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海外博览

伊拉克难民奔赴伊朗打黑工 渴望重返家园(图)

  为了逃避战乱,大批伊拉克难民背井离乡
  为了逃避战乱,大批伊拉克难民背井离乡

  伊拉克难民伊朗打黑工

   驻伊朗记者 原丁

  托关系搞不到签证 难民营陆续关闭

  和多数逃亡到伊朗的伊拉克人比起来,沙尼是幸运的。他不用打黑工,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是,孩子无法上学是最让他头疼的。

  沙尼是一名伊拉克阿拉伯人,他9年前来到伊朗,现在是伊朗国家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和新闻评论员。沙尼说,在伊朗,他更习惯人们称呼他纳赛尔·瓦希里。

  在德黑兰西部新区的一座公寓里,已过不惑之年的瓦希里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并请记者品尝他专门准备的黄桃汁。

  “我很满意自己的生活,我更愿意留在伊朗。”1996年,伊拉克安全局势急剧恶化,瓦希里带着妻儿背井离乡来到伊朗。他靠一己之力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领着不菲的薪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但并不是所有在伊朗的伊拉克人都像瓦希里一样,大多数人仍然背负着“难民”的身份徘徊在社会底层,艰难地生活着。

  高知人士难找工作

  子女成了无国籍人

  瓦希里说,在伊朗的伊拉克难民生活境况差别很大,来得较早的比后来者相对好一些。由于血统或家族关系等原因,前者能够与当地伊朗人建立起较好的关系,逐渐在伊朗成功立足。“但是,绝大部分难民只能偷偷摸摸在小工厂里打工、当司机或者在街边摆摊,生活很艰难。”瓦希里脸上露出一丝凝重。

  外来人员在伊朗务工必须拥有政府发放的工作许可证。打“黑工”者一经发现将面临高达180万里亚尔(按当时币值约合人民币2000元)的罚款,并被处以91到181天的拘留。

  “20岁至40岁构成难民的绝大部分,其中大部分属于高知识阶层。”瓦希里说。由于伊朗政府对伊拉克人的种种限制,大量曾在伊拉克拥有体面工作的老师、医生等在这里连“最卑微的工作都找不到”。

  不仅如此,伊朗人与伊拉克人通婚是非法的,政府不予承认。阿拉伯人和伊朗人生下的子女不被社会接受,处处受歧视。最重要的是,他们不能合法地离开伊朗前往第三国。“他们不能回到在伊拉克的家,在这里(伊朗)又不被承认,成了没有国籍的人。”说到这里,瓦希里沉默良久。

  渴望重返家园

  难民营变空巢

  经过几次逃亡、返乡、再逃亡、再返乡的重复,直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在伊朗登记注册的伊拉克难民人数仍多达20.2万人。伊朗成为当时接受伊拉克难民最多的国家。他们大多数居住在伊朗境内的大小城镇里,其中大约5万人散居在伊朗西部边境地区的22个难民营里。

  据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UNHCR)公布的数据,自2003年5月美国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后,伊拉克人开始陆续回国。短短一年内,有超过一半的伊拉克人放弃了在伊朗城市里已有的生活,自愿选择返回祖国。

  而在难民营,选择回国的伊拉克人数比率更是超过80%。8个难民营在数月内变成空巢。随着难民的持续减少,伊朗政府开始陆续关闭一些难民营,集中收容所剩无几的伊拉克难民。

  有特殊技能吃香 孩子们不能上学

  其次是生活问题。无论是过去的伊拉克自主移民还是后来的战乱难民,都很难被伊朗主流社会接纳。尽管伊朗政府给予伊拉克难民一定的帮助,但这些帮助并不是实质性的。瓦希里说:“认为歧视现象很严重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八成。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伊拉克人在这里面临的问题。”

  再次是教育问题。在伊拉克难民营关闭之前,伊拉克难民的子女仍然有一些受教育的机会。伊朗政府允许社区学校向难民子女提供小学和初高中教育。但自从难民营陆续关闭后,伊朗政府逐渐取消了伊拉克子女受初等教育的权利。

  瓦希里指着在屋里跑来跑去的儿子说:“现在最让我头疼的就是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政府不允许他们上学。我正考虑把他们送到别处去学习。”他说,一些伊拉克人认为只要工作和生活问题解决了,就可以放弃子女在伊朗受教育的机会。因为相比之下,安定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涌入伊朗的三次难民潮

  大多数逃亡到伊朗的伊拉克人是出于政治迫害、宗教信仰和战乱等原因。涌入伊朗的伊拉克难民曾出现过三次浪潮。

  第一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难民的成分主要是伊拉克库尔德人。他们主要集中在伊朗西部边境地区。1975年,大约35万被认为有伊朗血统或参与库尔德反政府活动而被政府驱逐。一部分人克服重重困难生存下来。

  第二次是在1980年至1988年两伊战争期间。大量伊拉克战俘滞留在伊朗,成为难民,被伊朗政府安置在伊西部地区的战俘营或难民营。一些什叶派穆斯林干脆选择追随流亡在伊朗的伊拉克什叶派宗教领袖哈基姆,而哈基姆也在伊朗政府的支持下收留大量伊拉克难民。

  第三次是在1988年库尔德村镇哈莱卜杰屠杀事件发生后,大约70万伊拉克人逃离家园来到伊朗。大部分在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两年里陆续返回国内。但伊拉克什叶派阿拉伯人从未停止过逃往伊朗的行动。1994年曾有大约1万名什叶派阿拉伯人越过边境,逃入伊朗。直到伊拉克战争前,由于受到宗教和政治迫害,伊拉克库尔德人和什叶派阿拉伯人不断涌入伊朗,高峰时伊朗收容的难民超过20万。

  难民让邻国不堪重负

  记者 石凌

  据联合国难民署估计,目前,平均每月有5万伊拉克人离开家园,总人数多达400万,其中200万人流落到周边国家,主要分布在叙利亚和约旦两个阿拉伯邻国。仅叙利亚一国就有120万伊拉克难民,约旦大约有75万,埃及8万至10万,伊朗5万,黎巴嫩4万,海湾国家20万。

  伊拉克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本身就面临人口爆炸和高失业问题,大批伊拉克难民的涌入更加剧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困难。世界难民组织形容伊拉克难民问题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人道主义危机。每天3000人的移民速度已经威胁到叙利亚和约旦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以伊拉克城市命名的伊难民聚居区“巴格达村”、“摩苏尔村”不断出现。一直对伊拉克难民敞开大门的叙利亚已不堪重负,自今年年初开始收紧签证发放制度。作为接纳伊拉克难民的第一大国,叙利亚去年接受的来自伊拉克难民援助署的援助仅70万美元,分摊到每个伊拉克难民头上连1美元都不到。

  约旦一开始也对伊拉克难民敞开大门。虽然绝大多数在约伊拉克人属于非法移民,但政府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2005年11月,约旦首都安曼遭遇连环恐怖爆炸袭击后,政府加强了对非法居留者的遣返力度。未取得长期居留的伊拉克难民,经常和专抓非法移民的白色警车玩“猫鼠游戏”;至于新申请入境的伊拉克人,则多被约旦政府拒签。

  而在伊拉克国内,同样数量巨大的难民为躲避教派仇杀迁移到别处居住。很多政治家担心,大规模的国内移民浪潮将以宗派为分界,改写伊拉克的人口分布和地理版图。

  阿拉伯舆论认为,阿拉伯世界正面临新一轮难民潮。自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以来,几百万巴勒斯坦人至今远离故土、流落他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5年内战把黎巴嫩变成一个海外侨民多于本国人口的国家;之后是苏丹南北内战和达尔富尔危机所带来的大批苏丹难民;如今,400万伊拉克难民成为中东的又一个不安定因素。

(责任编辑:曾玉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希里 | 沙尼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