但在其妻李秀珍心中,郭宝发则将两个单纯的角色演绎到了极致:爱人、良师。
爱人 两张电影票换得一生情缘
1985年高考,19岁的宝鸡中学学生郭宝发摘得文科状元桂冠。素来喜欢历史的他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系,两年后,在这个梦想之地,他收获了爱情。
“我们是一个班的同学,当时他是班长,对考古的热情和丰厚的知识积累可以说是全班最出众的。”同岁的李秀珍来自内蒙古,对才子的仰慕逐渐发展到爱慕。托女同学带话,悄悄表达爱意,不料正中郭宝发下怀。“这才知道他其实也很喜欢我,并很快向我发起攻势。”李秀珍笑言,全班23名同学,仅有3名女生,为了追求爱情,借一次请她看电影的机会,破费了两张电影票“贿赂”两位姐妹。美言自然没少讲,后来两人的结合更被校友传为美谈:两张电影票换了一个老婆,值!
1989年双双毕业,为了爱人,郭宝发放弃了碑林博物馆的优待,与妻子一起扎根秦俑馆。“当时,秦俑馆条件比较差,我们只能租住在村里的民房,娱乐设施仅有一台小收音机。”现在想来,李秀珍不免愧疚,如果当初没来这里,丈夫的发展可能会更好,也不会离奇而亡。但他从没抱怨过,始终认为两个人有缘在一起就应该相依扶持着走一辈子。每念到此,李秀珍都会很动情,“我对他的爱不会因为他的故去而消弭。”
良师 狂放的才子妻子的导师
大凡了解郭宝发的人对他无外乎两个印象:有才、狂放。
26岁就当上了保管部主任,主持和参与的很多研究都获得了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这个年轻才俊表现非常出众。他的知识面很广,思维特敏捷,对待工作要求近乎苛刻,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无疑让他在众人眼中颇有些另类。考古队队长刘占成给予这般评价。
在李秀珍看来,丈夫那种“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的狂放姿态是与生俱来的,“不求灿烂则枉活一生。”现实生活中,李秀珍没少受丈夫教诲,甚至到了依赖的地步。“有一次熬夜写论文,出稿前有几处总觉得不透彻,他看了一遍就催我去睡,剩下的交给他。第二天看他改的,一一都剖析到了位,不服不行。”
2006年5月30日,年仅40岁的郭宝发因铊中毒医治无效病故,最后五年间近乎植物人般的生活,李秀珍始终不离不弃,照料左右。而今,斯人已逝,李秀珍仍没有感到爱人离开过,她说,“能与他相识相爱,是我这一生的荣幸”。本报记者 陈樱
【高考档案】
1985年 “双轨”露脸
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1986年 成人高校全国统考
培养大专和本科毕业生的各类成人高校都参加统一招生,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
1989年 双向选择
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毕业生就业是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实行学校推荐、学生填报志愿、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1989年普通高校招生分为国家任务、委托培养和自费生三种形式。自费生在校学习期间须向学校缴纳培养费。
【高考作文】
1985年
《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问题
1986年
题目《树木·森林·气候》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
1987年
1.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写一篇简讯,字数不超过190字;2.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400至600字之间
1988年
题目《习惯》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1989年
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想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班主任、父母各持己见。他为此感到困惑、苦恼,给你写了一封信,想听你的意见,请你给他写封回信。全文不少于600字。
1990年
母亲带着两个孪生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材料:
1.加以想象,为这对小姑娘做肖像描写,显示出她们的异同,不少于100字;
2.就每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不少于600字。
1991年
描写圆的想像物;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1992年
清理路旁的脏物1.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2.选择所提供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