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各地视窗

走近英国当代音乐 《戴维斯及其音乐创作》出版

  走近英国当代音乐 《戴维斯及其音乐创作》出版

   2007年4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英国现代音乐研究的专著——《戴维斯及其音乐创作》。这本书是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张涓在她的硕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原来的硕士论文题为《戴维斯及其<为疯王而作的八首歌>》。

  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爵士是英国当代音乐生活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创作延续了英国音乐复兴的历史脉络,继承了自珀塞尔、埃尔加、布里顿以来的音乐传统,是“英国音乐之父”布里顿之后,又一位受到广泛国际关注的英国现代音乐代表。对戴维斯及其音乐的研究,已经开始走入到我国音乐学者的视野,但受到资料的局限,因此进行专题研究还存在不少的困难。

  戴维斯的创作在迄今为止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生涯中,不断进行深入的学习,坚持将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元素吸收运用在自己的新创作中,同时又体现出对二十世纪欧美音乐创作发展风格流派的吸纳融汇。戴维斯在确立创作特征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1、吸收传统音乐精髓、对二十世纪音乐发生浓烈兴趣、确立将早期音乐元素运用于现代创作之中、并追求音乐较强的可听性;2、对具有表现主义倾向的剧场音乐的开发、探索作品表现人类本性的哲学内涵、尽可能挖掘不同的创作方式和音乐表现空间;3、对山川自然景色痴迷并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回到传统风格。

  本书按照戴维斯的创作发展阶段,分早期创作、成熟期创作、晚期创作三个章节,来简述他的生活与创作特点。戴维斯在这三个创作时期都毫无例外地坚持采用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素材的借用手法,但每个时期又存在彼此不同的独立特征。

  相比较而言,戴维斯在第二个阶段成熟期的创作更为丰富多样,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个时期在延续早期创作特征的同时,又为晚期的创作开辟了新鲜的创作思路。期间创作的首部剧场音乐作品《为疯王而作的八首歌》,既体现出对早期材料的运用、现代作曲技术的注入、剧场音乐风格的尝试,也不断遭到大众欣赏审美标准的争议,是他作品当中最重要、最典型的特例,因此本书在研究戴维斯不同时期创作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又着重对《为疯王而作的八首歌》这部作品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论述,主要从戏剧特点、音乐特点和所具有的创作手法、艺术形式、思想内容意义三个方面入手,以期对戴维斯的总体创作风格做更加详尽的阐释、说明。

  作者选定此题的原因,得益于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一次到英国学习的机会。生活、学习在那里,所欣赏到的音乐会,无论在音乐厅还是在教堂,保守、严谨的传统音乐,从来都与现代音乐作品相伴而来,让很多外国人见识到他们对本国当代音乐的推崇、喜爱,甚至是狂热。在这样的氛围中,作者逐渐走入到以前并不熟悉的英国现代音乐的世界里,开始从音乐的声响中“认识”了戴维斯这位作曲家,并与他“熟悉”了起来。

  仅凭从英国带回的几本戴维斯专著和CD音响,很难对这位仍然健在的作曲家,进而对英国现代音乐现状作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同时受学术水平和英文能力所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与不足,恳请专家与各位读者不吝赐教,但是尽管如此,笔者还是希望能够谨以此书抛砖引玉,为英国现代音乐的研究开启一扇窗。

  附:《戴维斯及其音乐创作》出版序言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李应华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恐怕是每一位当老师所期望的。

  张涓将一位英国著名的当代作曲家马克斯韦尔·戴维斯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不仅是对她本人能力的挑战,也让我很是佩服。

  记得1986年到(前)苏联去进修,最费劲的是听霍洛波夫教授的作品分析课,为了写出勋伯格12音作品的音列图示,搞得我头昏脑胀还不得要领,因为历史的原因,我的知识积累中就缺这一课。在80年代,即使是中央和上海音院的一些先知先觉的老师们,也刚刚开始在边学边教中译介西方现代音乐的信息。到了张涓这代年轻人,从音乐学院附中就已经接触到现代音乐技法的作曲课,大学阶段音乐学系的学士论文,她的选题是美国当代作曲家巴伯的创作研究。硕士阶段,她又有机会去英国,直接感受到那里鲜活的音乐生活和传统文化,对英国的民俗风笛到当代的专业音乐创作都充满了好奇。在硕士学习中,张涓努力地充实自己的学养,选修 杨儒怀 先生的 “12音创作技法”和一些有关20世纪音乐的作曲系课程,通过认真阅读英文原著,做各类现代音乐技法习题的艰难过程,使她获益匪浅并获得好成绩,最终也促成了她把戴维斯这个几乎是填补空白的课题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如果在20年前,做硕士论文选择这类课题,也许是不可思议的。

  80年代,国人对西方20世纪音乐的接受举步为艰,因为它和我们所习惯的听觉感受距离太大,但毕竟大批判的年代已经过去,在西方音乐研究领域,尤其在创作界,又充满对新音乐的求知热情。回想那时,由于一篇短短的译文,我曾得到多位作曲系师生的谢意,那是前苏联现代作曲家施尼特克在一个国际音乐节上有关 “复风格”的发言,它对我们理解西方现代音乐创作在风格概念上的创新有所帮助。其实,译文中提到的大量复风格作品,我自己也没有听说过,聆听音响更谈不上;之所以试着翻译这篇文字,仅仅是因为一旦涉及20世纪中期以后的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当时诸多作曲家所热衷的这种风格。

  马克斯韦尔·戴维斯在英国很著名,20世纪西方音乐史中也有他一席之地,但国人对其人其作相当陌生。就象史书上所提到的无数现代作曲家一样,仅仅具有符号意味。因此,张涓这本书里所提供的丰富信息,显然会引起国内学界同人的兴趣。因为它和近年来大量年轻的博士、硕士生的选题一样,都是我们那代人所不熟悉的作曲家及其作品。尽管阅读起来不如文学作品流畅轻松,但业内人士不会对充实的内容失去耐心。

  戴维斯的《为疯王而作的八首歌》是他创作盛期的作品(1969),这部剧场音乐,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隐喻意义,在创作技法和风格上,同样追随了当时流行的潮流,12音序列,无旋律性,无调性,念白、尖叫、低吟、打嗝、同时发出复音的演唱方式,超乎寻常的宽大音域,突出音色和节奏的作用与多变,众多打击乐器特色的充分发挥。总体上形成极端尖锐、不协和的先锋性现代风格,其中又以借用、模仿的手法,将不同历史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或手法,拼贴并变形为多元化的整体。可以说,戴维斯也为“复风格”提供了例证。张涓此次的研究,通过生动的作品,将过去对国人来说的抽象概念变成可以理解和把握的,无疑具有学术价值。

  戴维斯的创作生涯很长,从50年代至今的漫长岁月里,他一直在试验各种流行的西方现代创作技法,同时,也不停地摸索自己的路。各个时期代表作的风格不尽相同,但始终没有离开英国的历史和宗教文化传统,不同类型的作品反映的都是一位20世纪作曲家对现世的关注,一个当代艺术家对自由与传统、桎梏与挣扎、信仰与超越的理解与述说。

  作为张涓的论 文指导 老师,希望她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把这个课题深化下去,对于戴维斯作品的内涵及意义,完整精炼的清晰论述更是令人期待的。

(责任编辑:赵志鹏)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戴维斯 | 张涓 | 韦尔 | 马克斯 | 布里顿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