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这是继昆曲被授予这一称号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且富有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器。
| |
古琴是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宋代陈暘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中国古琴从形制到曲目,从特殊的记谱方式到丰富的演奏技巧,都体现了中国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古琴音乐具有深沉蕴藉、潇洒飘逸的风格特点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最擅长用“虚”“远”来制造一种空灵的美感,追求含蓄的、内在的神韵和意境,它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表面上看极简约、自由、散漫的外在形式。只有深入研究古琴音乐,才能对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有更真切的认识。
古琴艺术和古典文学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联系,两者相映生辉、融为一体,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所独有的特色。琴歌是古琴音乐最初的表现形式,亦称之为“弦歌”,琴歌的主体是诗,而诗必须经过乐工的裁剪,符合音乐规律的要求才能成为琴歌。随着琴歌的音乐体制和功能逐渐成熟完善,诗的体裁也在随之演变发展。从古体诗到乐府诗、从绝句到词,古典文学的每次重大演变都是在琴歌的推动之下完成的。此外,古琴音乐无论是琴歌还是琴曲都有标题,这些标题不但文字考究,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从《诗经》的时代开始,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描绘古琴艺术的佳句更是不胜枚举。
古琴不仅是一种演奏音乐的乐器,而且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在中国音乐史中的乐器领域里,古琴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可谓是得天独厚、无与伦比。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把琴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代言人,甚至视为文人的一种象征。《礼记》曰:“士无故不撤琴瑟”。孔子也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音乐的掌握视为文人的标志,并且位于 “琴、棋、书、画”四种文人技艺的首位。古琴艺术追求意境美、人格美,不停留于形式的华丽,不满足于感观的愉悦,而体味内在的意蕴,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文化特征。古琴代表着中国文人怡情养性、寄情抒情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完善自我人格修养的理想追求,蕴含着关爱自然、天人合一以及君子之道的人文精神。它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记忆,对中国文化史、艺术史乃至中国人的精神、气度、品格、行为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它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
|