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刘淇同志的报告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促进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在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的分团讨论会现场,百姓关心的“体制改革校”出路问题也成为不少代表热议的话题。
核心新闻
现有47所体制改革校必须选择民办或公办
来自市教委的刘利民代表对记者表示,“体制改革校三年内将取消,现在的47所体制改革校必须作出选择,或公办,或民办。”本市的十一学校、北师大实验中学分校、三帆中学、十三中分校、西城区外国语学校等知名学校都属于体制改革校。
据了解,体制改革校类型比较复杂,有的属于薄弱校办成名校的分校;有的属于小区配套学校;还有一类是企业转制了,企业学校无力运转,而转成体制改革试点校。当时办这些学校的初衷是为了打破政府办学的单一格局,在办学运行机制上进行探索。这可以为学校发展提供一定的自主权,一定程度帮助政府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给市民提供更多择校的机会。但“非公非私”的不明身份和高收费也给社会留下“假民办”、损害基础教育公平的印象。
专家认为,将体制改革校收回公办是教育发展从重点走向均衡的一个标志。来自西城区教工委的沈桂芬代表告诉记者,西城区现有的四所体制改革校将在过渡期内全部转回公办性质,届时这些学校的学费会比现在大幅降低,与其他公办学校保持一致。区里也会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扶持,使其保持已有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代表观点
取消体制改革校有利教师心理平衡
“体制改革校是某个历史阶段的产物,已经不符合当今的实际情况。本市体改校在三年内转型,我非常赞成!”听记者说到这个消息之后,北京市第四中学党委书记张云裳代表高兴地说。
张云裳代表说,体改校实际上一方面在用国有资产办学,另一方面又在以私立学校的身份收取高额学费,实际上同时享受了公办私立两种体制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育公平。虽然体改校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说,体改校的存在弊大于利。
从教师方面来说,体改校的教师一方面是教委系统的事业单位身份,另一方面可以得到私立学校相对较高的工资。张云裳代表认为,这种情况容易引起体改校周边学校教师心理的不平衡,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体改校转型后,教师队伍会更稳定。
取消体制改革校未必能减轻择校热
北京市要在三年时间内取消体制改革校,这主要解决了收费的问题,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北京汇文中学校长李仲秋代表称,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教育投入力度一直很大,现在各个学校间硬件水平几乎相差无几。而取消体改校并不能带来择校热的降温。
体制改革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向学生收取较高学费,同时还享受一些办学优厚待遇。李仲秋称,根据义务教育法的原则,学生要免试就近入学,所以取消体改校也是顺应义务教育法的原则要求。
体改校改制不应影响办学质量
“体改校的改制会非常谨慎,应该不会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昨天,来自海淀区的党代会代表于军告诉记者。
据了解,海淀区有北京十一学校等三所体制改革校,其中最早的产生于1992年。“当时需要社会力量资助政府办学,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注入体改校后,一些学校从一般校变成了优质校。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法律要求体改校明晰产权,因此体改校的改制也必须进行了。”
“但体改校改制不应影响办学质量,一定要谨慎进行,让资源得到优化。”于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